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本草思辨录 -- 卷二

淡豆豉

书名:《本草思辨录》  作者:周岩

淡豉别录苦寒。李氏谓∶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 ,故能升能散。窃谓仲圣用作吐剂,亦取与栀子一温一寒,一升一降,当以性温而升为是。

别录主烦躁,而仲圣止以治烦不以治躁。若烦而兼躁,有阳经有阴经∶阳经则用大青龙汤、大承气汤,阴经则用四逆汤、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皆无用淡豉者。盖阳经之烦躁,宜表宜下;阴经之烦躁,宜亟回其阳。淡豉何能胜任。别录以主烦躁许之,殊有可商。

烦有虚有实∶虚者正虚邪入而未集,故心中懊 ;实者邪窒胸间,故心中结痛。虽云实,却与结胸证之水食互结不同,故可以吐而去之。证系有热无寒,亦于肾无与。所以用豉者,豉苦温而上涌,栀泄热而下降,乃得吐去其邪,非以平阴逆也。

张氏谓淡豉主启阴精上资,而邹氏遂以此为治伤寒头痛及瘴疠恶毒之据,不知其有毫厘千里之失。盖伤寒初起,与瘴疠恶毒,虽身发热,实挟有阴邪在内,故宜于葱豉辛温以表汗,或协人中黄等以解毒。何资于阴脏之精。且淡豉亦何能启阴脏之精者。试煎淡豉尝之,便欲作恶,可恍然悟矣。

淡豉温而非寒,亦不治躁,确然可信。邹氏过泥别录,遂致诠解各方,忽出忽入,自相径庭。黑大豆本肾谷,蒸 为豉,则欲其自肾直上。因其肾谷可以治肾,故千金崔氏诸方,用以理肾家虚劳。因其为豉不能遽下,故与地黄捣散与地黄蒸饭。邹氏谓于极下拔出阴翳诚是。乃其解葱豉汤,既谓宜于病起猝难识别,又谓是热邪非寒邪。不知葛稚川立方之意,以初起一二日,头痛恐寒犯太阳,脉洪又恐热发阳明,投以葱豉,则邪解而阴阳两无所妨,正因难辨而出此妙方,宜后世多奉以为法。煎成入童便者,以葱豉辛温,少加童便,则阴不伤而与藏气相得。如淡豉本寒,更加以童便之寒,葱白虽辛而亦寒,外达之力,必致大减,恐无此制剂之理也。

邹氏又以素问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注家谓热汤浸渍,则寒凉之物能治寒凉,于是引伤寒论用豉诸方,皆不以生水煮,为合以寒治寒之旨。金匮栀子大黄汤,不以治寒,则四味同煮,不分先后。噫!邹氏误矣。所云注家,殆近世不求甚解者耳。按气寒谓北方,气凉谓西方,跟上节西北之气句来,治以寒凉行水渍之,跟上节散而寒之句来,上言其理,此明其治。王太仆注云∶西北方人皮肤腠理密,人皆食热,故宜散宜寒。散谓温浴,使中外条达,行水渍之,是汤漫渍。张隐庵云∶西北之气寒凉,人之阳热遏郁于内,故当治以寒凉。行水渍之者,用汤液浸渍以取汗。合二说观之,经所谓渍,定是浴以取汗,今西北方人惯用此法,并非以热汤渍寒药。若谓以热汤渍寒药,即可以治寒病,则药物不胜用矣。然则栀子豉汤,先煮他药后煮淡豉何故?盖此与泻心用麻沸汤渍之绞汁无异耳。豉本肾谷,欲其上达,故不多煮,大凡用豉以取吐取汗,法皆如是。取汗如枳实栀子豉汤,煮豉止一二沸,以有枳实抑之,故用豉至一升,而煮则一二沸无妨也。栀子大黄汤四味同煮,则以不取吐不取汗,自宜多煮,豉用一升,亦以所偶为大黄枳实,而豉尚欲其治上也。他若金匮瓜蒂散,则以生水煮取吐矣。但豉用七合,不云下水若干,以生水任煮而不为之限,可见必欲竭豉之力。味浓则下趋易,或疑此与吐法不悖乎。不知吐宿食与吐寒饮不同,吐宿食自当少抑其上浮之性。虽抑之,而以苦温之淡豉,偶苦寒之瓜蒂,甘酸之赤豆,终必激而上行。且苦寒甘酸者杵为散,苦温者煮取汁,皆有一升一降,故拂其性以激发之义,安在不为吐法。邹氏于经旨方意,咸未彻悟,强为扭合,不免自误以误人矣。

 

tags: 豆豉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本草思辨录 总目录
卷二
大麻仁
粳米
薏苡仁
绿豆
淡豆豉 (当前页面)
葱白
卷三
薤白
生姜
干姜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乱发
  2. 蜂蜜
  3. 阿胶
  4. 羊肉
  5. 两头尖
  6. 附子、天雄、乌头
  7. 文蛤
  8. 牡丹
  9. 青蒿
  10. 石膏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