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经验麻科 -- 后(第十)

后(第十)

书名:《经验麻科》  作者:

鼻红弄舌,牙有鲜血者,须用石膏、栀子、笋根,能清脾胃之热,再加茅根煎汁。如便血、吐血不止者,解毒汤中加犀角、鲜地黄。烦渴作泻者,猪苓汤加黄连、花粉、石膏。干呕者,解毒汤。呕不止者,陈皮、竹茹、石膏。下痢不止者,黄连、猪苓、泽泻、滑石、甘草。或滞后重,黄芩、枳壳、木通、桔梗、升麻、叭杏、六一散与栝蒌仁。疹后气急咳嗽,连声不绝者,加栝蒌仁、苏子、桑皮、枳壳、桔梗、麦冬,最用葶苈、冬花极妙,如若喘重者,麦冬清肺饮为宜。

清肺饮∶清肺饮中又二冬,甘桔石膏杏仁同,二母要求大力子,兜铃加上肺气通。

后壮热不退,发为搐搦,烦躁不宁,此心脾不宁也,宜四物汤加山栀、麦冬、甘草、木通,或下安神丸。

疹后虚烦不得眠,竹叶石膏汤加陈皮、麦冬。

疹后毒瓦斯攻内,循衣摸床,谵语神昏,丧珠者死。

疹后泻久不止,而变惊风者死。

疹后咳嗽连声不绝,而口哑者死。

疹见发不透而颈项肿硬者死。

疹见牙疳肿烂,唇齿肉落者死。

疹没后下痢不食,兼赤白口噤者死。

疹回后壮热,昼夜不退,身瘦弱者死。此因初起失表,毒火不能尽出,急宜表药与解毒治之。

疹出四五日不收者,内有热毒,清利治之,则热自解,疹已消回后,禁忌风寒湿水,否则必致咳嗽不休。

四十九日内余毒未除,肺虚咳嗽,下汗如雨,头汗如蒸,全身浮肿,宜用此方∶麦冬、冬花、知母、橘红、百合、百部、阿胶(面粉炒)、沙参、贝母、钩藤、枇杷叶、榧子、兜铃、栝蒌仁。

疹若回后,如见发热,每渴用绿豆、芝麻炒米和煎茶饮,切不可饮寒水,更宜生津解热而止渴,或用白虎汤代之亦可。

疹后二十日之后,其毒不解,邪火拂郁,浑身发热,昼夜不退,发枯肌燥,渐成疳瘵,宜清热除疳丸主之。

清热除疳丸∶清热除疳又黄连,归芎胆草陈干蟾,发枯肤痒成疳瘵,加上君子治五疳,再加笋荟共为末,神曲糊丸米汤下。

如浑身壮热未至瘦弱,但每烦躁搐搦不宁,此热在于心肝二经,以当归养血汤、黄连安神,间而服之。

当归养血汤∶后壮热每烦躁,定知心脾有火熬,四物汤中除芍药,安神养血须医早,枇杷麦冬栀子入,灯竹木通甘草高,假如气结连声嗽,桔梗蒌仁不可少,天门麦冬入口消,知母枳壳天花炒,若似气急耸肩嗽,血退场门鼻面色焦,若非泻肺终难治,二冬二母与甘草,桔梗杏仁与葶苈,兜铃糯米带甘草。

疹后咳嗽气喘,连声不住,此乃毒瓦斯流于肺,肺叶焦而动也。如胸前凸起,龟背直从而喘急,血出鼻掀,握手摆头,面青色或白枯者,皆不治之症,如胸前不动用麦冬清肺饮治之。

疹后牙疳红肿者,宜服清胃饮。

升麻(二钱) 川连(一钱) 丹皮(二钱) 生地(二钱) 胃烂加生知母(二钱) 生石膏(三两) 清胃饮合加荆芥(一钱) 大力(二钱) 玄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桔梗(二钱),疹回后杂症,或前或后,稍为加减酌用。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经验麻科 总目录
升药良方(第五)
升药良方(第五)
降药良方(第六)
降药良方(第六)
自拟表降备用方(第七)
自拟表降备用方(第七)
半表半降良方(第八)
半表半降良方(第八)
后(第十)
后(第十) (当前页面)
小便赤涩(十一)
小便赤涩(十一)
大便秘结(十二)
大便秘结(十二)
泄泻(十三)
泄泻(十三)
呕吐咳逆(十四)
呕吐咳逆(十四)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惊搐(十七)
  2. 干呕(四十七)
  3. 泄泻(十三)
  4. 自汗(五十)
  5. 腰胁痛(二十八)
  6. 抠咬指甲(五十四)
  7. 厥冷(三十六)
  8. 发痒(清脾火而去风。一百零四)
  9. 预料疹后(三十二)
  10. 咳嗽痰壅(二十六)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