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大白 -- 卷二

口渴

书名:《伤寒大白》  作者:高世栻

湿热则口不渴,燥热则口渴,此以渴不渴分湿火、燥火也。热在血分则不渴,热在气分则作渴,此以渴不渴分热在血,热在气也。胃家痰食所滞,则口渴而不消水;胃家邪热所伤,则渴而消水。此以消水不消水,分痰食积热也。实火口渴,脉实数,能消水;虚火口渴,脉虚数,不能消水。此以脉之虚实,消水不消水,分虚火实火也。邪热在表则不渴,邪热在里则作渴,此以渴不渴,分热在里热在表也。太阳表热不渴,若热入膀胱之里,则烦渴脉数,小便不利,五苓散两解表里,切不可同阳明汗退场门渴,误用白虎,有碍太阳表邪。阳明表热,则无汗而渴,葛根汤汗之。若热邪入于阳明之经,汗出而渴,脉洪而数,白虎汤清之。若热结在下,小便不利而渴,猪苓汤。切不可同太阳小便不利,误用五苓散,以碍阳明里热。若热邪传入阳明之腑,舌燥口渴,大便不通,手足多汗,有下症者,承气汤。少阳里热,口苦咽干,脉弦数而渴,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天花粉。三阳之热传入三阴。有热深厥深,手足冷而渴者,然脉必数,神气昏沉,小便必赤,此阳症似阴之渴也,仍用白虎汤,凉膈散。外有阳毒热病,目赤唇黑,大渴引饮,三黄巨胜汤、凉膈散。又有中暑烦渴,干葛石膏汤调辰砂六一散。又有秋热伤燥而发渴者,水梨汁、西瓜汁冲饮之。未应,石膏清燥汤。又有冬温春热,时疫发渴,又以欲饮水能消水为欲愈,以得水入胃,胃气和,敷布周身,作汗外泄,则热解而渴亦愈。若禁其饮水,则胃汁干枯,无从作汗,而热不解矣。大凡口渴之症,皆阳明气分胃热所致,故干葛、石膏乃渴症必用之药,干葛宣发阳明之郁热,石膏清润阳明之里热。有连用石膏、知母。渴不减,后用干葛而愈者,此阳明表热口渴也。有连服干葛,渴不减,后用石膏、知母而愈者,此阳明里热口渴。也同一阳明经病,同一阳明经药,而失分表热里热则不见效。又如口燥唇焦,不能消水,以干葛、石膏治之不效,以痰饮食滞治之亦不效,此热伏阳明血分,故唇焦不渴,易以升麻清胃汤,清阳明血分伏火而愈者, 症中常有此症也。是以杂症中口渴,有肺消肾消不足之症。今伤寒热病,一惟阳明经热。即有少阴口燥咽干而渴,厥阴消渴饮水,亦是阳明传入三阴之热病。是以仲景不设滋阴补血之方。于口燥咽干条内者,良以滋阴之药,治血虚发热之口渴,非治热邪外盛口渴症者。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即愈。

此章首揭多汗发热,不解而烦,渴欲饮水,此太阳有表有里,用不得单表清之药,宜用五苓散上下分消表里者。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烦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

此章分别不可用五苓散,宜用五苓之法。上段言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欲饮水,无脉浮小便不利句,但可与饮水,焉可用五苓,下段多脉浮小便不利之句,焉可不用五苓!前贤见一方在末句,皆注总治全章,误也。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不烦渴者,可再发汗。今烦渴,此太阳热结在里,故以五苓散双解表里。

可见五苓散,惟太阳小便不利,脉浮烦渴,方可用。若阳明烦渴,小便不利,当猪苓汤。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主之。

此章申明伤寒汗出,风伤卫之症,须分别渴与不渴。若一见渴,则为里有结热,可用五苓散。若汗出不渴者,则非热结在里,故不可用五苓散。观仲景用五苓散,不重在小便不利治法之中,反详于口渴引饮,发热多汗,表热不减条内。可见意在双解表里,上下分消太阳耳,非利小便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误下太阳,心下痞满,用泻心汤。痞不解,反渴而烦躁,小便不利,此太阳之邪,因下内陷,下结膀胱,故用五苓散双解表里。按以上五条,皆反复告诫用五苓散,以治汗多热不解,口渴烦躁之症。良以表热不退,多用发表;口渴烦渴,多用清热。今因汗出表不解,又见烦渴消水,此太阳表里两兼之症,又当双解表里,非单列表表所能愈者。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烦渴,本白虎汤症。然恶寒无汗而渴,脉浮脉细而渴,脉伏不消水而渴,太阳汗多,表热不解,表里热结而渴,皆禁白虎汤此,以服桂枝汤。后大汗,后大烦渴,脉洪大,此阳明表解里热之渴,故用白虎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加人参汤。

上章申明用白虎之症,此章又恐表邪未解,故复告诫。若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表症不解,不可用白虎。即渴欲饮水,亦要看表症全无,方与白虎汤。

伤寒无大热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上章关防表症不可用白虎,此章又恐口燥渴,心烦,津液有立尽之虞。故曰身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者,里热已极,即有背微恶寒表症,亦用白虎汤。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舌干燥而烦,直至消水数升,当用白虎汤。今以若吐若下后,故加人参,以救津液。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噪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心中懊 ,舌上白苔者,栀子豆豉汤。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者,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此章分三条治法。详注懊 门。以栀子豆豉汤,治懊 舌上白苔;又以白虎人参汤,治渴欲饮水,清阳明上焦之热;若加小便不利者,又用猪苓汤,清阳明下焦热结。

阳明病,汗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也。

上章立猪苓汤治法。此章防汗多者,津液外泄,渴者内水已亏,不可用猪苓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能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若渴者,加人参、栝蒌根,去半夏。

此条历叙少阳经之各症,而以小柴胡汤主治。惟以烦而呕,则用半夏;若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天花粉。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痛,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小柴胡汤主之。

此申明上章一见少阳症,便以小柴胡汤主治。太阳篇有一些恶寒头疼,便是太阳施治。今少阳篇又云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少阳,玩两篇互发见症治症之义。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此申明少阴下利,有寒热两途。今咳而呕渴,心烦不得卧,此少阴热利也。故用猪苓汤,从下去热。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大承气汤。

此申明少阴里热症,口燥咽干而渴,则津液立竭,故用大承气急下。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明凡用急下,必要见下症者,质清而无渣滓相杂,色青而无黄赤相间,热极假阴之候,然必得心下硬痛,口燥咽干而渴,方是里实下症的据。

五苓散 见小便不利。

干葛汤 见似疟。

白虎汤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阳明表热口渴,用干葛汤。阳明表解里热,则用白虎汤。如小便不利,加滑石、木通、车前子;虚弱人,加人参。

猪苓散 见小便不利。

阳明水液不分,口渴下利,以此方分利小便。

承气汤 见大便结。

热邪传入阳明之里,则发渴消水;传入少阴,则口燥咽干而渴,故渴而大便结。有下症者,用此汤。

小柴胡汤 见寒热头眩。

风盛为消,木能盗水,故少阳风发之疟,消渴特甚,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乃不易之常法。

导赤各半汤

火动于中,则多消渴。然诸火皆起于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凡治心火,莫如利小便。此方导赤散合泻心汤,专利小便。

三黄巨胜汤

黄芩 黄连 大黄 石膏

中有积热,身热多汗,二便赤闭,目赤唇焦,谵妄作渴饮水,则用此方。

凉膈散 见发狂。

肺胃有热,多发渴。此方虽用大黄,不用枳壳,与桔梗同用,则凉上而不下行矣。

干葛石膏汤 见寒热。

阳明里热作渴,用白虎汤;阳明表里皆热,亦用此方。

石膏清燥汤 见喘逆。

热在气分,口多渴;燥热为病,口多渴。清燥汤气分药也,清气分之燥热,则渴自止。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黄连 甘草

口渴皆系内热,泻心下之火则热退渴止。

枳实栀子豆豉汤 见懊 。

食滞中焦,每不作口渴。然蒸酿日久,亦能作渴,故不用清热治渴,而以腐谷消滞则渴自止。

茵陈蒿汤

茵陈 栀子 大黄

发黄口渴,全凭湿热上起见,故去热退渴,推此方为当。

升麻清胃汤

同一阳明症,以渴而消水,热在气分,用干葛清胃汤。渴不消水,热在血分,用升麻清胃汤。治膏粱积热,亦用升麻清胃汤。以血肉之物,善伤血分耳。若以阳明邪热之口渴,妄用腻膈之味,则邪热凝滞,食气痰饮,胶结胸前,蒸酿发热,其渴愈甚。另有三阴下利阴寒之症,亦有假作渴者,然渴不消水,小便清白为异耳。

 

tags: 口渴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大白 总目录
卷二
喘逆
身重
身痒
头眩
口渴 (当前页面)
唇焦
衄血
蓄血
下血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似疟
  2. 谵语
  3. 咽痛
  4. 发黄
  5. 疫病
  6. 胁满
  7. 盗汗
  8. 胸满
  9. 头汗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