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灵枢悬解 -- 卷七 病论

口问五十八

书名:《灵枢悬解》  作者:黄元御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血气不次,错乱不循次序也。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欠者,张口呵气也。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阳动则寤,阴静则寐。日暮阳衰,而未至遽尽,阴引而下,阳引而上,阴阳相引,故数欠伸。阳尽阴盛,蛰藏得政,则目瞑,阴尽阳盛,生发当令,则人寤。泻足少阴,补足太阳,阳旺而阴不能引,则欠止矣。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故寒新谷,入于胃中,新故相乱,正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也。补手太阴,泻足少阴,肺气下行,则哕止矣。水泻土燥,胃降则肺收矣。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唏,欷也。悲欢欷,阴惨之象,故为阴盛阳虚。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气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寒气在胃,胃气上逆,故为噫。噫者,食停而嗳气也。此脾胃之虚,故补足太阴、阳明。眉本,足太阳之攒竹也。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眉上也。

肺窍于鼻,阳气和利,满于心部,不及下行,逆行而上,出于鼻窍,故为嚏。此阳气不降,补足太阳而荣其眉本,使脏气得政而阳降于下也。眉上,足太阳之曲差也,亦与攒竹同治。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忧思郁结,心系急而气道约,约则气息身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双益君相之火,使之下根,阴退湿消,肺胃下行,气道自开矣。

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悲衰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盛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挟颈。

心为脏腑之主,目为宗脉所聚,上液之道,口鼻为气之门户。悲哀愁忧,动其心君,心动则脏腑摇而宗脉感,液道开而门户辟,故泣涕出焉。泣出于目,涕出于鼻。液者,所以灌精而濡空窍者也,液道开而泣不止,则液竭而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故命曰夺精。补太阳之天柱.以益其水,其经挟颈项之后,其穴在柱骨之旁也。

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廉泉,任脉穴。补足少阴,以清胃气也。

黄帝曰:人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因其所在,补分肉间。,音朵。

,战摇也。胃弱脉虚,筋脉懈惰,益以行阴用力,入房。气不能复,故为。因其所在之处,补分肉之间,以助其胃也。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寒客皮毛,阴盛阳虚,鼓动于中,不能外发,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者,手足六经之阳也。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胃气空乏,宗脉虚弱,清气下溜,浊气上逆,脉有所竭,故耳鸣。竭者,浊阴盛而清阳竭也。足少阳脉循两耳,自头走足,补足少阳之客主人,使之降也。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手太阴之少商,补之使其收敛浊气而下行也。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阴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厥逆走上,脉气辈至,厥逆之气走于上焦,脉气群辈而至也。少阴之脉连舌本,故气至则啮舌。少阳之脉循耳颊,故气至则啮颊。阳明之脉环唇口,故气至则啮唇。气至者,气壅而不行也。视主病者补之,何经主病,则补何经也。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

上气不足,清陷浊逆,故脑虚、耳鸣、头倾、目眩。中气不足,脾郁肝陷,故溲便变色,气滞肠鸣。下气不足,阳逆阴陷,故足痿厥,心宫痞。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阳绝,补足太阳,泻足少阴。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泣出,补天柱,经挟颈,挟颈者,头中分也。涎下,补足少阴,,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振寒者,补诸阳。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足外踝下,足太阳之昆仑也。足大指间上二寸,足厥阴之太冲也。留之,留针也。

五脏气,肝主语,心主噫,脾主吞,肺主咳,肾主欠。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为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是谓五气所病也。五并,精气并肝则怒,并心则喜,并脾则忧,并肺则悲,并肾则恐,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脏也。五藏,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此五脏所藏也。五主,肝主筋,心主脉,脾主肉,肺主皮,肾主骨,此五脏所主也。五液,肝主泪,心主汗,脾主涎,肺主涕,肾主唾,此五液所出也。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脾恶湿,肺恶燥,肾恶寒,此五脏所恶也。五劳,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此五劳所病也。五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淡入胃,辛入肺,咸入肾,是谓五味。五走,酸走筋,苦走血,甘走肉,辛走气,咸走骨,是谓五走也。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矣。必自裁也,命曰五裁。五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五邪,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痹,邪入于阳,抟则为巅疾,邪入于阴,抟则为,阳入之于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邪。

此与《素问・宣明五气篇》同。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二段旧误在九针论。

此与《素问・血气形志》相同。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灵枢悬解 总目录
卷七 外候
论疾诊尺五十三
阴阳系日月五十四
通天五十五
阴阳二十五人五十六
卷七 病论
口问五十八 (当前页面)
大惑论五十九
卷八 贼邪
九宫八风六十
岁露论六十一
贼风六十二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四时气三十
  2. 寒热七十八
  3. 五味论四十五
  4. 癫狂七十六
  5. 邪气脏腑病形六十五
  6. 寿夭刚柔五十一
  7. 五阅五使四十八
  8. 根结二十六
  9. 大惑论五十九
  10. 胀论七十一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