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

书名:《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作者:

李×,男,5岁。北京某所干部之子。

【病史】初生不久,即患支气管炎。一至四岁时,曾先后在北京××中医院住院治疗。因缠绵不愈,身体益弱,经常感冒发烧,咳嗽反复加重。1978年7月来诊,按太阴证痰饮咳嗽论治,两诊痊愈。

【初诊】患儿咳嗽已一年多,频频发作。痰清稀,睡时可闻痰鸣声。食纳不佳,面萎黄,体瘦。舌质偏淡,苔自滑腻。触双手,肌肤微冷,此为手足太阴两脏同病,水饮久留不去,上干于肺,致常年痰咳不止。法宜温化水饮,降逆止咳。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主之。

处方

法夏10克 生姜10克 茯苓12克 紫菀6克 冬花3克 甘草3克 二剂

【二诊】服上方两剂,咳嗽减,痰鸣消;但仍吐清稀痰,上方损益再服。

处方

法夏10克 干姜6克 茯苓12克 甘草6克

1979年5月24日追访,患儿家长说:经范老治愈,去冬今春再未复发。

【辨证】患儿面黄、体瘦、食少、肢冷,舌质偏淡,皆脾为湿困,失其健运,化源衰少之证。而咳痰稀薄,苔白滑厚腻,又为痰湿内蕴,上干于肺之象。

加以卧则痰鸣,显系寒饮上泛喉间,呼吸之气激发使然。正如仲景所云:“水在肺,吐涎沫”,“水在脾,少气身重”。可见,此例病根,首责于手足太阴皆为水湿所困,并互相连累,致使痰饮咳嗽更加胶着难愈。本例痰饮,投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为振奋阳气,治病务求其本之意。原方《金匮要略》用以主治痰饮咳嗽。方中半夏、生姜化饮降逆;加茯苓以去水安神。加甘草者,以助脾气,并配干姜以温中;加紫菀、冬花者,更增消痰下气之效。且小儿脏腑娇嫩,生机蓬勃,一旦病邪衰退,即不宜频频用药,故嘱其着重调理后天,扶正以驱余邪。

【按语】后世不少《伤寒论》注述认为,六经仅三阳与少阴有咳。其理由为《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病咳记载较多;而少阴病咳,属少阴阳虚,或属少阴热化,但亦非必然见证;何况太阴、厥阴篇并无病咳之记载。而本例痰咳,何以按太阴证论治?第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篇》);但五脏六腑之咳,又必皆表现于肺。他脏之病,必须起于肺,或累及于肺,方能出现咳嗽。故张景岳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喻嘉言亦认为:“咳者,肺之本病也”。

第二,本例患者之痰咳,不仅脾为湿困,且为水气袭肺所致。显然为足太阴脾与手太阴肺同病。

第三,或问,伤寒六经传足不传手,足太阴脾湿何能上干手太阴肺?其实,后世不少注家对此已有阐述。如《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云:“人之充满一身,无非气血所养,昼夜循环,运行不已,岂有止行足而不行手乎……?设或不传,气逆作满,何经而来?如谓不然,仲景设有桂枝麻黄,乃肺经药也,岂虚言哉!”第四,即使“伤寒论》中仅三阳与少阴有咳,正如近世学者认为:“《伤寒论》是仲景书的总论”

(《伤寒论证治类诠》)。很明显,我们焉能苛求,仲景在“总论”中,必须将六经诸咳罗列无遗!

 

tags: 气管炎 慢性 支气管 支气管炎 气管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总目录
少阳证癫狂
少阳证癫狂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太阳少阳证腰痛
太阳少阳证腰痛
太阴证视歧(复视、双目动脉硬化性网膜病变)
太阴证视歧(复视、双目动脉硬化性网膜病变)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 (当前页面)
太阴证胃脘痛
太阴证胃脘痛
太阴证水肿
太阴证水肿
太阴证泄泻(慢性肠炎)
太阴证泄泻(慢性肠炎)
太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太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坐骨神经痛
  2. 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
  3.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
  4.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5.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6. 少阳证发热
  7.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8. 慢性咽炎
  9. 厥阴证肠游(急性痢疾)
  10. 太阴少阴证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