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足太阴脾经

书名:《圣济总录》  作者:

足太阴脾之经,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欠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者气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气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上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胁,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扭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名曰孟秋痹也。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疼,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胛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腹满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一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此络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

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中,长六尺五寸,左右共一丈三尺,凡四十二穴。

隐白二穴(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大都二穴(在足大趾本节后陷中) 太白二穴(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 公孙二穴(在足大趾本节之后一寸) 商丘二穴(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 三阴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漏谷二穴(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地机二穴(一名脾舍在别走上一寸空中膝下五寸) 阴陵泉二穴(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 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 箕门二穴(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 冲门二穴(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端) 府舍二穴(在腹结下三寸) 腹结二穴(一名肠窟在大横下三分) 大横二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 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 食窦二穴(在天溪下一寸五分)天溪二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 胸乡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 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 大包二穴(在渊腋下三寸九肋间)隐白二穴,木也,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腹胀喘满,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暴泄衄血,猝尸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针入三分。若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

大都二穴,火也,在足大趾本节后陷中,足太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热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烦热闷乱,吐逆目眩,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太白二穴,土也,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足太阴脉之所注也,为输。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呕吐泄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公孙二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太阴络。治寒疟不嗜食,猝面肿,烦心狂言,腹虚胀如鼓,可灸三壮,针入四分。

商丘二穴,金也,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足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腹胀肠中鸣不便,脾虚令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气逆,痔疾骨疽蚀,绝子厌梦,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三阴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治 癖腹中寒,膝股内痛,气逆小便不利,脾病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女子漏下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昔宋太子善医术,出游见孕妇,诊之曰∶此一女也,令徐文伯亦诊之,曰∶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欲剖之,文伯乃以针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应针而落,故妊娠不可刺。

漏谷二穴,亦名太阴络,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治 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湿痹不能久立,针入三分。

地机二穴,亦名脾舍,足太阴 ,别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丈夫溏泄腹胁气胀,水肿腹坚不嗜食,小便不利,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阴陵泉二穴,水也,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足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又曲膝取之,治腹中寒不嗜食,膈下满水胀腹坚,喘逆不得卧,腰痛不得俯仰,霍乱疝瘕,小便不利气淋,寒热不节,针入五分。

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箕门二穴,在鱼腹上越筋间,动脉应手,在阴股内,一云∶在股上起筋间,治淋遗溺,鼠鼷肿痛,小便不通,可灸三壮。

冲门二穴,一名慈宫,上去大横五寸,府舍下横骨两端约纹中动脉,足太阴厥阴之会。

治腹寒气满积聚疼,淫泺阴疝产难,子上冲心不得息,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府舍二穴,在腹结下三寸,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交会。此三脉上下三入腹络肝脾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 ,三阴阳明支别,治疝瘕,脾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霍乱,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腹结二穴,在大横下三分,一名肠窟。治绕脐痛,上冲抢心,腹寒泄利咳逆,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大横二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脐旁,足太阴阴维之会。疗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阴阴维之会,治大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针入三分。

食窦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举臂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陆 陆常有小声。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天溪二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中满痛,乳肿贲膺,咳逆上气,喉中作声,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胸乡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引胸背痛,卧不得转侧,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饮食不下,咳唾稠脓,针入四分。

大包二穴,在渊腋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治腹有大气,气不得息,胸胁中痛,内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凡此足太阴之脉。常多气少血,刺之当出气而恶血,其经从足走腹,自下刺而上者为随,自上刺而下者为迎,病在卫取之气,病在营取之血,病在筋劫刺之,病在浮络者缪刺之,太阴之阴,名曰关蛰,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矣,凡十二经之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治足太阴之法也。

 

tags: 足太阴脾经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圣济总录 总目录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经脉统论
骨空穴法
骨度统论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食治蛔虫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足太阴脾经 (当前页面)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补虚治小肠
  2. 瘭疽
  3. 石淋
  4. 行痹
  5. 治疟疾灸刺法
  6. 蛊毒
  7. 支饮
  8. 喑俳
  9. 气淋
  10. 小肠虚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