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灵枢》曰∶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厥气客于脏腑,则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行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素问》曰∶阴虚故目不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其卧立至。盖不寐多由思虑劳神,惊忧怒火,气郁生涎,用半夏汤。半夏除痰而利小便,秫米益阴而利大肠,则阴阳交通而得卧也。又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盖胃气主降,若痰火阻痹,则烦扰不寐也。宜橘红、茯苓、石斛、半夏、炙草、枳实、楂肉、神曲之属。又曰∶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此水停心下,不得眠。宜茯苓甘草汤。若夫心血不足,或神不守舍,宜归脾汤、琥珀养心丹。由肝虚受邪,梦中惊悸,魂不守舍。先服独活汤,后服珍珠母丸。《纲目》曰∶人卧则血归于肝。今血不静,卧不归肝,故惊悸不得卧也。由营卫俱虚,神魂失守,七福饮,或大补元煎。由胆火郁热,口苦神烦,温胆汤加丹皮、山栀、钩藤、桑叶。由肾阴久亏,孤阳浮越,六味汤加淡菜、龟胶、五味子。由心火焦烦,津干口渴,宜补心丹。由惊恐伤神,心虚不安,养心汤,定志丸。由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归芍六君子汤,或益气安神汤。由胆虚不眠,定志丸加熟枣仁,或炒枣仁一两,研末,酒调服。由心胆俱怯,触事易惊,十味温胆汤。 由病后虚烦不眠,竹叶石膏汤,茯苓补心汤。由虚劳烦热不寐,金匮酸枣仁汤,或枣半汤。由高年血衰不寐,圣愈汤。有喘不得寐者,苏子竹茹汤。经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肺大不能偃卧。有卧易惊醒者,鳖甲羌活丸。有通宵不寐者,安卧如神汤。有烦不得寐,服药不效者,栀豉汤下朱砂安神丸。有病久余热不止,遗精不寐者,六味丸加炒枣仁、五味子。病后及吐下后,与溃疡不得眠者,属胆虚。人参、茯神、枣仁、陈皮、麦冬、龙眼为主。有火脉数,加知母、黄连、竹茹。心烦,加炒山栀。《医通》曰∶凡妇人肥盛,多郁,不得眠者吐之,从郁结痰火治。温胆汤,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熟枣仁。凡怔忡惊恐健忘,癫狂失志不寐,皆由痰涎沃心,以致心气不足。若凉心之剂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惟以理痰顺气,养心安神,为第一义。导痰汤加茯神、人参、石菖蒲。 附方〔内经〕半夏汤 半夏(五合) 秫米(一升) 用清水扬万遍,煮服汗出,即已。 〔卧喘〕茯苓甘草汤 见本卷怔忡。 〔心血〕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安神〕琥珀养心丹 见本卷怔忡。 〔风邪〕独活汤 见本卷怔忡。 〔肝虚〕珍珠母丸 见本卷怔忡。 〔营卫〕七福饮 见三卷郁。 〔补元〕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 〔胆热〕温胆汤 见一卷温。 〔滋阴〕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心火〕补心丹 见一卷火。 〔心虚〕养心汤 见二卷劳瘵。 〔心虚〕定志丸 见本卷癫狂。 〔脾虚〕归芍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 归 芍 〔脾虚〕益气安神汤 参 苓 草 归 地 麦 连 枣仁 远志 胆星 竹叶 〔心胆〕十味温胆汤 温胆汤加 人参 熟地 枣仁 远志 五味(各一钱) 〔虚烦〕竹叶石膏汤 见一卷伤风。 〔心烦〕茯苓补心汤 苓 夏 陈 草 归 地 麦冬 茯神 竹叶 灯心 〔补肝〕金匮酸枣仁汤 见一卷中风。 〔虚烦〕枣半汤 枣仁 半夏 地黄 〔血衰〕圣愈汤 见二卷劳瘵。 〔卧喘〕苏子竹茹汤 苏子 竹茹 橘皮 桔梗 甘草 〔惊醒〕鳖甲羌活丸 羌 独 防 芎 参 味 草 鳖甲 枣仁 牛膝 蔓荆 〔通宵〕安卧如神汤 茯苓 茯神 白术 山药 寒水石 枣仁(各一钱) 远志 炙草(各五分) 人参(四分) 辰砂(五分) 〔虚烦〕栀豉汤 栀子 豆豉 〔心火〕朱砂安神丸 见二卷汗。 〔涤痰〕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