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 少阴证喉痹

慢性喉炎、肉

书名:《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作者:

黄××,女,44岁。四川郫县团结乡,农民。

【病史】1975年4月,因兄病故,目睹火化现场,不胜悲戚。次日,自觉喉部不适,似有物梗塞。继而发展至呼吸不畅,甚至憋气,心悸,身麻。××医院五官科检查,诊为“喉炎”、“肉”,治疗无效。

又转几处医院医治,其效不显,病情日益加重。1976年5月来诊。

【初诊】患者觉喉部明显堵塞,轻微疼痛。向左侧躺卧,气憋心慌,全身发麻。头昏,体痛,乏力,咳嗽吐泡沫痰甚多,自觉周身血管常有轻微颤动,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每进一餐,皆须休息几次,胃脘常隐痛,喜热敷,形体消瘦,步履艰难。前医均以清热解毒,养阴散结为治,服药百余剂,仅夏枯草一味,自采煎服共两萝筐之多。医治年余,越清火,自觉火益上炎,舌上沾少许温水均觉灼痛,满口牙齿松动,疼痛。唇乌,舌质偏淡微暗,少苔不润,脉沉细。此忧思郁结而成梅核气,并因正气不足,过服凉药,转为少阴证喉痹。先以半夏厚朴汤加味,调气散郁为治。

处方

法夏15克 厚朴12克 茯苓12克 生姜15克 苏叶10克 干姜12克 甘草10克 四剂

【二诊】上方服四剂,觉喉部较前舒畅,憋气感消失,吞咽自如。仍咳嗽、头昏、身痛,为太阳表证未解;法宜温通少阴经脉,兼解太阳之表,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制附片120克(久煎) 炙甘草60克 干姜60克 辽细辛6克 六剂

【三诊】服六剂,咳嗽,头昏、体痛基本消失,痰涎减少,心悸好转。惟喉间瘛肉未全消,左侧躺卧仍有不适。尚觉神疲,牙疼松动,舌触温水仍有痛感。

此为少阴虚火上腾,宜壮阳温肾,引火归原,以四逆汤加味主之。

处方

制附片120克(久煎) 干姜片60克 炙甘草45克 上肉桂12克 (研末、冲服)辽细辛6克

【辨证】此病得于七情,忧思郁气,致痰涎滞于咽中,如同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显系梅核气。正如《金匮要略》所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是,从患者全身证状,参之舌脉来看,神疲、乏力、心悸、舌淡、脉沉细,乃阴盛阳郁,少阴寒化之象。少阴之经脉循行于咽喉,心肾阳衰,正气不固,阴气上腾,与郁气凝涎相结,使咽喉堵塞,疼痛,甚则聚而生变,不仅“如有炙脔”,而且凝结为有形之瘛肉。进一步阻滞经脉,影响气机,故梗塞,憋气,心悸,身麻等诸症接踵而生。

病情虽较复杂,但纵观全局:病根在于少阴心肾阳虚,无根之火上扰;主证在于喉部气血痹阻,病属虚火喉痹;诱因为忧伤太过,致痰气郁结而上逆;兼证为太阳风寒之表。治宜先开痹阻,利气化痰,然后表里同治,再集中优势兵力,引火归原,关键得以突破。

【四诊】上方连进四剂后,上述诸证皆显著减轻。过服凉药,元气亏损,魁伐太过,短期难奏全功,宜培补脾肾,助阳益气,以理中汤加味再服。

处方

潞党参15克 干姜片20克 炒白术15克 炙甘草12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上肉桂10克

嘱其继服十余剂,忌食生冷,戒忧虑,注意调养。

1979年7月追访,患者说:“我第一次服这样重的热药,很怕上火,小心试着服,结果几剂药后,反觉得比较舒服,喉部就不堵了,从此,三年来未再发病”。

【按语】《素问・阴阳别论篇》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结者,气结痰凝;痹者,闭也。既然如此,辨证施治之症结,在于如何辨其阴阳,突破其闭阻。一般治疗此类喉证,多以属阳、属热,药用甘寒之品。而干姜之燥,附子之热,则视为大忌。

范老针对此类病证常说:“口内少实火”。临床所见,凡虚火上炎,郁结于喉;尤以正气不足,证属少阴者,概用寒凉之剂,则邪聚益甚。而投以辛温,则其郁反通。不仅郁结于咽嗌之客寒,温之能散;且怫郁于咽喉之客热,散之即通。此即“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之意也。

 

tags: 慢性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总目录
少阴证哮喘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少阴证喉痹
慢性喉炎、肉 (当前页面)
少阴证舌强
少阴证舌强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少阴证虚损
少阴证虚损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坐骨神经痛
  2. 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
  3.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4.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
  5.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6. 少阳证发热
  7. 慢性咽炎
  8. 太阴少阴证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
  9.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10. 厥阴证肠游(急性痢疾)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