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吐。仲景有干呕条,呕而无物之谓。呕吐症,以内伤论,皆在阳明胃家;以外感论,有各条分别。若恶寒发热,脉浮而数,初起胸满而呕,此太阳外感风寒,胃家内有痰饮,以羌活汤散太阳表邪,合保和平胃散加干葛,消胃家痰饮食滞。若寒热呕而口苦,脉见弦数,此少阳经表邪呕苦之症,小柴胡汤治之。若初起兼有饱满呕吐,亦是胃家夹食,佐以保和平胃散。若目痛鼻干,先渴后呕,无汗脉浮大,此阳明外有表邪,内有积热,以干葛清胃法治之。若有汗脉数,呕而消水,此燥火呕吐也,知母石膏汤冲竹沥芦根汁。若呕而不渴,身不大热,此湿火呕吐也,栀连半夏汤,加白豆蔻、浓朴、竹茹。若恶心呕吐,六脉滑大不数,发热而口反不渴,此痰饮食积呕吐之症也,平胃保和散、二陈导痰汤加干葛、竹茹治之。若口臭牙疼,二便赤涩,此积热痰火呕吐也,升麻清胃汤、二陈汤、竹茹汤、加川连、白豆蔻。若胁肋刺痛呕吐酸水,此肝木火冲之呕,小柴胡加栀、连、竹茹。总之,无痰涎,不呕吐,故热病呕吐,皆痰饮火邪上冲,用竹茹、半夏化痰涎,栀、连清胃火。家秘以竹茹半夏汤加栀、连、白豆蔻,其吐立止。若夫时行热病,汗出不解,足冷耳聋,烦闷咳呕,此疫毒 症呕吐也,羌独败毒散、升麻干葛汤、升麻清胃汤。若燥邪时疫呕吐,加知母、石膏、竹沥、半夏,冲芦根汁、生梨汁热服。方书云∶呕家多服生姜,此指胃寒痰饮呕吐而言,若胃热者,不与川连同用宁不增病耶!惟三阴经胃寒呕吐,乃用理中汤等温剂。此书专为伤寒热病,故三阴不发热呕吐,另具《症因脉治》中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 脉浮自汗,翕翕发热,此即太阳中风症,故解肌散表,则呕自止。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服桂枝而吐者,胃必热。胃热得桂枝后,必吐脓血。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太阳热结膀胱,下部症发表为逆,故水药不得入口。若再发汗,必气升而吐利不止。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即愈。 此申明太阳热结膀胱,表里吐逆之症,应用五苓治者。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邪已解,胁下痛,干呕短气,此兼悬饮,宜十枣汤治者。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重呕逆,脉阴阳俱紧。 此申明寒伤营之呕逆症,必发热恶寒,身体重痛,呕逆而无汗,脉阴阳俱紧者。 伤寒二三日,心下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本言悸烦症治,引出呕家用药,禁忌甘甜泥膈。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主之。 心下痞而硬,而下利者,通因通用之下症也。尚有发热呕吐,止可用大柴胡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详注恶寒门。太阳少阳二经,外邪未去而微呕,故用柴胡桂枝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腹中痛,言湿热上冲呕吐,故以黄连汤治火逆。前书皆注邪气为寒气,误也。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腹胀满虽是下症,但吐后止可用调胃承气汤。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症,不可攻之。 呕属上焦病,即有阳明里症,亦不可攻下。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 食谷欲呕,似阳明胃寒。若服温药反剧者,乃是上焦热邪。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若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历叙少阳中风,邪在半表半里,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并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条皆是太阳阳明合病,但以不下利呕者,别病在足阳明胃,以不呕下利者,别病在手阳明大肠。故同用葛根汤,惟以加半夏,以见其和胃止呕;以去半夏,便是升散大肠风邪内陷。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与少阳合病,同自下利,以不呕,用黄芩汤。若呕吐,黄芩汤中加半夏、生姜。上下二章,互发呕吐症,半夏、生姜必用者。 太阳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满结硬。 此条太阳经外有表热里有寒邪而呕利也。若误用下法,则变胸满结硬矣。 伤寒本自寒下利,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言伤寒则为热病,若阴症自寒下利,吐下之即死矣。岂尚可用芩连乎!因其人表热里寒下利,医者误认挟热,复吐下之,则寒格而食入口即吐出,故用干姜温其寒,芩、连折其热。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呕吐而发热,阳邪传少阳,故用小柴胡汤。 羌活冲和汤 见发热。 保和平胃散 呕吐有表邪,用前方;有食滞,用此方消导。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无竹茹、枳实;清胆汤有竹茹、枳实,无柴胡、黄芩。加二味,则二方合之。又加藿香、浓朴,以利胃止呕。 干葛清胃汤 干葛 石膏 熟半夏 浓朴 广皮 甘草 干葛解表,石膏清里,加半夏、浓朴、广皮化痰涎,和胃止呕。 羌独败毒散 见发热。 此方散表邪,则疫毒散而呕吐止,故曰败毒散。 升麻葛根汤 见发热。 疫邪 痧,伏于阳明胃经呕吐,用此方升散阳明,则 出吐止。 苍朴导痰汤 痰饮水湿伏于胃家,每多呕吐,故用燥湿化痰。非外感热病,漫用燥药。 栀连二陈汤 前方治有痰无火者,此方加川连、白豆蔻、竹茹、浓朴,治有痰有火者。 竹茹汤 竹茹 干葛 陈皮 半夏 甘草 藿香 呕吐属胃,此方以干葛、竹茹清胃,广皮、甘草和胃。无涎不成呕,故加半夏化痰涎。应辛散者,加生姜;应清火者,加栀、连、白豆蔻;若带表症,加各经表药;若和中气,加藿香、浓朴;若饱闷有食滞,加消导之药。 黄连汤 见腹痛。 胃寒而吐,用理中汤、吴茱萸汤。胃热而吐,用黄连汤。若热痰呕吐,栀连二陈汤。食滞热呕,栀连保和散。口渴热呕,合干葛石膏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少阳合病,当用桂枝柴胡黄芩汤。今见呕吐,故加半夏、生姜。 干姜黄连黄芩汤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 此方寒热并用,统治误下致呕者。加广皮、半夏,即合泻心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