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
《针经》曰∶五脏六腑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情,则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主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发于阴,白眼赤脉发于阳,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精神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
《内经》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又云∶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又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而明矣。又云∶心合脉,诸脉皆属于目也。
□
东垣曰∶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散于目而为明,其气走于耳而为听。因心烦事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天明则日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
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主焉。凡医者不理脾胃,乃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
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八卦。凡所患者,或因过食五辛,多啖炙爆,热飧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极目远视,数看日月,频挠心火,夜读细字,月下观书,抄写多能,雕镂细作,博奕不休,久被烟火,位泪过多,刺头出血多,若此者,俱散明之本。复有驰骋田猎,冲冒尘沙,日夜不息者,亦伤目之由。
又于少壮之时,不自保惜,逮至四十,以渐昏蒙。故善卫养者,才至中年,无事常须瞑目,勿使他视,非有要事,勿宜辄开,则虽老而视不衰。大抵荣卫顺,则斯疾无由而生,荣卫衰则致病多矣。且伤风冷则泪出,虚烦则昏蒙,劳力则 赤。白肿则肺家受毒,生疮则风热侵肺,黄乃酒伤于脾,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热,羞明见红花为肝邪,黑花则肾虚,青花胆有寒,五色花为肾虚有热,不可一概为治。若虚不补而实不泻,亦难收救。然上虚乃肝虚,下虚乃肾虚,肝虚则头晕耳聋目眩,肾虚则虚壅生花,耳作蝉鸣,大宜补肝益肾。其有热泪交流,两睑赤痛乃肝之极热,迎风有泪为肾虚客热,凉肝泻肾,必得其宜。至于五脏各以类推,虚则生寒,实则生热,补泻之用,须在参详,亳厘之差,千里之谬。余则无非有所触动,或大病之后,所患不一,至于暴赤一证,多因泛热冲上,或眠食失时,饱食近火得之,加以劳役失于调摄,过食毒物变成恶证。医者不原本始,但知暴赤属阳,或以散血之剂,或以凉心之药,纵使退散,遂至脾经受寒,饮食不进,头目虚烦,五脏既虚,因成内障。亦有见其不进饮食,俾更服热药,遂致暴燥热气上攻,昏涩眵泪。或犯盛怒,辛苦重劳,遂生 肉,心气不宁,风热交并,变为攀睛,证状不一,是为外障。又若读书博奕等劳过度,名曰肝劳,不可但投以治肝之剂及作他证治之,卒于罔效。惟须闭目珍护,不及远视,庶乎疾瘳。若夫患风疹者,必多眼暗,先攻其风则暗自去。妇人胎前产后用药亦须避忌。小儿所患切宜善治,惟略加淋洗,铍镰针灸,端不可施,尤戒其用手频揉,或因兹睛坏,至于莫救。
以上诸证,专是科者,宜留意焉。
□
眼者,五脏六腑之精华,如日月丽天,着明而不可掩者也。其首尾赤 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脸胞属脾,而中黑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是虽五脏各有证应,然论其所主,则瞳子之关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木,肾取水,水能生木,子肝母肾,焉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晕眩。
乌轮赤晕,刺痛浮浆,此肝热也∶睑生清泪,枯黄绕睛,此肝虚也;瞳人开大,淡白偏斜,此肾虚也;瞳人焦小,或带微黄,此肾热也。一虚一实,以此验之。然人知肝肾之气相根据而行,孰知心者,神之舍,又所以为肝肾之副焉,所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何则?心主血,肝藏血,血热冲发于目者,皆当清心凉肝,又不可固执水生木之说。夫眼者,轻膜裹水,照彻四方,溯源反本,非天一生水,又果孰为之主宰乎?析而论之,则拘急牵飕,瞳青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之谓风眼;乌轮突起,胞硬肿红,眵泪湿浆,里热刺痛,是之谓热眼;眼浑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酸涩微赤,是之谓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得,则痒涩昏沉。血热交聚,故生淫肤粟肉、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热,鲜红而紫赤者为实热。两 呈露生 肉者,此心热血旺;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证。瞳人内涌,白睛带赤,冷证;瞳人青绿,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眼热经久,复为风冷所乘则赤烂;眼中不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痛。肝气不顺而挟热,所以羞明;热气蓄聚而伤胞,所以胞合。吁!此外证之大概,然尔五脏不可阙一,脾与肺独无预,何耶?曰∶白睛带赤,或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间如疥点者,其热在脾。脾主味也,五味之秀养诸中,则精华发见于其外;肺主气也,水火升降,荣卫流转,非气孰能使之?前所谓五脏各有证应者,于此又可推矣。虽然,眼之为患,多生于热,其间用药,大抵以清心凉肝调血顺气为先。有如肾家恶燥,设遇虚证,亦不过以当归、地黄辈润养之,轻用温药不可也。况夫肺能发燥,肝亦好润,古方率用杏仁、柿干、饴糖、砂蜜为佐,果非润益之意乎?至于退翳一节,尤关利害。凡翳起于肺家受热,轻则朦胧,重则生翳。珍珠翳状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翳状如梅花瓣者难消。虽翳自热生,然治法先退翳而后退热者,谓热极生翳,若先去赤热则血为之冰,而翳不能去。其有赤眼,与之凉药过多,又且涤之以水,不反掌而冰凝。眼特一团水耳,水性清澄,尤不可规规于点洗。喜怒失节,嗜欲无度,穷役目力,泣涕过伤,凌雾冲风,当暑冒日,不避烟火,饮啖热多,此皆患生于脏腑者也,专事点洗,可乎哉?有能静坐澄神,爱护目力,放怀息虑,心逸日休,调和饮食以养之,斟酌药饵以平之,明察秋毫断可必矣。
□
《内经》曰∶诸热瞀螈,冒昧气逆冲上,目昧不明,诸痛疮痒皆属于火。河间云∶目昧不明,目赤肿痛,翳膜 疡皆为热也。及目膜俗谓之眼黑,亦为热也。然平白目无所见者,热气郁之甚也。或言目味为肝肾虚冷者,误也。是以谓肝主于目,肾主于瞳子,故妄言目昧为虚冷也。然肾水冬阴也,虚则当热;肝木春阳也,虚则当凉。肾阴肝阳,岂能同虚而为冷者欤?
或通言肝肾之中阴实阳虚而无由昧,俗妄谓肝肾之气衰少,而不能至于目也。不知经言热翳目冥眼黑也,岂由寒尔?又如仲景言伤寒病热极则不识人,乃目盲也。《正理》曰∶由热甚怫郁于目而致之然也。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谓气液出行之腠道文理也;一名鬼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之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眼耳口鼻,一身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堕,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故知热郁于目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由目之玄府闭小也,如隔缣视物之象也。或视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或目昏而见黑花者,由热气甚而发之于目。亢则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泣,气液昧之,以其至近,故虽视而亦见如黑花也。冲风泣出而目暗者,由热甚而水化制之也。故经言厥则目无所见。
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气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气并于下,则足独冷也。
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昧而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风之中于目也,阳气内守于睛,是火气燔目,故见风泣下也。
□
一曰目 白眼痛属阳,故痛昼甚而夜轻,点苦寒药,服辛苦发散之剂则效。经所谓白眼赤脉法于阳故也。阳主散,阳虚则眼楞急,而为倒睫拳毛。
一曰目珠黑眼痛属阴,故痛夜甚而昼轻,点苦寒药,服发散剂则反剧。经所谓瞳子黑眼法于阴故也,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子散大,而为目昏眼暗。
□
一曰风助火郁于上。经云少阴司天之政,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寒气时至,民病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气干上目赤是也。
二曰火盛。经曰火太过,曰赫曦之纪,其病目赤。又云火郁之发,民病目赤心热。又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热中,聋瞑目赤,又云少阳之胜,目赤是也。
三曰燥邪伤肝。经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民病目赤。又云阳明司天,火燥气下临,肝气下从,胁痛目赤是也。
□
外障在睛外,有翳遮睛。如目痛赤脉从上而下者,太阳病之类。须是随证施治,如鼓应桴。
内障在睛里,无翳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惟瞳人里隐隐青白,无隐青白者,亦有之也,此为内障。属气血虚,宜从补法,详见治法条。《纲目》谓内障先患一目,次第相牵,两目俱损者,皆有翳在黑睛,内遮瞳子而然。今详通黑睛之脉者。目系也。目系属足厥阴、足太阳、手少阴三经。
盖此三经脏腑中虚,则邪乘虚入中,郁结睫目系,入黑睛内为翳。《龙木论》所谓脑脂流下作翳者,为足太阳之邪也。所谓肝风冲上成翳者,即足厥阴之邪也。故法以针言之,则当取三经之俞,次如天柱、风府、太冲、通里等穴是也。其有妙手巧心审谛者,用针于黑眼里拨过其翳,为效尤捷。以药言之,则当于补中疏通此三经之郁结,使邪不得入目系而愈。
□
不疼不痛渐昏朦,薄雾轻烟渐渐浓。
或见蝇飞花乱出,或如悬 在虚空。
此般状样因何得,肝脏停留热与风。
大叫大啼惊与怒,脑脂流入黑睛中。
初时一眼先昏暗,次第相牵与一同。
苦口何须陈逆耳,只缘肝气不相通。
此时服药宜销定,将息多乖即废功。
日久既应全黑暗,时名内障障双瞳。
名字随形分十六,龙师圣者会难穷。
灵药这回难得效,金针一拨自当空。
强修将息依言说,莫遗仍前病复宗。
□
《灵枢经》曰∶目之上系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邪中于项,因逢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目系入于脑,入于脑则转,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邪中其精,所中者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歧视,故见一物为两也。东垣益气聪明汤加驱风之药是也。
乱视者乃精神惑乱,故卒然非常。经所谓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惑乱也。又曰∶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辨白黑,审长短。若视长为短,视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药与歧视大同。
□
睛目者,目睛邪侧不正也,俗谓邪视,小儿谓三通睛,此亦胎气得之者。药无治法,惟《甲乙经》针灸水沟为主。直视者,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是也。若目睛转动者,非直视也。
伤寒直视者,邪气壅盛,冒其正气,使神气不慧,藏睛之气不上荣于目,则目为之直视。伤寒证至于直视,为邪气极,证候逆,多难治。经曰∶衄家不可发汗,发汗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不能眠。以肝受血而能视,亡血家肝气虚,目气弱,又复亡阳,则阴阳俱虚所致也。
大抵病危直视,皆为脏气脱绝,邪盛而正气衰也。
□
《纲目》云∶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下纲。热则筋纵,故目不开也。
□
血轮四 属心经,气轮白肺黑风轮,肉轮上下睑脾胃,水轮属肾主瞳人。
□
眼目之图(图缺)
□
五轮之图(图缺)
□
关泉小肠水谷金(肺),阴会属肾胞阳门(命门)。
传道大肠清净胆,津液膀胱养化林(肝)。
肺属白珠为气轮,肝属黑珠为风轮,脾胃属上下睑皮为肉轮,心属四 为血轮,肾属瞳人为水轮。
风轮病因喜怒不常,作劳用心,昼凝视远物,夜勤读细书,眼力既劳,风轮内损。其候头尤涩,睛内偏疼,视物不明,胞弦紧急,宜去风之药。
血轮病因忧愁思虑,悲喜房劳,内动于心,外攻于目。其候赤筋缠 ,白瘴侵睛,胞肿难开,昏暮多涩,日久下泪,失明愈深,洗心凉血之药。
肉轮病因多食热物,好吃五辛,远遂奔驰,注睛聚骑,食饱耽眠,积风痰壅。其候胞弦赤肿,暴赤昏朦,眼眵常盈,倒睫涩痛,瘀血侵睛,宜疏肝醒脾之药。
气轮病因凌寒冒暑,爱饮寒浆,肌体虚疏,寒邪入内,或痛或昏,传在白睛,筋多肿赤,视日如隔雾,观物似生烟。日久不治,变成白膜,黑暗难开。宜祛寒清热宣肺药。
水轮病因劳役不止,嗜欲无厌,大惊伤神,大怒伤志,加之多食酒面,好啖咸辛,因动肾经,通于黑水,冷泪镇流于睑上,飞花相趁于眼前,积气风虚,或涩或痒,结成翳障,多暗多昏,宜补肾之药。
□
天廓(传道)肺(大肠)风廓(养化)肝
地廓(水谷)脾胃 雷廓(关泉)小肠
火廓(胞阳)心命门山廓(清净)胆水廓(会阴)肾 泽廓(津液)膀胱
□
八廓之图(图缺)
【天廓病】因云中射雁,月下看书,多食腥膻,侵冒寒暑,致天廓有病内动,视物生烟, 痛难开,不能辨认。
【地廓病】因湿渍头上,冷灌睛眸,眼弦紧急,瘀血生疮。
【火廓病】因心神恐怖,赤病侵 ,血灌瞳人,热泪如倾,其证睑红睛内偏痛,热泪难开。
【水廓病】因努力争斗,开弓力强,致令生病昏暗泪。
【风廓病】因窗穴临头,有风吹脑,坐卧当之。脑中邪风,攻于风廓,以致黑暗多痒,两睑常烂,或昏多泪。
【雷廓病】因失枕卧睡,酒后行房,血脉溢满,精宣闭滞,风虚内聚上攻,故令 赤睑内生疮。
【山廓病】因撞刺磕损,致肉生两睑,翳闭双睛。若不早治,永成昏暗,瘀血侵睛。
【泽廊病】因春不宣解,冬聚阳毒,多吃脂胞,过食热物,致令脑脂凝聚,血泪攻潮,有如雾笼,复见飞蜂缭绕,黑花常满,难于胆视。
□
【血轮病】因心经火热,惊恐所生,宜泻心凉肝,所病大小 赤烂,多生浮翳,血灌瞳人,大先赤,小 左眼先病,传右眼,皆属心。
【气轮病】因肺热,白睛红肿,多生瘀肉,有泪,白膜侵睛,名曰气障。而亦因侵冒寒暑,忧思所生,宜宣肺补心。
【风轮病】因肝经积热,怒气太盛所生,病则昏暗黑花,头痛流浪,宜泻肝补肺。
【肉轮病】因脾胃劳倦,饮食不节,热毒浓味所生,病则上下睑涩,眼胞肿起, 肉侵睛,外生小块,在廓名曰轮针。倒睫拳毛,皆属于脾,宜泻肝清脾。
【水轮病】因肾经虚弱,酒色太过,相火所成,病则眼目青暗,头痛冷泪,观人物若烟,视太阳若水。久而失治,青盲内障,宜补肾补肝。
□
【关泉廓】属小肠经,病主瘀肉侵睛。
【水谷廓】属脾经,病主额头常痛,眵泪多黑花。
【会阴廓】属肾经,病主昏暗,泪生睛痛。
【胞阳廓】属命门,病主睑肉赤肿,睛痛多瘀血。
【清净廓】属胆经,病主两 痒痛泪出。
【传道廓】属大肠经,病主昏朦多泪。
【津液廓】属膀胱经,病主血系侵睛, 肉生睑。
【养化廓】属肝经,主赤筋拳毛倒睫。
□
经云∶眼属五脏六腑,百脉之精而具明。故五轮之说有所本也,八廓之说无义可据,《纲目》所以删之。甫考八廓乃后世龙木禅师论,五行八卦配合之意,于义不切。奈何传误既久,俗习一辞,遽尔厘删,似为脱简。夫何世谓眼科,开口五轮八廓,若遗言者,即谓弗工。
姑存而辨之,以俟渐杜。
□
圆冰滑涩散浮沉,白翳黄心横翳新。
枣花黑偃兼风变,惊振雷头雀目生。
绿乌青黑黄风障,胎患伤寒热后昏。
肝经积热混睛膜, 肉攀睛两眼粘。
黑翳如珠花翳陷,冰霞深翳入水轮。
钉翳根深浮玉翳,偶然遂顺忽然成。
鸡冠蚬肉睑生粟,胞内凝脂与漏睛。
蟹睛突起迎风泪,倒睫拳毛碧翳分。
鹃眼凝睛神祟痛,旋螺突起辘轳形。
打伤撞损风牵睑,血灌瞳人昧目尘。
天行赤眼暴赤翳,胎风赤弦客热侵。
睑硬睛冷痛如刺,瞳人干缺痒难任。
黄膜上冲赤膜下,睑中生赘与通睛。
疳眼斑疮青膜障,青盲起坐更生星。
血翳包睛女子逆,早晨午后有其因。
痛极憎寒与伤损,七十二候此分明。
□
圆翳内障(一)
圆翳初起如薄雾轻烟,不痛不痒,渐而失明,名曰内障。或先病一目,后则俱病,此是脑脂流下,肝风充上,宜以金针拨之,服防风散。
冰翳内障(二)
冰翳初患,头额眉睑遍痛,眼中赤涩,此由肝脏积热,久成内障。其翳如冰,瞳人渐大,宜服还睛丸。
滑翳内障(三)
滑翳初患,不痒不痛,先病一目,后乃相牵,渐渐失明,有翳如水银珠子。亦由脑脂流下,肝风上冲,宜决明散。
涩翳内障(四)
涩翳先病一目,后两目俱病,如云雾朦罩,不见三光。阴看则大,阳看则小,瞳人欲散,宜还睛丸。
散翳内障(五)
散翳初因风热上攻,久而生翳,渐而失明。其翳如云雾布散太空,满如帛朦物,遂成内障,宜服蝉花无比丸。
浮翳内障(六)
浮翳初患一目,久则俱病。亦因肝风上冲,脑脂流下,翳如银色,宜服坠翳丸。
沉翳内障(七)
此因肝脏劳热,常见黑花,年久凝结成翳,色青白,瞳人中若沉如在水中,宜还睛丸。
白翳黄心(八)
此由劳伤太过,虚热上攻,有时昏朦不能辨物,久成内障,白翳中黄,宜服参茯还睛丸。
横翳内障(九)
此证瞳人有膜,青白色,其翳上下皆平,中有如横剑之状,宜服还睛丸。
枣花内障(十)
此证头旋脑热,痛痒不休,眼前常见黄黑花,眼中有翳,参差如枣花,宜服参茯还睛丸。
黑圆翳内障(十一)
此证头旋脑热,眼黑生花,肝胆积热,风上冲脑,凝结成翳。如烟色隐隐,深沉如水之中不能视物,宜服泻肝散。
偃月翳内障(十二)
此证为肝肾俱劳,致生翳障如偃月白色,不能辨物,服坠翳丸。
五风变化内障(十三)
此证乃是虚劳内热,呕吐伤睛,脑热生风,今目失明。初觉宜服除风汤,后服补肾丸。
惊振内障(十四)
此因五脏虚劳,肝气内促,热上充脑,毒瓦斯流下眼中,而成白翳,故成内障,宜服镇肝丸。
雷头风内障(十五)
此因热毒上冲头及面目,颈项俱肿,故曰雷头风,久而毒瓦斯入目,致令失明,瞳人渐大,宜服泻肝散。
高风雀目(十六)
此因脏腑热极,肾水不滋,金不制木,肝气损目,久则变为青昏不见,宜服泻肝散。
绿风内障(十七)
此证头旋额痛,眼内多赤,常见红黑不定,皆因肝风热盛,致令瞳人绿开,久则无见,宜服还睛丸。
乌风内障(十八)
此证不痛不痒,渐渐昏暗,是由气涩使然,真如乌风,宜服补肝丸。
青盲内障(十九)
此证多因酒色太过,内伤肾气,不痛不痒,渐失其明,眼目俱不伤损,有似常人。只因一点肾气不充,故无所见。有谓瞳人反背,有谓翳膜遮朦,皆非也。宜服还睛滋肾之药。
黑风内障(二十)
此证头旋脑痛,眼涩生花,往来黑晕,乃是肝脏虚劳,致使失明,瞳人渐小,宜补肝丸。
黄风内障(二十一)
此证多因胃火太盛,上冲头目。初病痛涩,久则昏花,如雾漫天,红焰黄黄,渐致失明,宜泻胃散、决明散。
胎患内障(二十二)
此证因母怀孕之时,太过酸甘,酒色不禁,移毒于胎,致生目疾,或赤或烂,或膜或翳,宜服清凉散。
伤寒热后昏内障(二十三)
此因热病愈后,脏气未痊,余热未尽,或多食毒味,致令眼前黑暗,瞳人开大,视物不明,宜服熊胆丸。
肝经积热内障(二十四)
此因肝经热甚,毒瓦斯入脑,下注于目,赤涩生翳,或聚或散,初轻而渐重,宜服酒调散、泻肝散。
混精内障(二十五)
此证初起不痛不痒,渐觉昏朦,亦因劳神太过,热炽生风,肝邪为翳,而成内障,久则失明,宜养血泻肝散。
肉攀睛(二十六)
此因心肺二经火邪冲目,至有内 肉息,渐起攀睛,久而不退,必定失明。宜服洗心泻肺汤,外点老膜散,及用手法去之。
睑生风粟(二十七)
此因脾胃积热,肝木生风,致使两睑内生风粟,如粟子磨搽目珠,痛成翳障,久久渐昏,流浪不止。宜先以灯草去粟,去血后服清脾退热除风之药。
黑翳如珠(二十八)
此因肝经积热,劳作肾虚,致使冷痛出泪,乌睛上边黑翳凸起如珠,宜服除风汤,后服补肾丸。
花翳白陷(二十九)
此证初患头痛肿涩,泪出难开,眼中白翳如碎米,或如鱼鳞陷凹。为肝风太盛,血气俱虚。
宜用疏风活血,外点熊胆膏。
冰霞深翳(三十)
此因肺热肝风,致令黑睛生白翳,如冰霞之象。不宜钩割,宜服茺蔚子散。
膜入水轮(三十一)
此证虚劳之过,肝脏风热,年久乌睛变为白翳,渐入水轮。若有血根血筋者难治。宜服活血汤、镇心丸。
钉翳外障(三十二)
此因心火肝风上炎入目,致使赤肿有泪,怕日羞明,疼痛太甚,生翳如钉,高突如粟。宜服除热泻心汤后服定志丸。
玉翳浮睛(三十三)
此因热郁不退,使生白膜,如玉凝睛。或痛或肿,久则满睛失明,宜服退翳汤。
逆顺生翳(三十四)
此因五脏虚劳,风热壅蔽,时常赤肿,致渐生翳。或从上生,或从下生,上下交贯,甚则浓如驽肉,侵及瞳人,白睛红者,先服知母饮,后服补虚人参丸。
鸡冠蚬肉(三十五)
此因脾胃积热,毒瓦斯入脑而流于目,以致目生肉翳,如鸡冠蚬肉之状,钩割可去,宜服茺蔚子丸、搜风汤。
两睑粘浓(三十六)
此因脾胃热毒壅于目,致使两睑涩赤,多眵如脓,或眼皮翻出, 角不开。宜服凉血活血汤,外用消风汤洗。
胞肉凝脂(三十七)
此因脾胃伏热,风邪上冲,久则眼胞内生肉翳如粟米,破烂如桃胶之象,虽内服药,必先去余肉及瘀血,点退毒膏方可。
拳毛倒睫(三十八)
此因脾肺热壅,致令眼弦痒涩,日以手揩,以致倒睫。有因劳倦,思虑太过,致令脾气下陷,而睫倒则拳毛,反内眼珠受害,渐生翳膜,久而不起,必致失明。宜以方法健起眼皮,先服细辛汤,后服补脾药。
碧翳内障(三十九)
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翳,淡青色于黑睛上下,不痛不痒,久则失明,宜服退翳散。
体眼凝睛(四十)
此因五脏风热结积而然,所患眼目,忽然疼痛,眼珠胀硬,转回不随,血气凝滞,不能荣转。宜针合谷诸穴,以引气血通流,后用摩风膏涂之,宜服搜风汤。
神祟痛(四十一)
此因心火积郁,血热为病,或日轻夜重,或好恶不常,久久延患,谓之邪祟,宜服安心丸、养心补血汤。
旋螺尖起(四十二)
此因肾水不足,肝火有余,上注目中。初觉胀痛,渐生翳子,起至黑睛,高突如旋螺,宜服泻肝散、补肾丸。
辘轳展睛(四十三)
此因脏腑壅毒致目之患,两睑上下,各开翻反,不相遮蔽,睛出状如辘轳,惟直视不能转动。急服泻肝散、麦门冬汤。
打撞伤损(四十四)
若因打跌伤损,积血注目者,宜敷血药,内宜行血当归川芎汤。其或物伤,眼珠突出,可从容以手轻轻托进,缓交揉定,不可洗面及目。若有污血在面上,可用热酒淋绢封贴面上,少时取下,血自去。
宜地黄酒、除风汤。
迎风冷泪(四十五)
此证肝风入目,阳气内伏,外面迎风则泪随出,内风以应外风,亦各从其类也,至夏月阳气在外,则不出泪,则风亦在外故也。若久而肝虚,夏月亦有泪也。宜服细辛茺蔚子散。
白膜侵睛(四十六)
此证肝虚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先服泻肺散,后服蒙花散。
青膜内障(四十七)
此为肝风太过,入目生青膜蔽睛,如雾如烟,此因热久生风,致有此障。久而不退,必致失明。宜点八宝散,服泻肝养金之药。
羞明怕日(四十八)
此盖因脾经湿热郁目中,睑不能开,疼痛流泪,怕日羞明,此则内火所恶外火而然也,宜服泻脾散,及去水谷、地廓、三焦湿热。
小儿痘疮(四十九)
此因痘毒末尽,余热在目,故目害。只宜清凉解毒,不须点药。
漏睛脓血(五十)
初因五脏积热,毒郁不散,以致目内生疮,脓血泛流,久则清浆,因而成漏,甚则破陷失明,宜服黄 汤。
蟹睛突起(五十一)
此因五脏热毒所攻,至令乌睛上有黑翳突起,如蟹睛之状。初起急服桔梗饮,后服补睛丸。
有用小针刺蟹睛上,流出清水,以药点之而愈。
风牵出睑(五十二)
此因脾胃积热,肝经风盛,致患赤睑相牵,甚则眼胞掉出。治宜刺去瘀血,烙以灯燧,宜服黄 汤。
血灌瞳人(五十三)
此因触伤外物,不曾散行败血,以致血灌瞳人,或肿或胀,疼痛难开,不治则失明。宜服止痛没药散,复用活血散。点以七宝膏。
目飞尘(五十四)
此因飞尘入目,粘贴睑皮,睛上疼痛,掺涩难开,不能睹物。治须翻出眼皮,用绵拭净方点药,宜服宁心丸。
天行赤眼暴翳(五十五)
此因运气所患,风火淫郁,大概患眼赤肿,泪出而痛,或致头额俱疼,渐生翳障,遮蔽瞳人,红紫不散,必有瘀血,宜去之,可服泻肝散、镇心丸。
天行赤眼(五十六)
亦因运气流行,忽然疼痛,泪出鼻塞不利,初患一目,后复相仍,或二七后亦愈,不宜去血,宜服泻肝兼散邪,外用洗药。
烂弦风睑(五十七)
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小儿皆因胎气风热之毒。宜用碧云膏涂之,后服黄汤。
暴风客热(五十八)
此因三焦积热,久则攻目,忽然白睛红肿,壅护乌睛,痛痒不一,泪出难开,先用洗肝散,后服补肝丸。
睑硬睛疼(五十九)
此因风热凝滞,郁结不散,久则生翳,不能视物,宜以煨盐煎洗,点以紫金膏,服活血清热疏风之剂。
痛如针刺(六十)
此证先惟头痛泪出,渐至痛如针刺。此是心经伏火,郁蒸太过,久则翳膜蔽睛,急宜洗心凉膈。
瞳人干缺(六十一)
此因肾虚肝热,致令瞳人干缺,上下常长,斜偏不正,久而损目失明,宜洗肝后补肾。
风痒难任(六十二)
皆因风热太盛,所以痒涩难任,或有迎风便痒,久则雨睑赤烂,宜去瘀血,洗以盐煎,服补肝汤。
黄膜上冲(六十三)
此证初患赤涩泪出,渐而白睛下边黄膜冲上乌睛,遮蔽瞳人,皆因肝风胃热所致,则宜点文推云,服泻脾散。
赤膜下垂(六十四)
此证赤痛发歇年久,渐至黑睛上边生有赤膜垂下,如红霞之状,俗云倒垂莲翳,则宜点武推云,服清凉散。
睑中生赘(六十五)
此证脾胃积久而发出,以致睑生肉赘,如粟如黍,或有血块,俱以手法去瘀血,服活血清热而愈。
血翳包睛(六十六)
此证多因心经热壅,肝脏虚劳,致有赤脉侵睛,赤肉拥簇黑睛,如橡斗包裹之状,有因上下睑有粟而致,有瘀血者,先去脸内瘀血,服活血汤及退云散。
小儿疳眼(六十七)
此证多是饮食炙爆,甘辛积热,以致脾胃成疳,上攻眼目赤涩,乌珠有翳,久渐变白,宜速治疗。若不是除,多成痼疾。初服清热饮,次服五疳丸。
早晨疼痛(六十八)
此因虚阳上攻,头风注目,早晨血气皆从上行,故虚阳及风火而势益盛,故疼痛也。
宜服芎 散及白蒺藜散。
午后昏朦(六十九)
此因阴血不足,滞而不行血,致午后则敛而气不充其血故也。此皆阴虚肾弱,先服回阳养血汤,后服滋肾丸。
女人血气逆流(七十)
此证因经血不通,气血逆行,而上攻于目,故目每害之,满眼红筋,或如血翳包睛之状,甚者血灌瞳人。治此者,但只通经而目随愈,宜服破血通经之药。
痛极憎寒(七十一)
此证目痛憎寒,乃为阳虚而生外寒,宜固卫气,兼治目痛。若或发热而憎寒者,必有外感,宜用羌活汤发散之,不须治目而目痛自愈。今专是科者,但见憎寒,辄用附子,此之谓不知本。
起坐生花(七十二)
此证眼前黑花簇飞,而不疼不痛,无眵无泪,盖是肾肝虚惫,气不充周,以致视有如无,睹无若有。
气血不足,水木不荣。此皆不宜点药,可服补汤及羊肝丸、益肾丸之属。
甫按七十二证,古者有之,兹绿之以成全书。至于论治,则又不可执于是,而昧法之大纲也。夫大纲者,标本也,气血也,风火也,知此三者,目病其庶几乎。治法详悉于下。
膏粱之变,滋味过也;气血之盛,禀受浓也;元阳上炎,阴不济也;邪入经络,内无御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热。热为火,火性上炎。足厥阴肝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以淫胜,火发反克。而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 紧涩,赤脉贯睛。脏腑秘结者为重,重者芍药清肝散主之,通气利中丸主之。眵多 臊紧涩,赤脉贯睛,脏腑不秘结者为轻,轻者减去硝黄,芍药清肝散主之,黄连天花粉丸主之,火盛,服通气利中丸。目眶烂者,内服上药,外以黄连炉甘石散收其烂处,兼以点眼春雪膏、龙脑黄连膏、 鼻碧云散攻其淫热,此治淫热反克之法也。非膏粱之变,非气血之盛,非亢阳上炎,非邪入经络,毋用此也。用此则寒凉伤胃,生意不上升,反为所害,病岂不治而已也?噫!审诸。
□
风动物而生于热,譬如烈火焰而必吹,此物类感召而不能违间者也。因热而召,是为外来;久热不散,感而自生,是为内发。内外为邪,惟病则一。淫热之祸,条已如前,益以风邪,为害岂纤乎?风加头痛,风加鼻塞,风加肿胀,风加涕泪,风加脑巅沉重,风加眉骨酸疼,有一于此,羌活胜风汤主之。风加痒,则以杏仁、龙胆草泡散洗之。病者有此数证,或不服药,或误服药,翳必随之而生。翳如云雾,翳如丝缕,翳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点,或三四点,而至数十点。翳如螺盖者,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至极而至也。为服寒凉药过多,脾胃受伤,生意不能上升,渐而至也。然必要明经络,庶能应手。翳凡自内 而出,为手太阳、足太阳受邪,治在小肠膀胱经,加蔓荆子、苍术,羌活胜风汤主之。自锐 客主人而入者,为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受邪,治在胆与三焦小肠经,加龙胆草、 本,少加人参,羌活胜风汤主之。自目系而下者,为足厥阴手少阴受邪,治在肝经心经,加黄连,倍加柴胡,羌活胜风汤主之。自抵过而上者,为手太阳受邪,治在小肠经,加木通、五味子,羌活胜风汤主之。热甚者,兼用治淫热之药, 鼻碧云散俱治已上之证,大抵如开锅盖法, 之随效,然力少而锐,宜不时用之以聚其力。虽然,早者易而久者难,渐而复渐,复而又复可也。急于复者即不治。今世医用磨翳药者有之,用手法揭翳者有之。噫!翳犹疮也,奚斯愈乎?庸者用此,非徒无益,增害尤甚。愚者受此,欣然而不悟,可叹也哉!故置风热不制之病治法。
□
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寒暑燥湿风之发耶,发而皆宜时,则万物俱生;寒暑燥湿风之发耶,发而皆不宜时,则万物俱死。故曰∶生于四时,死于四时。又曰∶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故曰生于五脏,死于五脏。目,窍之一也,光明视见,纳山川之大,及亳芒之细,悉云霄之高,尽泉沙之深,至于鉴无穷而有穷,而有穷又不能为穷。反而聚之,则乍张乍敛,乍动乍静,为一泓一点之微者,岂力为强致而能此乎?是皆生生自然之道也。或因七情内伤,五贼外攘,饥饱不节,劳役异常。足阳明胃之脉,足太阴脾之脉,为戊己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五贼,总伤二脉,饥饱伤胃,劳役伤脾。戊己既病,则生生自然之体,不能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曰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其病红赤睛珠痛,痛如刺,应太阳。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敢久视,久视则酸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如点,或如缕,或如锥,或如凿。证有印此者,柴胡复生汤主之,黄连羊肝丸主之。痛睛甚者,当归养荣汤主之,助阳活血汤主之,加减地黄丸主之,决明益阴丸主之,加当归、黄连羊肝丸主之,龙脑黄连膏主之。以上数方,皆群队升发阳气之药,其中有用黄连、黄芩之类者,去五贼也。 鼻碧云散,亦可兼用。最忌大黄、芒硝、牵牛、石膏、栀子之剂,犯所忌,则病愈振。
□
血阴物,类地之水泉,性本静。行,其势也。行为阳,是阴中之阳,乃坎中有火之象。
阴外阳内,故行也;纯阴,故不行也。不行则凝,凝则经络不通。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手太阳小肠之脉斜络于目 ,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二经皆多血少气,血病不行,血多易凝。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五味淫则伤胃,胃伤血病,是为五味之邪,从本生也。又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遇寒则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风则散其藏。一阻一散,血亦病焉。是为风寒之邪,从末生也。凡是邪胜,血病不行,不行渐滞,滞则易凝,凝则病始外见,以其斜络目 耶,以其起于目内 耶,故病环目青 ,如被物伤状。重者白睛亦,轻者或成斑点,然不痛不痒,无泪眵 羞涩之证,是曰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此病初起之时,大抵与伤寒证相似,一二日则显此病也,川芎行经散主之,消凝大 丸主之。
睛痛者,更以当归养荣汤主之。如此则凝复不滞,滞复能行,不行复行,邪消病除,血复如故,志此,无所不愈也;不志于此,无所愈也。
□
气阳物,类天之云雾,性本动。聚,其体也。聚为阴,是阳中之阴,乃离中有水之象。阳外阴内,故聚也;纯阳,故不聚也。不聚则散,散则经络不收。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气亦病焉。阴阳应象大论曰∶足厥阴肝主目,在志为怒,怒甚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何则?
神水亦气聚也。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而又散,终而尽散故也。初渐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镇坠药也;石斛夜光丸主之,羡补药也,益阴肾气丸主之,壮水药也。有热者,滋阴地黄丸主之。此病最难治,饵服上药,必要积以岁月,必要无饥饱劳役,必要驱七情五贼,必要德性纯粹,庶几易效。不然必废,废则终不复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复治。一证因为暴怒,神水随散,光遂不收,都无初渐之次,此一得永不复治之证也。又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为审,概曰目昏无伤,始不经意,及成,世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以凉药投。殊不知凉药又伤胃,况不知凉为秋为金,肝为春为木,凉药又伤肝,往往致废而然后已。病者犹不以药非,而委之曰命也;医者犹不自悟其药,而赘之曰病拙。吁,二者俱此,谁其罪乎?予累见也,故兼陈凉药之误。
□
轻清圆健者为天,故首象天;重浊方浓者为地,故足象地。飘腾往来者为云,故气象云;过流循环者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腾水流,各宜其性,故万物生而无穷;阳平阴秘,气行血随,各得其调,故百骸理而有余。反此,则天地不降升,云水不腾流,各不宜其性矣;反此,则阴阳不平秘,气血不行随,各不得其调矣。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难经》曰∶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气行脉外。此血气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故如云腾水流之不相杂也。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肤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也。初起时,但如豆许,血气衰者,遂止不复长,亦有久止而复长者,盛者则渐长,长而不已,如杯如盏,如碗如斗,皆自豆许致也。凡治在初,须择人神不犯之日,大要令病者食饱不饥,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气血得行。然后以左手持铜筋,按眼睫上,右手翻眼皮令转,转则疣肉已突,换以左手大指按之,弗令得动移。复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处,更以两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则所出者如豆许小黄脂也。恐出而根不能断,宜更以眉刀尖断之,以井水再洗,洗后则无恙。要在手疾为巧。事毕须投以防风散结汤,数服即愈。此病非手法则不能去。何则?为血气初混时,药自可及,病者则不知其为血气混也。比结,则药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去,去毕,必又以升发之药散之。药手皆至,庶几了事。
□
积者,重叠不解之貌。热为阳,阳平为常,阳淫为邪。常邪则行,行则病易见,易见则易治,此则前篇淫热之病也。深邪则不行,不行积伏,因伏而又伏,日渐月聚,势不得不为积也。积已久,久则必溃,溃始病见,病见则难治。难治者,非不治也,为邪积久,比溃已深。
何则?溃犹败也。知败者,庶可以救。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 ,视物微昏,内 穴开窍如针目,按之则沁沁脓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胱属膀胱。此盖二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叶泻经汤主之。大便不硬者,灭大黄,为用蜜剂解毒丸主之。不然,药误病久,终为枯害。
□
或问曰∶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问曰∶何以知之?答曰∶黄帝生气通天论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又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故知也。问曰∶阳果何物耶?答曰∶凡人之气,应之四时者,春夏为阳也。应之一日者,平旦至昏为阳也。应之五脏六腑者,六腑为阳也。间曰∶阳何为而不能抗阴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为主也。灵兰秘典曰∶脾胃者,仓廪之官,在五行为土,土生万物,故为阳气之原。
其性好生恶杀,遇春夏乃生长,遇秋冬则收藏。或有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类,过而不节,皆能伤动脾胃;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阳气下陷,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阳气皆衰;阳气既衰,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阴气独盛;阴气既盛,故阳不能抗也。问曰∶何故夜视罔见?答曰∶目为肝,肝为足厥阴也;神水为肾,肾为足少阴也;肝为木,肾为水,水生木,盖亦相生而成也。况怒伤肝,恐伤肾,肝肾所伤,亦不能生也。昼为阳,天之阳也。昼为阳,人亦应之也。虽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之阳盛阴衰之时,我之阳气虽衰,不得不应之而升也,故犹能昼视通明。夜为阴,天之阴也。夜为阴,人亦应之也。既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阴盛阳衰之时,我之阳气既衰,不得不应之而伏也,故夜视罔所见也。问曰∶何以为治?答曰∶镇阴升阳之药,决明夜灵散主之。问曰∶病见富贵乎?贫贱者乎?答曰∶忧思恐怒,劳役饥饱,富贵者甚乎?惟其贫贱者,不能免甚也。
问者称善。
□
五脏无偏胜,虚阳无补法,六腑有调候,弱阴有强理。心肝脾肺肾,各有所滋生。一脏或有余,四脏俱不足。此五脏无偏胜也。或浮或为散,是曰阳无根。益之欲令实,翻致不能禁,此虚阳无补法也。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包络,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此六腑有调候也。衰弱不能济,遂使阳无御,反而欲匹之,要以方术盛,此弱阴有强理也。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专精,目者为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生骨,骨之精为神水。故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为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劳役过多,心不行事,相火代之。五脏生成论曰∶诸脉皆属于目。相火者,心包络也,主百脉,上荣于目。
火盛则百脉沸腾,上为内障,此虚阳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循于目,其精气亦皆上注而为目之精,精之窠为眼。四府一衰,则精气尽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于阴;白眼赤脉,皆法于阳。阴齐阳侔,故能为视。阴微不立,阳盛即淫。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上为内障,此弱阴病也。其病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绿色。次则视歧,睹一成两,视神水淡白色。可为冲和养胃汤主之,益气聪明汤主之,千金磁朱丸主之,石斛夜明丸主之。有热者,以泻热黄连汤主之。久则不睹,神水绝白色,永为废疾也。然废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眼如冰,气血不得流行为度,用左手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转动;次用右手持鸭舌针,去黑睛如米许,针之令入。白睛甚浓,欲入甚难,必要手准力完。重针则破,然后斜回针首,以针刀刮之,障落则明有落而复起者,起则重刮,刮之有至再三者,皆为洗不甚冷,气血不凝故也。障落之后,以棉裹黑豆数枚,令如杏核样,使病目垂闭,覆眼皮上,用软帛缠之,睛珠不得动移为度。如是五七日,才许开视,视勿劳也,亦须服上药,庶几无失。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五脏之病,虚阳之病,六腑之病弱阴之病,此四者皆为阴弱不能配阳也。噫!学人慎之。
□
天有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七情内召,六邪外从,从而不休,随召见病。此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世病目赤为热,人所共知者也,然不审其赤分数等,各治不同。有白睛纯赤如火,热气炙人者,乃淫热反克之病也,治如淫热反克之病。有白睛赤而肿胀,外睫虚浮者,乃风热不制之病也,治如风热不制之病。有白睛淡赤而细脉深红,纵横错贯者,乃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有白睛不肿不胀,忽如血贯者,乃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有白睛微变青色,黑睛稍带白色,白黑之间,赤环如带,谓之抱轮红者,此邪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此病或因目病时内多房劳,皆能内伤元气,元气一虚,心火亢盛,故火能克金。金乃手太阴肺,白睛属肺;水乃足少阴肾,黑睛属肾,水本克火,水衰不能克,反受火制。故视物不明,昏如雾露中,或睛珠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泽,赤带抱轮而红也。口干、舌苦,眵多羞涩,稍有热者,还阴救苦汤主之,黄连羊肝丸主之,川芎决明散主之。无口干舌苦,眵多羞涩者,助阳活血汤主之,神验锦鸠丸主之,万应蝉花散主之。有热无热,俱服千金磁朱丸,镇坠心火,滋益肾水,荣养元气,自然获愈也。噫!天之六邪,未必能害人也,惟人以七情召之而致也。
七情匿召,六邪安从。反此者岂止能避而已哉?犹当役之而后已也。
□
阴阳以和为本,过与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紧缩属阳,宽纵属阴,不解不收,皆为病也。手太阴肺为辛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属也。手少阴心为丁,手太阳小肠为丙,丙丁为火,故为表里,故分上下,而目之上下睫之内者,亦其属也。足厥阴肝为乙,乙为木,其脉循上睫之内,火其子也,故与心合。
心肝小肠三经受邪,则阳火内盛,故上下睫之内,紧缩而不解也。肺金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则阴气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宽纵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内急外弛,故睫毛皆倒而刺里,睛既受刺,则深赤生翳者,睛受损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涩,畏风怕日,沁烂,或痛或痒,生眵流浪之证俱见。有用药夹于上睫之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而睫毛无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于目前,而终复其病也。何则?为不审过与不及也,为不能除其原病也。治法当攀出内睑向外,速以三棱针乱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针锋。后以黄防风饮子主之,无比蔓荆子汤主之,决明益阴丸主之,菊花决明散主之, 鼻碧云散亦宜兼用。如是则紧缩自弛,宽纵渐急,或过不及,皆复为和。药夹之治,忍勿施也,徒为苦耳,智者宜审此。
□
人之有五脏者,犹天地之有五岳也;六腑者,犹天地之有四渎也;奇经者,犹四渎之外,别有江河也。奇经客邪,非十二经之治也,十二经之外,别有治奇经之法也。缪刺论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启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脉起于足,上行至头而属目内 ,故病令人目痛从内 始也《针经》曰∶阴跷脉入鼽,属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故阳跷受邪者,内 即赤,生脉如缕,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黑睛,渐蚀神水,此阳跷为病之次第也。或兼锐 而病者,以其合于太阳故也。锐 者,手太阳小肠之脉也。锐 之病,必轻于内 者,盖枝蔓所传者少,而正受者必多也,俗呼为攀睛,则其病也。还阴救苦汤主之,拨云退翳丸主之,栀子胜奇散主之,万应蝉花散主之,磨障灵光膏主之,消翳复明膏主之,朴硝黄连炉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药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针内障眼法,以左手按定,勿令得动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复以冷水洗净,仍作前药饵之。此治奇经客邪之法也,故并置其经络病始。
□
志于固者,则八风无以窥其隙;本于密者,则五脏何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也,召之者人也。
虽生弗召,莫能害也,为害不已,召之甚也。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阴阳应象大论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夫肉腠固,皮毛密,所以为害者,安从其来也?今为物之所伤,则皮毛肉腠之间,为隙必甚。所伤之际,岂无七情内移,而为卫气衰惫之原?二者俱召,风安不从?故伤于目之上下左右者,则目之上下左右俱病,当总作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手少阴有隙也,加黄连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额者,病自抵过而上。伤于耳中者,病自锐而入,以其手太阳有隙也,加柴胡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额交巅耳上角及脑者,病自内而出,以其足太阳有隙也,加苍术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耳后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伤于颊者,病自锐 而入,以其手少阳有隙也,加枳壳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头角耳前后及目锐后者,病自锐 而入,以其足少阳有隙也,加龙胆草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额角及巅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阴有隙也,加五味子除风益损汤主之。诸有热者,更当加黄芩,兼服加减地黄丸。伤甚者,须从权倍大黄,泻其败血。六节藏象论曰∶肝受血而能视。此盖滋血复血之药也,此治其本也。又有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复治,故并识之于此。
□
伤寒病愈后,或有目复大病者,以其清阳之气不升,而余邪上走空窍也。其病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脑骨痛,宜作群队升发之剂饵之,数服斯愈。《伤寒论》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其伤于四时之气者,皆能为病。又生气通天论曰∶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五脏六腑一病则浊阴之气不得下,清阳之气不得上。今伤寒时病虽愈,浊阴清阳之气犹未来复,故余邪尚炽不休,故其走上而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而愈者,余邪在太阳;二日而愈者,余邪在阳明;三日而愈者,余邪在少阳;四日而愈者,余邪在太阴;五日而愈者,余邪在少阴,六日而愈者,余邪在厥阴,七日而复。是皆清阳不能出上窍,而复受其所害也,当为助清阳上出则治,以人参补阳汤主之,羌活胜风汤主之,加减地黄丸主之, 鼻碧云散亦宜用也。忌大黄、芒硝苦寒通利之剂,用之,必不治。
□
强者,盛而有力也;实者,坚而内充也。故有力者,强而欲搏;内充者,实而自收。是以阴阳无两强,亦无两实,惟强与实,以偏则病,内搏于身,上见于虚窍也。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其病神水紧小,渐小而又小,积渐之至,竟如菜子许。又有神水外围,相类虫蚀者,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觉 羞涩耳。是皆阳气强盛而搏阴,阴气坚实而有御,虽受所搏,终止于边鄙皮肤也,内无所伤动。治法当抑阳缓阴则愈,以其强耶,故可抑;以其实耶,惟可缓而弗宜助,助之则反胜,抑阳酒连散主之。大抵强者则不易入,故以酒为之导引,欲其气味投合,入则可展其长。此反治也,还阴救苦汤主之,疗相火药也,亦宜用 鼻碧云散。然病世亦间见,医者要当识之。
□
六节藏象论曰∶肝受血而能视。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传为衄 瞑目。缪刺论曰∶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由此推之,目之为血所养者明矣。手少阴心生血,血荣于目,足厥阴肝开窍于目,肝亦多血,故血亡目病。男子衄血便血,妇人产后崩漏亡之过多者,皆能病焉。其为病睛珠痛,珠痛不能视,羞明隐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因为酸疼,当作芎归补血汤主之,当归养荣汤主之,除风益损汤主之,滋阴地黄丸主之。诸有热者,加黄芩;妇人产漏者,加阿胶;脾胃不谐,恶心不进食者,加生姜,复其血,使有所养则愈。然要忌咸物。宣明五气篇又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是忌。
□
东垣李明之曰∶诸斑疹皆从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以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阳也,而动作生焉。饥食母血,渴饮母血。饮食者,阴也,而形质生焉。阴具阳足,十月而降,口中恶血,因啼即下,却归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结胎之处。命宗所谓玄牝玄关者也。此血僻伏而不时发,或因乳食内伤,或因湿热下溜,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所僻伏者,乃为所发。初则膀胱壬水夹脊逆流,而克小肠丙火,故颈项以上先见也,次则肾经癸水又克心火,故胸腹已上次见也,终则二火炽盛反制寒水,故胸腹以下后见也。至此则五脏六腑皆疾也。七日齐,七日盛,七日谢,三七二十一日而愈者,为火数故也。愈后或有病疽病疮者,是皆余毒尚在不去者。今其病目者亦然。所害者与风热不制之病稍同而异,总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减硝黄。未满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斑汤主之。此药功非浊能于目,盖专于 者之药也。不问初起已着,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则不复出,方随四时加减。
□
卫气少而寒气乘之也,元气微而饮食伤之也。外乘内伤,酿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纯阳耶,故深冬不为裳;父母以其恶风那,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数饥耶,故饲后强食之;父母以其或渴耶,故乳后更饮之。有愚戆而为父母者,又不审其寒暑饮食也,故寒而不为暖,暑而不能凉,饮而不至渴,食而不及饥。而小儿幽玄衔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内伤,因循积渐,酿而成疳也。渴而易饥,食而瘦,腹胀下利,作嘶嘶声;日远不治,遂生目病。其病生翳,睫闭不能开,眵泪如糊,久而脓流,竟枯两目。何则?为阳气下走也,为阴气反上也。治法当如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各远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当作升阳降阴之剂,茯苓泻湿汤主之,升麻龙胆草饮子主之。此药非专于目,并治以上数证。然勿后,后则危也。为父母者其审诸。
左寸脉洪数,心火炎上也,关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脉关脉俱弦而洪,肝木挟相火之势,而先侮所不胜之金,而制己所胜之土也。尺脉微弱,肾水不升,而火在上。尺脉洪数,为相火邪火上炎,挟肝木之邪而烁目也。
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目之主,血病则目病,血凝则目胀,血少则目涩,血热则目肿。
所以古人治目,惟取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令人亦有去血之法,惟可施于暴热暴肿,又不宜以为法之常也。
何则?令人多是七情之郁火,气血之耗损,故去血太多,而目愈槁,无所滋荣,病益炽矣,所以弥年不愈,终久失明也。为今治者,只以活血凉血为上策,而滋阴降火以收功。此盖治目之大纲,固无所损而必可以收十全之功,医者不可以不审也。
□
刘河间曰∶世人视目之病,而不知病之理,岂知目病悉因于火而为病乎?何以言之?白轮变赤,火乘肺也;睑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
善治火者一句了。故《内经》曰∶热胜则肿。凡目暴赤肿起,羞明隐涩,泪出不止,暴翳目蒙,皆火热之所为也。治火之法,药用咸寒,吐之下之,可使立愈。甫按目病属火,固其理也。病之始起,可以峻用寒凉。或兼七情郁滞,气血停凝,以致热壅而为目病者,则当于苦寒剂中而加之以辛温之药而发散之,导滞开郁,而气血风火岂不从而发散者乎?甫故曰散热为要,亦表里之意也,备于下云。
□
河间曰∶在腑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为里,当养血安神。如暴病昏涩,翳膜眵泪,斑热入眼,皆表病风热,宜表散以去之。如久病昏弱,不欲视物,内障见黑,花瞳散皆里也。血少神劳,肾虚也,宜补养以安神。除风散热者,泻青丸主之。养血安神者,定志丸主之。妇人,熟地丸主之。有体肥气盛,风热上行,眼目昏涩,槐子散主之。有因目疾服药过多,致损气血,久之眼渐昏弱,乍明乍暗,不能视物,此则失血之验也。熟干地黄清气,定志丸相须而养之。或有视物不明,见黑花之会也。而反闭之,此风邪内满,常有不测之疾也。
□
《明医杂着》眼痛赤肿,古方用药不同,当分内外。在内汤散用苦寒辛凉之药以泻其火,在外点洗则用辛热辛凉之药以散其邪。故点药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热,以其辛性急,故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热气。古方用烧酒洗目,或用干姜末、生姜汁点眼者,皆此意也。盖火眼是火邪上攻于目,故内治用苦寒药治其本也。然火邪既客于目,从内出外,若外用寒凉以阻逆,则郁火内攻不得散矣。故点药用辛热,而洗眼用热汤,是火郁即发之,因而散之,从治法也。世人不知冰片为劫药,而误认为寒,常用点眼,遂至积热入目,而渐昏暗翳障。故云∶眼不点不瞎者此也。又不知外治寒凉,而妄将冷水冷物冷药挹法,当致昏暗者有之。
目病发率肿,两睑如桃,合而为一,痛不可忍者,宜用防风通圣散下之立愈。
血气壅痛,四物汤加龙胆草、防己、防风、羌活之属。
实热上冲而痛,黄连泻火,当归补血,心烦加栀子,便秘加大黄,久病目昏当用八珍汤,加羌活、防风、甘、菊佐之,不可服寒凉之药。肥人风热上壅目痛,防风、羌活、荆芥、酒芩以散湿热。
瘦人血少血热,用养血凉血药,少加风药,宜生地四物汤,芩、连、荆芥、菊花、防风之类。
劳役饮食不节,内障昏暗,蔓荆子汤。
□
瞳子散大,由食辛热之物太甚故也。所谓辛主散热,则助火上乘于脑中,故精散,而视物亦散大也。夫睛明,所以视万物者也,令视物不真则精衰矣。盖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经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手少阴、足厥阴所主,风热连目系,邪入中人,各从其类,故循此道而攻。头目肿闷,瞳子散大,皆血虚阴弱故也,当除风热,凉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气则愈矣。
□
拳毛倒睫之病,为脾受木邪风火糜害,故两睑受伤,外缓内急之所致也。盖内复热致阴气外行,当去内热并火邪。眼皮内缓则睫不倒,拳毛立出,翳膜立退。治用手法,掉出内睑向外,以三棱去血,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
□
目眶岁久赤烂,俗名为赤瞎是也。当以三棱针刺目眶外,以泻湿热而愈。
□
能远视,不能近视,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盖血虚气盛者,火有余,元气不足也。火为元气之贼,元气来也,徐而和,细细如丝;邪气来也,紧而强,如巨川之水不可遏也。海藏云∶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宜东垣地芝丸主之。
□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气虚者,气弱也。海藏云∶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东垣定志丸主之。
□
目痛赤脉,从上而下者,太阳也;从下而上者,阳明也;从外 走内者,少阳也。太阳病宜温之散之,阳明病宜下之寒之,少阳病宜和解之。子和治一子,年十余岁,目赤多泪,众工无效。戴人见之曰∶此子目病得之母腹中被惊。其父曰∶孕时在临清被兵恐。戴人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涌下泻,各去涎沫数升。人皆叹之。其母亦曰∶儿腹中无病,何以吐泻如此?至明日,其目辉然爽明安善。赵君玉目暴赤肿,点洗不退,偶思戴人有言曰∶凡病在上者,皆宜吐,乃以茶调散涌之,一涌而目愈。君玉叹曰∶法之妙,其效如此,乃知法不远人,人自远法也。
孙真人在仁庙朝,治卫才人患眼疼。众医不能疗,或用寒药,或用补药,加之脏腑不安,上召孙。孙曰∶臣非眼科,乞不全责于臣。降旨有功无过。孙乃诊之,肝脉弦滑,非壅热也。
乃才人年壮血盛,肝血并不通,遂问宫人,月经已三月不通矣。遂用通经药,经既通,不日目疾愈。上赐孙三十万缗。宫人谣曰∶神医不来,双睛难开。
子和尝自病目,或肿或翳,羞明隐涩,百余日不愈。忽眼科张仲安云∶宜刺上星、百会、攒竹、丝空诸穴上血出,及以草茎内两鼻中出血约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此则血实宜破之之法也。
芍药清肝散 治眵多 ,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
白术 甘草 川芎 防风 荆芥 桔梗 羌活 芍药 柴胡 前胡 薄荷 黄芩 山栀 知母(各五分) 滑石 石膏 大黄 芒硝(各八分)
水二盏煎一盏,食后热服。
洗肝散 治风毒上攻,暴作目肿,痛涩难开,眵泪不绝。
川当归 羌活 薄荷 栀子 芎 生地黄 防风 大黄 龙胆草 甘草(各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
平肝散 治迎风冷泪。
川芎 当归 赤芍药 防风 荆芥 柴胡 羌活 蝉蜕 菊花 蔓荆子 白芷(各五分)生地黄 胆草(各八分) 夏枯草(一钱) 甘草(三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去渣,加酒一杯同服。
洗心散 治心经积热,四 赤涩痛泪。
黄连 生地黄(各一钱) 菊花 当归(各八分) 木通 栀子(各七分) 甘草(四分)
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
防风通圣散 治时行暴热,风肿火眼,肿痛难开,或头面俱肿。
防风 荆芥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麻黄 薄荷 桔梗 黄芩 栀子 石膏 白术 连翘 大黄 朴硝(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二盏煎,食远温服。
凉膈散 治膈上积热攻头,目肿痛赤涩。
黄芩 栀子 薄荷 甘草 大黄 连翘 朴硝(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远服。
明目流气饮 治肝经虚邪,风热上攻,眼目昏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赤涩难开,或生翳障,倒睫拳毛,眼弦赤烂。及妇人风暴赤眼,包 黑应,作眼疾,皆效。
大黄 川芎 大力子(炒) 菊花 防风 细辛 白蒺藜(炒去刺) 栀子 黄芩 玄参 蔓荆子 草决明(炒) 荆芥 木贼 苍术(各等分) 甘草
上为末,每服二钱,卧时饮汤或酒下。
蝉花无比散 治大人小儿远年近日,一切风眼气眼,攻注昏暗,睑生风粟,或痛或痒,渐生翳膜,或久患头风,牵搐两目,渐渐细小眼眶赤烂,并宜治之。若常服此,祛风退翳明目。
蛇蜕(炒,一两) 蝉蜕(去头翅,一两) 羌活 当归 石决明(盐水煮一时) 川芎(各二两)白蒺藜(炒去刺,八两) 苍术 防风 芍药 茯苓 甘草(各三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后米泔调服。
还阴救苦汤 治目久病,白睛微变青色,黑睛稍带白色,黑白之间赤如带,谓之包轮红。视物不明,昏如雾露中,睛面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泽,口干舌苦,眵多羞涩,上焦有热。
升麻 苍术 甘草 知母 防风 羌活 川芎(各半两) 柴胡 细辛(二钱) 本(酒洗,四钱) 红花(一钱) 桔梗(半两) 黄连 黄芩 黄柏 归尾(各七钱) 连翘 生地黄 胆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六钱,水二盏煎一盏,热服。
菊花决明散 治风热毒攻,卒生翳膜,赤脉贯睛,羞明多泪,渐成内障,暴发客热,并宜服之。
草决明(炒) 石决明(制) 羌活 甘菊花 蔓荆子 川芎 黄芩 木贼 石膏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连末服。
(东垣)当归龙胆汤 治眼中白翳。
防风 石膏 柴胡 羌活 五味子 升麻(各三分) 甘草 黄连 黄 (各五分) 黄芩(酒炒)黄柏(炒) 芍药 龙胆草(酒洗) 归身(各八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去渣入酒杯,余热服。
泻热黄连汤 治内障,眵泪 。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生地黄(酒洗) 龙胆草(酒洗。各一两) 柴胡 升麻(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午后热服。
万应蝉花散 治一切眼疾,眵多怕日,上焦邪热。
蝉蜕 蛇蜕(各三钱) 川芎 防风 羌活炙 甘草 苍术 赤芍药 当归 白茯苓(各一两)石决明(制,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临卧米饮调下。
无比蔓荆子汤 治眼棱紧急,以致倒睫拳毛,损睛生翳,及上下睑 赤烂,羞涩难开,眵泪稠粘。
蔓荆子 当归 葛根 防风(各五分) 人参 黄 (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三分) 黄连 柴胡(各一钱)
水二盏,煎一盏,食远热服。
助阳活血汤 治眼睫无力,常欲垂闭,或痛或昏。
黄 (蜜炙) 甘草(水浸炙) 当归(酒洗。各五分) 白芷(四分) 蔓荆子(炒) 防风 升麻(酒洗。各五分) 柴胡(七分)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一钟,食远稍热服。
当归养荣汤 治眼珠痛甚,血少枯涩。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防风 白芷 羌活(各八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后热服。
羌活胜风汤 治眵多 躁,紧涩羞明,赤脉贯睛,头痛鼻塞,肿胀涕泪,脑颠沉重,眉骨酸痛,外翳如云雾丝缕,秤星螺盖。
白术 枳壳 羌活 川芎 白芷 独活 防风 前胡 桔梗 薄荷叶 荆芥穗 甘草 柴胡 黄芩(酒洗。各五分)
水二盏煎一盏,热服。
柴胡复明汤 治一切风热,赤涩多泪,疼痛翳陷。
本 蔓荆子 川芎 白芍药 羌活 独活 白芷 柴胡 炙甘草 五味子 薄荷叶 桔梗 苍术(米泔浸) 茯苓 黄芩(酒洗。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
冲和养胃汤 治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则视歧,睹一成二。
柴胡 白茯苓 当归(各八分) 五味子(九粒) 白芍药 黄 羌活炙 甘草 防风(各五分) 人参 白术 升麻 干葛(各一钱) 干姜
上水三盏煎二盏,入黄芩、黄连各一钱,苒煎一盏,食后稍热服。
栀子胜奇散 治一切赤脉缕睛,风热痛痒, 肉攀睛,眵多泪涩,羞明怕日。
蝉蜕 草决明 川芎 荆芥穗 蒺藜 谷精草 菊花 防风 羌活 密蒙花 甘草 蔓荆子 木贼 山栀子 黄芩(等分)
上制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卧时,热茶调下。
龙胆草散 治上焦风热,目赤羞明,近风多泪, 肉攀睛,瘀肉隐痛,并皆治之。
川芎 香附子(四两) 龙胆草 甘草 草决明(炒) 木贼 净菊花(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麦门冬薄荷汤加砂糖一匙同调,食后临卧服。
泻白散 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
黄芩 栀子 当归 生地黄 赤芍药(各等分)
每服三钱,为散为汤任服。
蝉花散 治一切内外障。
蝉花 谷精草 白蒺藜 菊花 密蒙花 防风 羌活 黄芩 栀子 甘草 川芎 木贼 草决明 蔓荆子 荆芥穗(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清茶或荆芥汤调下,食后临卧服。
猪肝枸杞酒 治肝虚迎风有泪。
甘州枸杞子(肥者,二升,捣碎绢袋盛之,内一斗酒中浸,封固密,三七日后,每朝夕饮之,任情勿醉) 猪肝(炙熟薄切,以花椒盐酱蘸食之,用前枸杞酒压之,只饮二三杯勿醉)
竹叶泻肝汤 治眼目瘾涩,稍觉 ,视物不明,内 开窍如针孔,按之稍痛,浸浸脓出。
柴胡 栀子 羌活 升麻 炙甘草 赤芍药 草决明 泽泻 白茯苓(各五分) 车前子 黄芩 黄连 大黄(酒洗。各七分) 青竹叶(十片)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后稍热服。
光明夜灵散 治目至夜便昏,虽有灯月,亦不能视。
石决明( 复煮) 夜明砂(另研。各二钱) 猪肝(一两生用,如不食猪,以白羯羊肝代之亦可)
上二味和匀,以竹刀切肝作二片,以药铺一片,以一片合之,用皮纸包住,又用麻皮缠定,勿令药出,淘米泔水一大碗,贮瓷罐内,不犯铁器,入肝药于中煮至小半碗,临卧连肝药并汁服尽。
明目细辛汤 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恶灯火,多眵隐涩,鼻塞流涕,津唾稠粘,大便微硬。
麻黄 羌活 防风 本 川芎 细辛 白茯苓 蔓荆子 荆芥穗(各四分) 归尾 生地黄(酒洗。各八分) 花椒(七粒)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临卧稍热服。
神效明目汤 治眼棱紧急,拳毛倒睫,两睑赤烂,疼痛昏涩,夜则难开,眵泪满眼。
干葛 黄连 黄芩(各五分) 蔓荆子 防风 甘草(各四分) 细辛(三分)
水盏半,葱一根,煎七分,临卧稍热服。
补肝散 治肝风内障,不痛不痒,眼前常见五色黄白黑赤花,或视一物二形难辨。
羚羊角 防风(各二两) 羌活 人参 车前子 白茯苓 细辛 玄参 黄芩(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明目清凉饮 治一切热眼痛泪羞明。
当归 川芎 黄连 赤芍药 防风 荆芥 蔓荆子 连翘 生地黄 柴胡 胆草(各六分)
桔梗 蝉蜕 薄荷 甘草(各三分)
水二盏煎一盏,食后临卧服。
泻脾散 治眼目肿痛如桃,盖是脾经湿热壅郁,上攻于目,以致睑皮肿胀,内搓目睛,宜服一贴即愈。
苍术 枳壳 赤芍药 归尾 川芎 黄连 柴胡 香附子 甘草(各五分) 大黄(二钱)朴硝(一钱)
上水。一盏煎一盏,内硝黄再煎二三沸,半饥温服。
(东垣)试效方 治脑痛瞳子散大。
熟地黄(八钱) 生地黄 当归身 黄柏 茺蔚子(炒研) 柴胡(各半两) 芍药(一两二钱)川芎 防风(酒洗) 知母(各三钱) 牡丹皮 寒水石 丹参(各二钱) 羌活 黑附子(童便入盐煮熟,去皮脐,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随以物压之,忌多语。
密蒙花散 治小儿痘疹,及诸热毒害眼。
密蒙花(一钱半) 青葙子(一钱) 决明子(炒) 车前子(炒。各五分)
上为末,羊肝一片,破开掺药在内,仍合之,湿纸数层包裹,灰火煨熟,空心食之。
二草散 治小儿疳眼疼,并赤眼肿痛。
甘草 龙胆草 当归(各一钱) 细辛(净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盖煎五分,食后入砂糖三匙,温和服。又三黄丸亦治疳眼,每日服一次为佳。
合明散 治小儿雀目,至夜不见物。
石决明 夜明砂 蛤粉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三岁者每服五分,煮猪肝汁,辰后调服。
(谦甫)还睛散 治翳膜遮睛,昏涩泪出,瘀血 肉攀睛。
川芎 龙胆草 草决明 石决明 荆芥穗 甘菊花 茺蔚子 楮实子 白茯苓(各一两)甘草 木贼 白蒺藜(各七钱。炒) 川椒(去子炒出汗,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日三服,忌一切鸡鱼浓味及荞麦面热物。
雀目方 治大人小儿雀目,苍术末每服一钱,用羊子肝一个,竹刀批破,掺药在内,麻绳缠定,以粟米泔水一大碗煮熟,令患眼对瓶口熏之,药气少温即吃之,如此三五次必效。
简要补肝散 治肝虚目痛,冷泪不止,怕日羞明。
夏枯草(七钱) 香附子(童便浸透,洗净捣碎,晒干再研为末,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
上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尤甚者神效。或有点上苦寒眼药则痛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目本又名目系,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并阴故也。丹溪云∶夏枯草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其草三月开花,遇夏即枯,盖禀纯阳之气也。至哉斯言!故治厥阴目痛如神者,以阳治阴也。予尝治目珠痛,及连眉棱骨痛,并头半边肿痛,遇夜则反甚,用黄连膏子点上,则又大痛,百药不效。灸厥阴少阳则痛随止半月,又灸又止者月余。遂以夏枯草二两、香附子二两、甘草四钱,同为细末,清茶调下一钱半,须臾减痛大半,至四五日良愈。又男子年六十,亦目珠连眉棱骨痛,夜甚,用苦寒药点亦甚,与前证皆同,但有白翳二点在黑目及外,是为异耳。药皆不效,亦以此药应手而愈。
羚羊角饮 治绿翳内障,头旋痛,眼内痛涩。
羚羊角 防风 知母 人参 白茯苓 玄参 桔梗(各半两) 细辛 黄芩 车前子(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煎温服。
羚羊角汤 治清翳内障,劳倦头旋,脑疼目痛。
羚羊角 人参 玄参 地骨皮 羌活 车前子(去沙隔纸炒。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后下。
保命拈痛散 治目痛并头额俱痛,两目赤肿,时见黑花,脉弦,欲作内障,得之于饥饱劳倦。
柴胡 甘草 天花粉 当归 生地黄(各一两) 黄芩(二两,酒浸,半炒半晒)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一片、枣一枚,煎八分,稍热服。
本事菊花散 治肝肾风毒上冲眼痛。
甘菊花 牛蒡子(炒) 防风(各二两) 甘草 白蒺藜(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熟水调下,食后临卧服。
防风饮子 治拳毛倒睫。
人参 黄 炙甘草 当归(各八分) 防风 葛根(五分) 细辛 蔓荆子(各三分)
上水盏半煎七分,食后温服,避风寒。
八味还睛散 治肝肺相传,停留风热,翳膜遮睛,痛涩眵泪。
白蒺藜(炒去刺) 防风 甘草 木贼 山栀仁(各七钱) 草决明(一两,炒) 青葙子(二钱半炒) 蝉蜕(二钱,去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麦门冬煎汤调服。
经效散 治眼因撞刺生翳,疼痛无时,经久不安,复被物击,兼为风热所攻,转加痛楚,不能见物。
大黄 当归 赤芍药(各一钱) 柴胡 甘草 连翘(各五分) 犀角(八分,镑末)
上除犀角在外,水盏半煎七分,去渣入犀角末,和匀,食后温服。
车前子散 治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顺逆生翳,血贯瞳人,羞明多泪。
车前子 草决明 菊花 密蒙花 羌活 甘草 黄芩 龙胆草 白蒺藜(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米饮调下。
四物龙胆汤 治目痛暴作云翳,疼不可忍。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各一钱) 龙胆草 防风 防己 羌活(各七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
桑白皮散 治风气壅塞,热毒上攻,睛白肿胀,日夜疼痛,心烦气喘,闷躁不安。
桑白皮 杏仁(去皮尖) 玄参 枳壳 升麻 旋复花 防风 赤芍药 黄芩 甘草甘菊花 甜葶苈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东垣)清神益气汤 治因脾胃虚弱之人,误服洗肝散,或服寒凉过多,而目愈病者宜此。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 麦门冬 五味子(各五分) 苍术 陈皮 升麻 芍药 防风 黄柏 青皮(各六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服。
开明散 治风毒攻眼,朦涩膜胀通用。
白蒺藜(炒去刺) 防风 羌活 川芎 天麻 茯苓 蝉蜕(各五分) 苍术(童便浸一宿用) 细辛 荆芥 茺蔚子 甘草(各三分) 甘菊(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盐一点,食后沸汤调下。
(宣明)石膏羌活散 治久患双目不睹光明,远近内外气障风昏,倒睫拳毛,一切眼疾。
羌活 密蒙花 木贼 白芷 干菜子 苍术 细辛 麻子 川芎 荆芥穗 甘菊花 石膏 黄芩 本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食后临卧用蜜汤调下,或茶清亦可。日进三服,二十日后,大有神效。
麦门冬汤 治血贯瞳人,疼痛昏涩,及辘轳转关外障。
麦门冬(去心) 细辛 枯黄芩(酒洗) 桔梗 玄参(各八分) 大黄 芒硝(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去渣内芒硝化清,食后温服。
煎胡犀角汤 治伤寒热后,两目昏暗,或生浮翳。
前胡 犀角屑 蔓荆子 青葙子(隔纸炒) 防风 栀子仁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酒洗)菊花 羌活 决明子(炒) 车前子(微炒) 细辛 甘草(炙) 黄 (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甘菊汤 治内外翳障,一切眼疾。
甘菊花 升麻 旋复花 石决明 芎 大黄(酒蒸) 羌活 地骨皮 石膏 木贼 青葙子 车前子 黄芩 防风 栀子 草决明(炒) 荆芥穗 甘草 黄连(各等分)
上锉碎,每服二钱,水盏半,入蜜少许,同煎八分,去渣,食后临卧温服。
(东垣)万寿地芝丸 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此亦防近视。
生地黄(四两) 天门冬(去心,四两) 枳壳(麸炒) 甘菊花(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温酒茶清任下。
(东垣)定志丸 治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
远志(去心) 石菖蒲 白茯苓 人参(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
明目羊肝丸 治肝虚风热,冷泪赤涩,内外障眼。
黄连(三两) 家菊花 石决明( ) 熟地黄 龙胆草 当归 麦门冬 枸杞子 牛膝 防风 羌活 黄柏 人参 柴胡 青盐(各八钱) 肉桂(四钱) 羯羊肝(一具,烙干为末)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丸,温水下。
黄连羊肝丸 治前证。只用黄连一味,同羊肝为丸服。
还睛丸 治男子妇人风毒上攻,眼目肿痛,怕日羞明,多饶眵疾,隐涩难开,脸 红烂,瘀血侵睛,或患暴赤痛不可忍并效。又治偏正头风头痛,头目眩运,皆有奇效。
白术 菟丝子 青葙子 防风 羌活 白蒺藜(炒去刺) 密蒙花 木贼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吞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还睛补肝丸 治肝虚目暗,中风泪下。
白术 细辛 芎 决明子(微炒) 人参 羌活 当归 白茯苓 苦参 防风 官桂 地骨皮 玄参 黄芩 五味子 车前子(微炒) 菊花 青葙子 甘草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不拘时,米饮送下。
决明丸 治风热内攻,外受风邪,昏痛不能视物。
草决明 细辛 青葙子 白蒺藜(炒去刺) 茺蔚子 芎 独活 羚羊角(镑) 升麻 防风 玄参 枸杞子 黄连 菊花(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淡竹叶煎汤送下。
决明益阴丸 治目畏日恶火,沙涩难开,眵泪且多,久病皆治。
羌活 独活(俱酒洗,各半两) 黄连(一两) 归尾(酒洗) 石决明( ) 草决明(炒)防风(各半两) 黄芩(酒炒,一两) 甘草(半两)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茶清下。
开明丸 治年深日久,翳障昏朦,寂无所见,一切目疾。
熟地黄(二两,酒浸捣) 细辛(一两) 杏仁(去皮尖炒,半两) 车前子 麦门冬 苏仁 菟丝子 地肤子 茺蔚子 枸杞子 草决明 五味子 防风 泽泻 黄芩(各一两) 官桂 青葙子 北葶苈(各半两) 羊肝(一具,须用白者,将肝薄切,瓦上焙干为末,或用煮熟研烂为泥,和药稠者以蜜清之)
上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水下,日二服,忌辛热。
夜光丸(一名双美丸) 治眼目昏暗诸疾,兼退翳膜。
川椒(去闭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一斤半,捣取净末一斤) 甘菊花(取末,一斤)
上和匀,取肥地黄十五斤,捣取汁八九升许,将前药末拌浸令匀,曝稍干入盘中,摊曝三四日,取干湿得所,勿令大燥,入炼蜜二斤同捣,千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服二次,熟汤下。久久服之,目能夜视,发白再黑,通神强志,延年益寿。一方用熟地黄二两,浸酒丸蒸九曝。食后细嚼,饮汤茶清任下。
石斛夜明丸 治神水散大,昏如雾露,眼前黑花,睹物成二,久则光不收敛,及内障神水淡白绿色。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人参 白茯苓 熟地黄(酒洗) 生地黄(酒洗。各一两) 川芎 甘草(炙) 枳壳(麸炒) 羚羊角(镑) 青葙子(微炒) 五味子(炒。各半两)菟丝子(制) 家菊花 杏仁 干山药 甘州枸杞子 牛膝(酒洗。各七钱) 白蒺藜(炒去刺)肉苁蓉(酒洗去鳞炙) 石斛(酒洗。各半两) 黄连(酒炒) 草决明(炒。各一两) 犀角(镑,半两) 防风(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通气利中丸 治眵多 ,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
白术(炒,一两) 白芷 羌活 黄芩(酒洗) 滑石(飞) 牵牛(取末。各半两) 大黄(酒蒸,二两半)
上除滑石、牵牛,余共为末,滴水和丸,梧桐子大。临睡茶汤送下三十丸至百丸。
黄连天花粉丸 治同前。
黄连(酒炒) 天花粉 家菊花 川芎 薄荷叶 连翘(各半两) 黄芩 栀子(炒。各四两)黄柏(酒炒,六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食后临睡茶汤下。
锦鸠丸 治肝经不足,风邪内乘,上攻目暗,泪出羞明,隐涩痒痛,瞻视茫茫,多见黑花,或生翳膜并治。
防风 甘菊花(各三两) 牡蛎 黄连 白蒺藜 细辛 草决明 苏仁 瞿麦 白茯苓(各二两)蔓荆子(二升,淘净,绢袋盛饭上蒸一时,取出捣烂晒干) 斑鸠(一只,去毛肠嘴爪,用武火连骨炙干) 羯羊肝(一具,批片,火炙焦燥)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临卧温酒白汤任下,日三次。如久患外障,服药未效,加至五十丸必效。
千金磁石丸 升降水火,明眼目,益心肾。
磁石(烧红淬酒中,以碎散为度,研至无声,二两) 朱砂(一两,另研) 神曲(炒,二两) 沉香(五钱)
上为细末,别用生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磁石法水入肾,朱砂法火入心,沉香佐之,是则升降水火。
补胃丸 治肾气不足,眼目昏暗,瞳人不合,渐成内障。
五味子(炒) 熟地黄(酒洗焙) 枸杞子 楮实子(炒) 覆盆子(酒浸) 肉苁蓉(酒浸焙)车前子 石斛(各一两) 青盐 沉香(另研。各半两) 磁石( 红醋淬水飞过) 菟丝子(酒制。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悟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加减驻景丸 治肝肾不足,目视KT KT 。
车前子(微炒) 当归 熟地黄(酒洗。各五两) 川椒(炒。各一两) 楮实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菟丝子(制。各四两)
上为细末,蜜水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神芎丸 治内热火眼赤肿,或白睛黄色。(方见积热门。)
拨云退翳丸 治一切内外障膜遮睛昏暗,大效。
草决明(炒) 蔓荆子(炒) 薄荷叶 枳实 甘草 白蒺藜(炒去刺) 甘菊花 荆芥穗 川芎 木贼 羌活 当归(各两半) 蝉蜕 蛇蜕(各半两) 地骨皮 密蒙花 天花粉 黄连(各一两) 川椒(去目,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后临卧,日进三服,细嚼米饮下。
(东垣)益阴胃气丸 专治肾水不能制火目疾。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熟地黄(酒洗) 生地黄(各三两) 牡丹皮 泽泻 当归 山茱萸 茯苓 柴胡 五味子 干山药(各五钱)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辰砂末为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下。
(东垣)滋阴地黄丸 治血少神劳肾虚,眼目昏暗。
黄连(一两) 黄芩 当归身 熟地黄(各七钱) 生地黄(酒洗,一两半) 五味子 人参 炙甘草(各三钱) 地骨皮 天门冬 柴胡 枳壳(各二钱)
上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临卧茶清下,日三服。
观音丸 治内外翳障失明,或欲结青光内障,或赤脉疼痛皆治。
血竭 熊胆(研。各二钱) 人参(半两) 蛇蜕(皂角水洗,瓦上焙燥) 木贼(童便浸)苍术(制) 威灵仙(各二钱) 黄连 地骨皮 蔓荆子 茺蔚子 车前子 川芎 当归 羌活 蝉蜕石决明 蚕蜕纸(二十幅,炒焦)
上为细末,用羯羊肝一具,擂碎去筋膜,将肝慢火煮半生熟,和药同捣,用粟米粉调肝汁煮糊,捣药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温米饮下,日二次。
坠翳丸 治年深眼疾,及白翳大者。
人参 当归(各一钱) 赤芍药 白蒺藜(炒去刺) 川芎 细辛 旋复花 五味子(各二钱)荆芥 黄芩 防风 柴胡 羌活(各三钱) 黄连 知母 木贼(各二钱) 甘菊花(一钱) 甘草(三钱。以上锉晒干为末,不用火焙,然后入后药内) 磁石( 淬,三钱) 石膏(三钱) 珍珠(一钱) 麝香(一字) 琥珀(二钱) 石决明(一枚,生用) 硼砂(二钱半)
上为细末,入前药一处,用粳米糊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取日气阴干。临卧及食后细嚼三丸,白汤送下,或淡盐枣汤皆可下。
磁石丸 治雷头风变内障。
磁石( 醋淬) 五味子 干姜 牡丹皮 玄参(各一两) 附子(制,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茶汤或盐汤任下。
羌活退翳丸(一名地黄丸) 治内障右眼小 青白翳,大 微显白翳,脑痛瞳人散大,上热,大便涩,小便如常,日昧天阴则昏盲不能视。
熟地黄 生地黄(酒洗) 黄柏(酒炒) 当归(酒洗) 茺蔚子 丹参(各半两) 黑附子(炮)寒水石 赤芍药 防己(酒制。各一钱) 知母(盐水炒) 牡丹皮 羌活 川芎(各三钱)柴胡(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如消食未尽,候饥时服之,忌语言,随后以食压之。东垣云∶翳在大 ,加葛根升麻,翳在小 ,加柴胡羌活是也。
严电丸 治男妇肝肾久虚,风热壅目,并宜服之。
川芎 防风 甘松 细辛 杏仁 香附子 甘菊花 苍术(泔浸) 枸杞子 荆芥 蝉蜕 赤芍药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三花五子丸 治五脏风热上攻,肝虚头痛,眼见飞花,或生翳障,并宜服之。
密蒙花 旋复花 甘菊花 草决明(炒) 石决明( ) 枸杞子 地肤子(炒) 菟丝子(酒蒸)大力子(炒)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
固本还睛丸 治远年一切目疾,内外翳障遮睛,风弦烂眼,及老弱昏眼多眵,迎风冷泪,视物昏花并治。
天门冬(去心酒浸,捣烂如泥) 麦门冬(去心焙干另研) 山药(一两半) 熟地黄(酒洗煮烂捣如泥,不犯铁器,三两) 人参(二两半) 白茯苓 枸杞子(各一两半) 川牛膝(酒洗) 石斛 草决明(微炒) 杏仁(去皮尖) 甘菊花 菟丝子(制)羚羊角(镑。各一两) 犀角(锉,八钱) 防风(七钱) 五味子 甘草(各四两) 白蒺藜(炒去刺)黄连 枳壳 青葙子 川芎(各六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盐汤下。
远志丸 清心益肝明目退翳。
人参 远志 茯神 芦荟 琥珀 蔓荆子 川芎 生地黄 熟地黄 茺蔚子 蝉蜕 车前子细辛 白蒺藜(炒去刺) 石菖蒲(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饮汤临卧下。
空青丸 治沉翳。细看方书,其病最深。
空青(二钱) 细辛 五味子 石决明(另研) 车前子(各一两) 知母 生地黄 防风(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茶汤下。
青葙子丸 治肝心毒热丁翳入黑睛。
青葙子 蓝实 枳壳(麸炒) 大黄(酒炒) 茺蔚子 草决明 黄连 细辛 麻黄 车前子(各一两)菊花 甘草(炙。各二两) 鲤鱼胆 鸡胆(各一枚,阴干) 羚羊角(镑,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食后茶清下二十丸,日三服。兼治外障一切目疾。
茺蔚子丸 治气热病后眼暗,及有翳膜。
茺蔚子 泽泻 枸杞子 青葙子 枳壳 生地黄(各一两) 石决明 麦门冬(各两半)细辛(半两) 车前子 黄连(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汤下。
槐子丸 治肝虚风邪所致攻目偏视。
槐子仁(二两) 酸枣仁(炒) 覆盆子 柏子仁 车前子 白蒺藜(炒去刺) 牛蒡子(炒)蔓荆子 茺蔚子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临卧温白汤各一服。
八宝珍珠散 点一切风热流泪,翳膜诸眼。
炉甘石(一斤,用倾银锅 通红,入三黄汤内铜锅煮二时,汤干就焙干,退冷再乳三日,如尘无声,纸筛过,听合众药用) 血竭(二钱) 胆矾(一钱) 白硼(半两) 朱砂(三钱) 雄胆 乳香(制) 没药(制。各四钱) 轻粉(二钱)
上为极细末,俱以皮纸筛过,外加冰片,点每药二钱,加片三分。
玄明春雪膏 治时气热眼。
玄明粉(半两,制法见制法备录) 硼砂(三钱) 冰片(三分)
上乳无声,瓷罐收贮,密封固勿泄气,点二大 内。
蕤仁春雪膏 治红赤羞明, 痒痛沙涩。
蕤仁(去油,四钱) 龙脑(四分)
先以蕤仁细研,入脑和匀,用生好真蜜一钱二分再研调匀,每用点内 角。
丹溪乳连膏 点目中百病。
黄连膏(半杯) 乳汁(一杯,银杓熬过半)
二味和匀入瓷罐,少加冰片埋土地一七,可点诸目疾。
《衍义》云∶人乳汁治目之功多,何也?人心主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饮食之精液而成血,上则为乳,下则为月经,故知乳汁即血也。用以点目,岂有不相宜者哉?
龙脑黄连膏 点眼中赤脉,如火溜热炙人。
黄连(去毛净酒炒,八两) 龙脑(一钱)
先锉黄连令碎,以水四碗贮砂锅内,入连同煮至一大碗,滤去渣,入薄瓷碗,四重汤煮成膏半盏许,以龙脑一钱为牵,用时旋入为妙。
黄连甘石散 治眼眶破烂,畏日羞明。
炉甘石(制者,一斤) 黄连(四两) 龙脑(量加)
先以黄连细研如粉,密罗过,同甘石再研,俱用纸筛收贮。用时取一二两,加入龙脑,用井花水调如稠糊。临睡以筋头蘸敷破烂处,不破烂者,点眼内 ,勿使入眼内为妙。
磨障灵光膏
炉甘石(六两) 黄连末(一两) 黄丹(三两,飞过) 当归末(二钱) 乳香(半两) 麝香(五分)轻粉 海螵蛸(一钱) 白丁香(各一钱) 砂(五分) 龙骨(三分)
上各研为极细末听用。先用好白蜜十两,或银器内砂锅内熬五七沸,以毛边纸搭去沫,先下黄连、当归、甘石,慢火用柳木搅匀,次下黄丹如紫色,却下乳麝轻粉 砂等,搅匀急手丸,如皂角子大,以油纸裹之。每用一丸,新汲水化开,旋入龙脑少许,时点翳上。
百点膏 张济明眼病翳六年,以致遮瞳人,视物不明,如云蔽障之状。时暑热大作,点此膏五七次,翳退去半。
黄连(三钱以水一大碗,煎至半碗方入下项药) 当归身 甘草 防风(各八分) 苏仁(去皮尖,三分)
上煎浓去渣净,然后以瓷碗重汤熬至滴水成膏,再入炼蜜少许,再熬少许为度,贮净瓷罐中。
每日点五七度。
光明散子 治一切眼疾,时热翳膜,简而有效。
制甘石末(一两) 硼砂(一钱) 冰片(二分)
上共一处,研极细点。
复明膏 治一切翳膜神效。
制甘石坯子(五两) 黄丹(一两) 人参 当归 青盐 乳香 没药 芦荟(各一钱) 硼砂(二钱)珍珠(五分) 麝香(三分) 白蔹(钱半) 海螵蛸 黄连粉 黄柏粉 苏仁粉(各半两) 好蜜(四两)
上件各制各研为极细末,先将好蜜炼去沫净,滴水不散,然后入前项末药,慢火十分搅匀为锭子,银盒收贮。每以新汲水磨点四 。
还睛膏 太湖傅知县施民,点一切眼疾,俱有神效。
坯子(十两) 真丹(四两) 乳香 没药 血竭 熊胆 海螵蛸 黄连粉 轻粉 当归 硼砂(各二钱)白丁香(一钱) 青盐(三钱) 铜绿(半两) 砂 麝香(各一钱)
上俱如法制,各研极细和匀,次将白蜜半斤,炼滤过滴水不散为度,方下丹,熬紫色,再下余药,调成膏作锭,井花水点眼。
碧玉饼子 余祁谢玉春害目数年,后遇一僧,以此饼点之,愈后求其方,制以施人,无有不验者。
坯子(一两) 黄丹(八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 珍珠 琥珀(各一钱) 硼砂 海螵蛸(各二钱)熊胆(二钱) 冰片(一钱) 青盐(五分) 麝香(五分)
上俱根据法制过,各研极细和匀,又乳至无声。一日久以炼蜜丸,作饼子,瓷罐收密。点时用新汲水或乳汁,磨而点目 内。
小料紫金膏 治一切风热赤眼,有翳膜加入膜药。
女贞实 九里明 十里光(即梦子叶。各三斤,捣烂煮汁去渣,熬成膏听用) 菊花汁(一碗)龙胆草汁(一碗) 猪胆(三枚) 羊肝(三枚) 白蜜(四两)
上同三黄膏一碗熬匀,再慢火熬成膏贮之。点时取出,渐加冰片少许。
大料紫金膏 点一切眼疾如神。
黄连 大黄(各二两) 龙胆草 片芩 黄柏 三柰 夏枯草 栀子 菊花 秦艽 木通 归尾 荆芥 川芎 牛蒡子(炒研) 木贼 草决明 白蒺藜(炒去刺) 细辛(各五钱)蔓荆子 白芷 玄参 密蒙花 生地黄 薄荷 菟丝子 赤芍药 本 覆盆子 苦参 槟榔 独活 羌活 桔梗 杏仁(各一两) 楮实子 茺蔚子(炒) 青葙子 浓朴 车前子 海桐皮 诃子(去核) 秦皮 赤茯苓 熟地黄 桑白皮(各五钱) 防风 连翘(各一两) 牙皂角(二钱) 甘草(五钱) 五味子(十粒,未破者)
上共五十一味,各根据制法将水洗净晒干,轧粗末,以瓷盆盛。用水五七碗,入药浸一夕,以砂锅煎至浓汁少许;又加水一碗,至半取起,去渣澄清汁;入铜锅煎至二小碗取起,倾放入碗盛贮待用。制药之时,看膏药多少,方入末药。和剂就作成饼子,亦可不入细药,即紫金膏亦可点。有分为二处,调红调黑,任其自为。
绿云散 治烂弦风眼,立效如神。
坯子(四两,以乳汁调涂碗内四围上,以皮纸满固中,取一孔,以艾叶搓作筋子大条,燃烟薰入碗内,久之其药干黄色为度,又调又熏,如些三次毕取下) 铜绿(四钱五分)冰片(五分)
上合乳极细,好瓷罐收密勿泄气。每用三分,蜜水调搽烂弦上,不过二次,全愈神效。
赛文武推云散 点一切老膜久障,多年不能见物,但见微光者,点七日,便睹五色,七日复明。
坯子(五钱) 青盐(三分半) 铜绿(五分) 苏仁 石蟹(各三分) 乳香(二分) 黄连粉 轻粉(各四分) 金锡(即灰坯金色者) 玄明粉 没药 硼砂(各二分) 黄粉(即铅粉 如金色者) 白丁香(各三分)、翠白(即磁青) 晋矾 食冰盐 明矾 枯矾(各分半) 胆矾 麝香(各一分)
上除苏仁、麝连粉、坯子外,乳极细,纸过后,通合一处,乳万余下,方可用点。甚者日点三次,临卧一次;轻者共三次,只点大 角。内其药,疾散满眼,不一七日复明七七后则愈。
不换金卷云丹 治一切远年膜障,悉能复明。
大石蟹(一个为则,照后制法)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细辛 桔梗 防风 荆芥 栀子 薄荷 羌活 乌药 陈皮 枳壳 前胡 当归 姜黄 木贼 菊花 干姜 桑白皮(各等分)
上将二十一味细锉铜器,用水三碗浸三日,用布滤去渣。却将石蟹微火 令紫色,入药汁内,蘸冷取起,细研为末。就将药水淘飞浮清者,以净器盛俘水,安静室勿动,以物覆器上,毋使尘垢入内。
俟其澄清,倾去药水,以蟹粉曝干取用,配后诸药。
石蟹 坯子(各五钱) 熊胆 胆矾 硼砂(各二钱) 朱砂 银朱 苏仁(制) 轻粉(各一钱)川椒 胡黄连 夜明砂 牛黄 珍珠 鹰条(各五分) 血竭 巴豆 霜金墨(各二分)
上各根据制法,合乳一日,极细无声,瓷罐贮之听用,名曰丹头。随病轻重加减点眼,其效如神。
轻号 丹头(五分) 大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钱)
上共碾极细,专治一切风热暴赤烂弦,迎风冷泪,怕日羞明。或兼半年一发,或一年一发,歇作无时,悉以轻剂点之,不可轻用重药。病轻药重,反受其害,内服合病之剂为助。
次轻号 丹头(六分) 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钱)
上专治久患不瘥,珠上必生薄翳,或有红筋赤脉,悉以此次轻药点之,日三五次。若见退减,日点二次,愈则勿点。
重号 丹头(七分) 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钱)
上治眼患颇重,或翳障垂帘,或赤带痛涩。用此吹点,日三四次,目渐好,即止吹药,点数亦减,内服本经药为愈。
至重号 丹头(九分) 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钱)
上专治重眼,浓膜遮睛,银疔白翳,昏盲无见,方点此药。日点五次,渐愈渐减。
点翳散
心红(一钱) 枯矾(三分) 麝香(半分)
上乳极细无声,收密。点翳上,三次即没。
(《局方》)老膜散
砂(五分,上下瓦合定泥固,文火 枯) 龙骨( ,三钱) 巴豆(去油,三厘,甘草水煮) 白丁香(三分,飞)
上为极细末点。
歌曰∶
老膜经年不放光,浮云蔽日有何妨?
巴豆去油甘草煮, 砂龙骨白丁香。
立消膏 治浮医宿翳,雾膜遮睛。
雪白盐(净器中生研如尘,少许)
上以大灯草蘸盐,轻手指定浮翳就点上,凡三次即没,不疼痛。
治 肉瘀突
硼砂(一分) 冰片(三厘,合研极细如粉)
以灯草蘸药点之。
收泪散 治风泪不止。
绿炉甘石(一钱) 海螵蛸(五分) 冰片(少许)
上乳极细末,点大 角,泪即收。二药以燥片脑辛散之。
春水散 治风眼,除瘀热。
枯矾 青盐(各三钱) 黄丹(水飞,二钱) 雄黄(二分) 冰片(三分) 盆硝(锅内白,一两)
上合碾极细点眼。
(《正传》)光明丹 治一切风热上壅两目,赤肿涩痛,风弦烂眼及内外翳障。
制甘石(一两) 辰砂(一钱) 硼砂(二钱) 轻粉(五分) 冰片(三分) 麝香(一分)
以上常用,乳极细收贮为君,如赤眼肿痛加乳香、没药(各五分),内外 障加珍珠(五分)、胆矾(二分),烂弦风眼加铜青(五分)、黄丹(五分)。或以诸药合一,以治诸般眼疾。上各研为细末,一处再碾二日无声,以瓷器密收,勿令泄气,点眼绝妙。
白龙散 退翳明目。
马牙硝(明净者)
用浓纸裹令实,外以棱布囊之,带在怀内着肉处,养一百二十日取出,碾如粉,入冰片少许同碾。点眼,不论年深日久,眼生翳膜,渐昏不能远视,但瞳人不散,点可复明。每用黍米许点内 ,日夜各一度,甚者各二度。简易不繁,奏效甚大。
(《良方》)卷帘散 治新久病,眼昏涩难开,翳膜遮睛,或成 肉,连睑赤烂,常多冷泪,或暴发赤眼肿痛。
制甘石(四两) 腻粉(另研,半两) 砂(另研,一钱) 白矾(半生,二钱) 黄连粉(五钱)铜青(一两) 白丁香 乳香 铅白霜 青盐 胆矾(各五分)
上各乳极细无声,密罐收贮,点 角内。
(东阳)升炼灵光药 治一切风热翳障。
水银(入铅中结砂) 黑铅(各五钱。结成砂) 枯矾 皂矾 火硝( 红) 食盐
上为极细末,入固济阳城罐内,铁灯盏封口,以铁条扎固,盐泥石脂密封;入百眼炉,文武火升打。灯盏内,常常搽水,三炷香尽退火任冷,取灯盏下,雪白灵药扫下有五钱,收贮入后药。
制甘石(一两) 灵药(三分) 冰片(一分)
上合研一日无声,点目。
(守阳)碧云膏 箍眼最妙,治倒睫及肿烂弦风。
铅粉 铜绿(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冰片(一分)
上为细末,大黄熬膏作锭子用,日干,以井水磨下,新笔涂眼四围,不得入目。
搜风散 箍风热眼及肿痛。
黄连 大黄 朴硝 黄丹(各等分)
上为末,以苦参同煎汤,外加炼过白蜜同调,敷眼四弦甚妙。
拜堂散 敷风赤倒睫烂弦。
五倍子(不拘多少)
为末,蜜水调敷患处。
摩风散 治风牵眼目, 偏外障。
木香 当归 白芷 黑附子 防风 细辛 本骨碎补(各一两) 乌头 芍药 肉桂(各两半) 猪脂(六两)
上为细末,以麻油半斤浸一日夜,文武火熬如膏为度,涂摩之。专治赤目肿痛,白姜为水,调贴脚掌心。
(《直指》)敷眼方 治赤肿闭合。
净土末(二两) 烂石膏(一两)
为细末,入蜜和,新汲水调如膏。敷眼四围及太阳,内服流气饮、泻肝散等剂为妙。
(《类症》)敷肿立消法 治眼胞肿大,痛不可忍。
母生姜(连皮捣取净汁) 枯矾(三钱,以姜汁调作膏,贴眼胞上,勿令入目)
敷火眼痛眼风热眼
南星 赤小豆(等分为末)
以生姜自然汁调,贴太阳穴即止。
又方 桑叶 大黄 荆芥穗 朴硝(各等分)
为末蜜调,贴太阳穴。
敷烂弦风眼二方
一方 治烂弦风最良。
铜青 白 粉 五倍子(等分)
上为末,热汤泡三五分,闭以软绢沃洗眼弦极效。
又方 治一切风赤眼,眼皮搔痒赤烂,久治不效,其功不可尽述。
腊月猪脂(半两,先溶) 白蜜(少许,渐入猪油内化) 白蜡(三钱,入油蜜内同化)
轻粉(一钱,入油蜡中搅匀)
上不时搽眼赤皮上。
敷目歌
眼热睛昏末朴硝,车前叶捣蜜来调。
临卧涂敷眼胞上,便得清凉过一霄。
敷烂弦歌
烂弦百药煎为奇,研细汤澄渣去之。
熬物稀膏入轻粉,盐汤洗了敷之宜。
搐鼻散 吹一切火眼及内障。
黄丹 牙硝(各一两) 雄黄(三钱) 没药(五分)
上为细末,以管吹入鼻中,先令患人口含温水,然后吹入。左目病则吹左鼻,右目病则吹右鼻。久患眼疾而甚者,不可吹。
退翳散 吹一切翳膜。
人蜕 蝉蜕 蛇蜕(炒) 凤蜕(焙。各五分) 木通 木贼(各二钱) 麝香(一分)
上为细末,浮翳者可用吹之,即翳膜自起,灯心卷去三五次,以尽为度。
落翳神应方
鹅不食草(一钱) 芎 (一个) 踯躅花(二分)
干为细末,吹入鼻中三四次即落。一方鹅不食草一味,冲鼻中少时,翳即落。
又方 治一切翳膜甚者,外用推云散点之。
羌活 细辛 白芷 川芎(各三钱) 薄荷叶 牙皂角(各一钱) 踯躅花 甘草(各三分)
上为细末,口含清水,吹入鼻中。
冲倒睫拳毛法
木鳖子(去毛捣烂)
上将捣烂木鳖子,用绵包捻成条子塞鼻中,左病塞右鼻,右病塞左鼻,其毛自分上下,每日三次.
青火金针 治火眼赤肿,及头痛牙疼者。
焰硝(一两) 青黛 薄荷叶 川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令患人口含水,以管吹入鼻内,浊涕热泪去净为愈。
赤火金针 治赤眼头风,冷泪鼻塞,耳鸣牙疼。
焰硝(一两) 川芎 雄黄 乳香 没药 石膏(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二分,如前搐鼻,三次愈。
万金膏 洗一切目疾。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防风 连翘 白芷 当归 薄荷 朴硝(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子大。每用一丸,滚水泡化,热洗眼。
洗烂弦风赤眼方 其效如神。此药人家不可少。无目病则以施人,价廉工省,济人甚大。
五倍子 黄连(去毛净) 荆芥穗 防风(各二两) 苦参(四钱) 铜绿(五分)
上为细末,外以薄荷煎汤丸,弹子大。临时用以热水化开洗眼,日三次,立愈神效。
桑艾煎 治一切火眼热眼,烂弦风眼俱效。
大桑叶(十个) 大艾叶(十个) 黄连(三钱) 倍子(二钱) 朴硝(二钱)
上锉,水一大盏煎,去渣加铜绿末三四分搅匀,以绵蘸温水洗。如非烂弦,减去铜绿。
(《良方》)熏洗法 治一切时气热眼风眼,烂弦自外而得之者。
黄连 川芎 荆芥穗 蔓荆子(各钱半) 五倍子(三钱,打碎炒赤色,放地上出火毒煎)
上锉分三服,每服用生绢一小方洗净入药,绢包裹以线扎定,入罐水煎,仍以纸糊罐口,勿令气出。却于抚风处,就瓶口熏之,气温倾出,用净绢蘸洗。如此三次为验,仍避风三四日。
冬青汤 洗诸害眼。
冬青叶浓煎汤入盐,热洗之。
(东垣)点盐法 明目去昏翳,大利老眼,得补法之良。
海盐(二斤,拣净)
以百沸汤泡,泸取清汁于银古器内,熬取雪花盐,用新瓦器盛贮。每早用一大钱擦牙,以水漱口,细细用左右手指背递互以口内盐津洗两眼大小 内,闭目良久。却用水洗面,名洞视千里,明目坚齿,极妙之法,苏东坡手录。目赤不明,昏花老眼,惟宜此法大效。
洗眼光明汤 治眼目昏暗。
取桑园老桑皮烧灰,用水煎至七分澄清,去渣。洗一周年,眼明如童子,洗眼日期于后∶正月初八日、二月初十日、三月初五日、四月初八日、五月初八日、六月初七日、七月初七日、八月初三日、九月初十日、十月初九日、十一月初十日、十二月二十二日。
又方 用朴硝六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候冷澄清温洗,每月洗至一年,眼如童子。
正月初一日、二月初八日、三月初四日、四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四日、七月初五日、八月初一日、九月十三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六日、十二月初五日。
秦皮散 治大人小儿风毒赤眼,肿痛痒涩,眵泪昏暗,并痘毒入眼。
秦皮 滑石 黄连(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半钱,沸汤泡,去渣,乘热洗目。
洗眼法 治冷泪昏眼。
开元古钱(一百文) 甘草(三钱) 青盐(一两,明净者)
用无根水一大碗,浸七日,每日着一杯洗目;十日约添甘草、青盐,日洗三次,忌五辛煎炙。
涤风散 治风毒攻眼,赤肿痒痛。
黄连(去毛净) 蔓荆子(各半两) 五倍子(三钱)
上锉,分三服,新水煎,滤清汁以洗沃效。
一方 秦皮(一两,水浸) 夏一日,冬三日,有碧色洗目,去赤肿,解风热毒。
一方 槐树皮(不拘多少)
煎汤澄清去渣,入黄连浸之,以帛隔之,沃洗两目。去风止泪良。
明目第一方
此方始于上阳子,以授鲁东门左丘明、杜子夏、左太冲,凡此诸贤皆有目疾,得此方皆愈。
夜省看书一要减思虑二 专内视三简外视四 晨兴迟五 夜眠早六凡此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气饮蕴于胸中七日,然后纳诸方寸,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天棰之余。长服不已,非但明目,亦可延年。
一法 节其酒色,冬夜卧暖,睡醒开目,转睛四十九遍,永无眼疾。
姜液膏∶治眼风弦冷泪,痒涩有虫。
母生姜(一块) 以银筋插入即拔出,点眼 效。
洞见碧霄∶鹰眼一对,炙干为末,研令极细,以人乳汁再研。每以铜箸取少许,点于瞳人上,日夜三度,可以夜见物。或取腊月鸲鹆眼,根据上法用效,三日能见霄中物,忌烟熏。
桑条煎∶治内障外翳,及赤脉昏涩。
桑条(二三月间采嫩条曝干,净器烧过,令火自灭成白灰,每用三钱,用滚水一大碗泡打转,候澄清,倾清汁于别处,以新绵洗目,于重汤内令热,每日洗一度,诸病目者皆效。)
镇肝明目方∶治肝虚或当风泪下。
牯牛胆(腊月取用) 黑豆(不拘多少装入内,百日后方可取食之,每服三七粒,食后酒下)
二百味花草膏∶治一切眼疾。
羯羊胆(一具,饭上蒸熟) 石蜜(炼成珠入胆汁研成膏,朱砂末少许同研)
食后临卧,每挑一掠如豆大,口中含咽,外点内 角。
一方∶治热眼痛。以鸡子一枚,打窍去黄留清仍封窍;以大萝卜一个,剜空入鸡子在内,闭窍固住,仍种在上,后取出鸡子清,点眼极效。
一方∶治风泪赤眼。甩秋黄瓜一枚,切去近蒂一寸,剜去子穣,勿得破损,以焰硝装在瓜内,以涩盖之,悬背阴处,下用净瓷器接滴下硝水及瓜上扫下白霜,俱以瓷器盛贮细研,点眼极效。
一方∶治积年目疾,昏涩不明。用决明子(炒为末)每服一钱,食后饮汤调下。亦治青盲白膜,赤痛泪出肝热。取叶作菜食之良。
一方∶用覆盆子叶捣汁,滴目中,有虫出如丝便效。治赤眼尤效。以此汁合膏,涂发不白。
一方∶治雀目,才日落则不见物。用雄鼠胆汁点大 内自明。
补肝散∶三十目病,服此复明。
白蒺藜七月七日采,阴干,炒去刺为末,每服方寸匕,白汤调下。
指甲散∶去翳治诸物入目。法用男左女右手指甲洗净,用刀割,轻轻起屑。以灯草头湿蘸其屑点翳,上三四次即去。
羊胆膏∶治一切眼疾。用羊胆一枚,入蜜一钱,线扎定,入砂锅内,水一碗,煮熟,再入凉水内浸冷取起,候水干开胆倾汁,入瓷罐收之,点眼角 妙。
(元亮)蔓青散∶治一切青盲,瞳子不坏,十愈八九。
蔓青子(六升) 一味蒸之,看气遍,合饭以下釜中,热汤淋之,乃曝干,又蒸又淋,如此三次,为细末。食后清酒调方寸匕,夜再服。
石肝∶点眼极明,生水中山溪多有之,收如肝,黑泽而有赤纹,出水即干。
蒸胡麻散∶能明目洞视,明察秋毫。胡麻一石蒸过三十遍,捣末,每日调服尽一升。
一方∶治尘灰入目不出。用书中白鱼为末,乳汁调注目中。
一方∶治麦芒入目,即煮大麦汁洗之效。
一方∶治人至夜则目涩好睡。取鼠目一枚,烧为末,水和注目中。不睡,取目以囊盛佩之,终不夜寐。
一方∶治热病后毒瓦斯入目。露蜂房半两,水二升,煎一升,滤清汁洗目,三四次愈。夜能见妖魁,不能遁形。用慈乌眼睛汁注目中,则可见妖物。神道目法用此。
大骨空(穴在手大指第二节尖。灸九壮,以口吹火灭。)
小骨空(穴在手小指第二节尖。灸七壮,以口吹火灭。上二穴能治迎风冷泪,风眼烂弦等证。)
睛明 风池 太阳(刺出血) 期门(灸四穴,治 肉攀睛。)
水沟(在鼻下,一名人中。针灸治目睛直视。)
二门(灸) 合谷(宜针灸治迎风冷泪。)
神庭 上星 囟会 百会 前顶(上五穴,宜用三棱针,刺出血,以盐涂之。专治雀目不能夜视。)
肝俞(二穴,在背脊九椎两旁,各开二寸半是穴。灸七壮,治肝风客热,迎风冷泪,雀目亦治。)
合谷(二穴,在手虎口旁,歧骨下。灸七壮,治阳明热郁,翳障赤肿。大抵目疾多宜灸此穴,永不再发也。)
攒竹 丝竹空(凡近目之穴禁灸,惟刺之血出而已。) 翳风(一穴,在曲宛下三寸内,旁半寸。灸七壮,治赤白翳膜,目不明。)
足三里(能明目。俗云∶三十岁以上不灸足三里,浊气在上,故目不明。若灸三里,亦令火气下降是理也。)
昔戴人治女僮,目忽暴盲不见物。曰∶此相火也,太阳阳明气血俱盛,乃刺其鼻中,并攒竹穴出血,目立明。
承泣 承浆(治远视KT KT 夜不见,目 项口牵引。) 商阳 偏历 手三里
(灸左取右,右取左。) 目窗 上关 承光(上穴皆治目瞑眩,目视KT KT 。) 命门 肝俞(见前) 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