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之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荣 。(阴之阴者。言五脏也)。荣者、火也。流者、荣也一穴中有三说。火者、气分也。浅也。阳分也。府之出入也。荣者、阴也。血也。肉也。藏也当除刺此。 者。土也。注也。 也。亦一穴中三义三法。土者、气分也。浅者、阳分也腑之出入也。此天地气血交变之大要也。一言可以通千通万也。 者、阴也。血也。肉也有形质也。谨当刺此。是为阴中之阴也。(以去藏病)。 病在阳之阳者。 (言六腑也。刺阳之合。) 阳之合者。通言六腑之中。各有所入。为此一穴。乃胃与癸肾也。只合浮取中胃也。用药补以甘温。泻以苦寒。假令阳气下陷。入阴中,当推而扬之。 病在阳之阴者。 (筋与骨病也。刺阴之经。) 刺阴之经。若筋骨之邪。在何部分。谁家筋骨。病于何脏。各脏穴中有经穴。经者气也肺主诸气。散入五脏为五经。洁古云。动而不休曰经。此天元之正气。生万物者也。 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阳之阳者。皮肤中见络脉是也。) 络脉者、奇邪也。在五脏部分者、为阴络。在六腑部分者、为阳络。缪刺论中说。交经刺之。宜三棱针出血。是其法也。 病在阳者、命曰风。 此病在阳言者。十二经受风也。以高言、气分也。故身半以上。风中之也。用针当引而去之。又曰。散而去之。用药以辛温法散。通因通用。又曰。热因热用是也。 病在阴者命曰痹。 身半以上。温中之也。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得之饮食劳倦。脾胃气虚而下溜运气营气不能升降经营心肺也。 阴阳俱病。命曰风痹(言阴阳气血俱病也)。病有形而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者阴之类也。其阳完而阴伤。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痛者。阴完而阳伤。急治其阳。 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阴阳俱动。动者、火也。是阳之贼)。 解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乃应。此形气内外之相应也。久痹不去于身。视其血络。尽去其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