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外科理例 -- 卷三

瘰一百一

书名:《外科理例》  作者:汪机

肿痛脉浮数者。祛风清热。

脉涩者。补血为主。

脉弱者。补气为主。

肿硬不溃者。补血气为主。

郁抑所致者。解郁结。调气血。

溃后不敛者。属气血俱虚。宜大补。

虚劳所致者。补之。

因有核而不敛者。腐而补之。

脉实而不敛。或不消者。下之。

瘰 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耳前。或在耳下。连及颐颔。或在颈下。连缺盆。皆谓之瘰 。或在胸及胸之侧。或在两胁。皆谓之马刀。手足少阳主之。

瘰 必起于少阳一经。不守禁忌。延及阳明。大抵食物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风。

。皆此三端。拓引变换。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虑。以其属胆经。主决断。有相火。

且气多血少。妇人见此。若月经不调。寒热变生。稍久转为潮热。危矣。自非断欲。神仙不救苦化坚汤 瘰 。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或入缺盆。乃手足少阳经分。其在颏下或颊车。乃足阳明经分。受心脾之邪而作。宜将二症合而治之。

升麻(一钱) 葛根(半钱) 真漏芦 三味俱足。阳明本经药。连翘(一钱。能散诸血。聚疮之神药。十二经疮药不可无。) 归身(三分) 熟 (二分) 牡丹皮(三分。去肠胃中留血、滞血、三味。诸经中和血、生血、凉血药也) 黄 (一钱。枯皮毛。实腠理。补表之元气。 反活血脉、生血。亦疮家圣药。) 白芍药(三分。味酸气寒。补中益肺。气散而不收。故用酸寒以收散气。腹痛必用。夏月倍之。冬寒下用酸寒故也。又治腹中不和。) 肉桂(三分。大辛热。能散结积疮症。属阳。须少用之。寒因热用也。又寒覆其疮。以大辛热消浮冻之气。或躁烦者去之。) 麦芽(一钱。治腹中缩急。兼能消食神胃。) 柴胡(八分。说同连翘) 鼠粘子(当肿不用。若当马刀挟瘿。不在少阳经矣。去此二味。) 羌活(一钱)独活(半钱。) 防风(半钱。三味乃手足太阳经药。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拆。项似拔者用之。或只用防风一味亦可。疮在膈以上。虽为手足太阳经症。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病。身拘急者。风也。诸疮见此症亦用。) 曲末(炒黄二分。为消化食。) 昆布(二分。味大咸酸。能 坚。疮坚硬者用之。) 黄连(去毛三分。治烦闷。) 广术(三分。煨。)三棱(二分。煨。坚者削之。疮坚硬甚者用之。不甚勿用。) 人参(三分。补肺气。如气短气喘。气不调加之。) 浓朴(姜制一钱二分。腹时见胀加之。) 益智仁(二分。唾多者胃不和也。或吐沫吐食。胃上寒者加之。) 黄柏(炒三分。有热或脚膝无力。加之。或燥烦欲去衣者。肾中伏火者。亦加之。) 甘草(炙五分。或二分。调中益胃。泄火和诸药。分两不定者。疮宜泻营气。而甘入脾胃。生湿助疮邪故也。)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作饼子。日干。捣如米粒。每服二钱。或三钱。白汤下。量病人虚实。无令药多。妨其饮食。此治之大法也。

如在少阳经分。为马刀、挟瘿者。去独活、漏芦、升麻、葛根。加瞿麦。(三分)

顺加橘皮甚者加木香。(少许)人素气弱。若病来气盛不短促者。不可拘其平素。只作气盛治之。而从病变之权。邪在上焦加黄芩。(一半酒制。一半生用。)在中焦加黄连。(一半酒制。一半生用。)在下焦加黄柏、知母、防己。皆酒制选用之、大便不通。滋其邪盛。急加酒大黄以利之。如血燥不行。加桃仁、酒大黄。如风结燥不行。加麻仁、大黄。风涩不行。加煨皂角仁艽、大黄。如脉涩觉身气滞不行。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燥。如阴寒秘结不行。以局方半硫丸。或加附子、干姜。冰冷与之。

大抵诸病素气弱者。当去苦寒之药。多加参、 、甘草之类。泄火而补元气。少佐寒散肿溃坚汤 治马刀坚硬如石。在耳下至缺盆。或肩上。或胁下。皆手足少阳经分。

或颏。或颊车。坚硬如石。在足阳明经分。或二经疮已破。流脓。并皆治之。

柴胡(四钱) 升麻(三钱) 甘草(炙) 归尾 葛根白芍(各二钱) 黄连(一钱) 三棱(酒制微炒) 连翘(各三钱) 昆布(去土)知母(酒制) 黄柏(酒制) 土瓜根(切碎酒制) 草龙胆(酒制炒四次)桔梗(各半两) 黄芩(八钱酒制一半生用一半) 广术(酒制微炒)

上锉。每服五钱。或七钱。水二盏八分。浸大半日。煎至一盏。热服。卧宜去枕。头低。每噙一口。作十次咽。留一口送下后项丸药。服毕。卧如常。取药在膈上。停留故也。若能食。粪硬者。旋加作七八钱。止可秤半料作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或二百丸。此制之缓也。

一方 海藻 昆布 二味洗净。焙干为末。何首乌木臼捣末。皂角刺炒黄色。公蛇蜕一条。树上墙上者是。

上五味为末。用猪项下刀口肉。烧熟醮药末吃。食后向患处一边侧卧一伏时。每核上灸七壮。烟从口中出为度。脓尽即安。

连翘散坚汤 治耳下或肩上及缺盆疮硬如石。动之无根。或生两胁。或已脓流作疮未破。此手足少阳经分也。

柴胡(一两二钱) 归尾(酒制) 黄芩(生) 广术(酒炒) 三棱(酒炒) 连翘 芍药(各半两) 黄连(酒炒二次) 苍术(各二钱) 土瓜根(一两酒炒)草龙胆(一两酒制四次) 黄芩(酒炒二次七钱) 甘草(三钱炙)

上秤一半蜜丸。一半锉。煎如前法。服。

柴胡连翘汤 治男妇马刀疮。

黄芩(炒) 知母(酒制) 连翘 柴胡(各半两) 中桂(三分) 甘草(炙) 黄柏(酒制)生(各三钱) 归尾(钱半) 瞿麦穗(六钱) 鼠粘子(二钱)

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或三钱。水二盏。煎一盏。食后稍热时服之。

柴胡通经汤 治小儿项侧有疮坚而不溃。名曰马刀。

柴胡 归尾 桔梗 甘草(生) 连翘 三棱 鼠粘子 黄芩(各二分) 红花(少许) 黄连(五分) 锉。作一服。水二大盏。煎一盏。食后稍热服。忌苦药泄大便。

项上瘰 、马刀。将初生者用四棱铁环按定作口子。以油纸捻 之。勿令合了。以绝其疮之源。其效至速。如瘰不破。或畏破。以龙泉粉涂。

龙泉粉(炒半润湿另研) 瓦粉(各半两) 昆布(去土三钱或五钱) 广术(酒制) 三棱(炒各半两) 上细末。熟水调涂之。用此去疾尤速。一二日一易。龙泉粉。即磨刀水脓汁。

青石者佳。

瘰 、马刀血少肚泄。

四物汤加芍药(炒)、牡蛎、(细研)陈皮、柴胡、甘草、黄连、玄参、神曲(炒)、及桑椹桑椹膏取极熟黑色者二斗。以布滤取自然汁。砂器属性武火慢熬成薄膏。每日白汤点一匙。食后日三服。

夏枯草。本草言大治瘰 。散结气。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经不言。观其能退寒热。

虚者可仗。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外以艾灸。亦渐取效。

一妇患瘰 。延至胸腋。脓水淋漓。日久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咽燥。发热盗汗。食少嗜卧。月水不调。脐腹作痛。予谓血虚而然。非 故也。服逍遥散(二三)月余少可。更服八珍汤(十四)。加牡丹皮、香附子。又月余而经通。再加黄 、白蔹。两月余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久患瘰 不消。自汗恶寒。此血气俱虚。服十全大补汤(十三)月余而溃。然坚核虽取。疮口不敛。灸以豆豉饼(四三)仍与前药。加香附、乌药两月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劳倦。耳下 肿。恶寒发热。头痛作渴。右脉大而软。当服补中益气汤。彼自用药发表。遂致呕吐。始信予用六君子汤。(二)更服补中益气汤(十六)而愈。(此凭症也。)

大抵内伤。荣卫失守。皮肤间无气滋养。则不任风寒。胃气下陷。则阴火上冲。气喘发头痛脉大。此不足证也。误作外感。表实而反泻之。宁免虚虚之祸。东垣云。内伤右脉大。

外感左脉大。当以此别之。

机按左脉大属外感。此亦难凭。必须察形观色。审症参之以脉。乃得不误。丹溪治一老饥寒作劳。患头痛。发热恶寒。骨节疼。无汗妄语。脉洪数而左甚。治以参、 、归、术皮、甘草。每贴加附一片。五贴而愈。又一少年。九月间发热头痛。妄语大渴。形肥脉数大左甚。以参、术、君、茯苓、臣。 、佐。附一片使。盖人肥而脉左大于右。事急矣。非附则参、 无捷效。五十贴大汗而愈。此皆左脉大。丹溪悉以内伤治之。若根据东垣认作外感。宁一妇年二十。耳下结核。经每过期。午后头痛。服头痛药愈甚。治以八珍汤。(十四)加柴胡、地骨皮二十余贴。愈。(此凭症也。)

一妇 溃后。发热烦躁作渴。脉大无力。此血虚也。以当归补血汤六剂顿退。又。以圣愈汤数剂少健。加以八珍汤。加贝母、远志三十余剂而敛。(此凭脉也。)

一 妇四肢倦怠类痿症。以养气血健脾胃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素弱。溃后核将不腐。此气血皆虚。用托里养荣汤。气血复。核尚在。以簪挺拨去。又服前药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患之痰盛。胸膈痞闷。脾胃脉弦。此脾土虚。肝木乘之也。当实脾土。伐肝木为主以治痰为先。乃服苦寒化痰药。不应。又加破气药。病愈甚。始用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

饮食少思。以补中益气汤。倍加白术。月余中气少健。又以益气养荣汤。四月肿消而血气亦复矣。夫右关脉弦。弦属木。乃木盛而克脾土。为贼邪也。虚而用苦寒之剂。是虚虚也。况痰之为病。其因不一。主治之法不同。凡治痰利药过多。则脾气愈虚。虚则痰愈易生。如中气不足。必用参术之类为主。佐以痰药。(此凭症与脉也。)

一人久而不敛。神思困倦。脉虚。予欲投以托里。彼以为迂。乃服散肿溃坚汤。半月余果发热。饮食愈少。复求治。投益气养荣汤三月。喜其谨守。得以收救。(此凭症脉也。)

齐氏曰。结核瘰 。初觉宜内消之。如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肉冷。或脓汁清稀。不出。疮口不合。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症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血气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大抵托里之法。使疮无变坏之症。所以宜用也。

一人久而不敛。脓出更清。面黄羸瘦。每侵晨作泻。与二神丸数服。泄止。更以六君子加芎归。月余肌体渐复。灸以豆豉饼。及用补剂作膏药贴之。三月余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溃后核不腐。以益气养荣汤三十余剂。更敷针头散腐之。再与前汤三十余剂而敛。(此凭症也。)

一人患而肿硬。久而不消。亦不作脓。服散坚毒药不应令。灸肘尖看尖二穴。更服益气养荣汤。月余而消。(此凭症也。)

一人尚硬。亦灸前穴。饮前药。脓成针之而敛。

一妇久溃发热。月经过期且少。用逍遥散兼前汤。两月余气血复而疮亦愈。但一口不收。敷针头散。更灸前穴而痊。常治二三年不愈者。连灸三次。兼用托里药即愈。(前二条俱凭症。)

一人患此肿痛。发寒热。大便秘。以射干连翘散六剂。热退大半。以仙方活命饮(六一)四剂而消。(此凭症也。)

一妇肝经积热。患而作痛。脉沉数。以射干连翘汤四剂少愈。更用散肿溃坚丸月余而消。(此凭脉也。)

一妇耳下肿痛。发寒热。与荆防败毒散四剂。表症悉退。以散肿溃坚汤数剂。肿消大半。再以神效栝蒌散(五一)四剂而平。(此凭症也。)

一人肝经风热。耳下肿痛发热。脉浮数。以薄荷丹治之而消。(此凭脉也。)

一人年二十。耳下患 痛。左关脉数。此肝经风热所致。以荆防败毒散(七)。三贴。表症悉退。再与散肿溃坚丸(五十)。月余平复。(此凭脉也。)

一妇因怒耳下肿痛。以荆防败毒散(七)加连翘黄芩。四剂而愈。(此无脉症而用发表。必有所见也。)

尝治此旬日不消者。以益气血药。及饮远志酒(二十)。并效。无脓自消。有脓自溃。

一妇因怒。耳下 痛。头痛寒热。以荆防败毒散(七)加黄芩。表证悉退。但饮食少思。发热。东垣云。虽有虚热。不可大攻。热去则寒起。遂以小柴胡加地骨皮、芎、归、芩、术、陈皮十余贴而愈。次年春复肿坚不溃。用八珍汤(十四)加香附、柴胡、地骨皮、桔梗。服至六七贴以为延缓。仍服人参败毒散。势愈盛。又服流气饮。则盗汗发热口干食少。至秋复求诊视。气血虚极。辞之。果没。(此凭症也。)

一人每怒。耳下肿。或胁作痛。以小柴胡汤加青皮、红花、桃仁。四剂而愈。(此凭症

一人肿硬不作脓。脉弦而数。以小柴胡汤兼神效栝蒌散(五三)各数剂。及隔蒜灸数次。月余而消。(此凭脉与症也。)

一妇颈痛不消。与神效栝蒌散(五三)六剂。少退。更以小柴胡加青皮、枳壳、贝母数剂。痛肿减大半。再以四物对小柴胡数剂而平。(此凭症也。)

罗宗伯耳后发际患毒 痛。脉数。以小柴胡(五)加桔梗、牛蒡子、金银花。四剂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气血已复。核尚不腐。用针头散及必效散各三次。不旬日而愈。(此凭症处治。)

一妇瘰 。与养气顺血药不应。服神效栝蒌散二剂(五三)顿退。又六剂而消却。与托里药。气血平复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年逾三十。瘰 已溃。不愈。与八珍汤(十四)加小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香附、五十余剂、形气渐转。更与必效散(四九)二服疮口遂合。惟气血未平。再用前药三十余剂而平。(此凭症也。)

治瘰 。用必效散与栝蒌散相间服。神效。

后有不问虚实。概用必效散。殊不知斑蝥性猛大毒。利水破血。大损元气。若气血实者此劫之而投补剂。或可愈。若虚而用此。或用追蚀之药。瘀肉虽去。而疮口不合。反至不救一妇因怒结核肿痛。察其气血俱实。先以神效散下之。更以益气养荣汤三十余剂而消。(此凭症也。)

常治此症。虚者先用益气养荣汤。待其气血完充。乃取神效散去其毒。仍进前药。无不

一人耳下患五枚如贯珠。年许尚硬。面色痿黄。饮食不甘。劳而发热。脉数软而涩。以益气一妇瘰 不消。脓清不敛。用八珍汤(十四)少愈。忽肩背痛不能回顾。此膀胱经气郁所当服防风通气汤。彼云瘰 胆经病也。是经火动而然。自服凉肝降火之药。反致不食。痛盛。予诊其脉。胃气愈弱。先以四君子(六三)加陈皮、炒芍药、半夏、羌活、蔓荆子四剂。食进痛止。继以防风通气(四二)二剂而愈。(此凭脉与症也。)

一人神劳多怒。颈肿一块。久而不消。诸药不应。予以八珍汤(十四)加柴胡、香附。每日更隔蒜灸数壮。及日饮远志酒二三盏渐消。(此凭症也。)

一妇月水不行。渐热。咳嗽。肌体渐瘦。胸膈不利。颈肿一块。日久不消。令服逍遥散三)月余。更服八珍汤(十四)加牡丹皮、香附。又月余加黄 、白蔹。两月余热退肿消。经行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年逾三十。每劳心过度。颈肿发热。服败毒散愈盛。用补中益气汤数贴而消。(此张通府耳后发际患肿一块。无头。肉色不变。按之微痛。彼谓痰结。脉软而时见数。经脉数不时见。疮也。非痰也。仲景云。微弱之脉。主血气俱虚。形精不足。又曰。沉迟软弱皆宜托里。遂用参、 、归、术、川芎、炙甘草以托里。少加金银花、白芷、桔梗以消毒。彼谓不然。内饮降火消痰。外贴凉药。觉寒彻脑。患处大热。头愈重。食愈少。复请治。以四君子加藿香、炮干姜数剂。食渐进。肿成刺之。更以十全大补汤(十三)去桂。灸以豆豉饼。又有余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耳内出脓。或痛。或痒。服聪耳益气汤不应。服防风通圣散愈甚。予用补肾丸而愈机按前条瘰 治法。虚者补之。而补有先后温凉之殊。实者泻之。而泻有轻重表里之异。或行开郁滞。或舍时从症。或变法用权。或针。或砭。或灸。或敷。其法亦粗备矣。医者能仿是例而扩充之。庶几亦可以应变矣。)

一儿宿痰失道。痈肿见于颈项。或臂膊胸背。是为冷症。宜四生散敷贴。内服附子八物汤及隔蒜灸。(此无脉可凭而治。当时必有所见也。)

一人因暴怒。项下肿痛。胸膈痞闷,兼发热。用方脉流气二剂。胸膈利。以荆防败毒剂而热退。肝脉尚弦涩。以小柴胡加芎、归、芍药四剂。脉症顿退。以散肿溃坚丸一料。将平。唯一核不消。服遇神仙无比丸二两而瘳。(此凭症凭脉也。)

一儿甫周岁。项患胎毒。予俟有脓刺之。脓出碗许。乳食如常。用托里药月余而愈。又一儿患此。待脓自出。几至不救。(此凭症也。)

大抵疮浅宜砭。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则易消也。况小儿气血又弱。脓成不针。鲜不毙矣。

一人项下患毒脓已成。因畏针 。延至胸。赤如霞。其脉滑数。饮食不进。月余不寐。甚倦。予密针之。脓出即睡觉而思食。用托里散(百五七)两月余而愈。又一人患此。及时针刺。数日而愈。一人素虚。患此不针。溃透颔颊。血气愈虚而死。(此凭症也。)

一人耳后患毒。脉症俱实。宜用内疏黄连汤。彼以严冬不服寒剂。竟至不起。

罗谦甫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症。又云。凡治病必察。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之。故曰经者常也。法者用也。医者意也。随其所宜而治之。则万全一妇因怒。项肿。后月水不通。四肢浮肿。小便如淋。此血分症也。先以椒仁丸数服。肿消。更以六君子汤加柴胡、枳壳数剂。颈肿亦消矣。亦有先因小便不利。后身发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宜葶苈丸治之。良方云。妇人肿满。若先因经水断绝。后致四肢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矣。宜服椒仁丸。(此凭症也。)

一 妇。咽间如一核所鲠咽吐不出。倦怠发热。先以四七汤而咽利。更以逍遥散。(此一妇所患同前。兼胸膈不利。肚腹膨胀。饮食少思。卧睡不安。用分心气饮并效。(此一女年十七。项下时或作痛。乍寒乍热如疟状。肝脉弦长。此血盛之症也。先以小柴胡汤二剂。少愈更以生地黄丸而痊(此凭脉症也。)

一贵人女适夫。夫早逝。患十指挛。拳掌垂莫举。肤体疮疡粟粟然。汤剂杂进。饮食顿减于半载。诊之非风也。乃忧愁悲哀以致耳。病属内因。宜用内因药。仍以鹿角胶辈。多用麝香熬膏贴痿处。挛能举。指能伸。病渐安。(此因情而治也。)

一女性急好怒。耳下常肿痛。发寒热。肝脉弦急。投小柴胡加青皮、牛蒡子、荆芥、防而寒热退、更以小柴胡对四物。数剂而肿消。其父欲除病根。予谓肝内主藏血。外主荣筋。若恚怒气逆则伤肝。肝主筋。故筋蓄结而肿。须要自加调摄。庶可免患。否则肝迭受伤。不能藏血。血虚则难瘥矣。后不戒。果结三核。屡用追蚀。不敛而殁。(此因情而治。)

一人先于耳前耳下患之。将愈。延及项侧缺盆。三年遂延胸腋。诊之肝脉弦数。以龙会坚二丸治之将愈。肝脉尚数。四年后。小腹阴囊内股皆患毒。年余不敛。脉诊如前。以清肝养血及前丸而愈。(此凭脉也。)

一人因怒。耳下及缺盆患 。溃延腋下。形气颇实。疮口不合。治以散肿溃坚丸(五十)而愈。(此凭形症也。)

一儿七岁。项结二核。时发寒热。日久不愈。治以连翘丸。而消。若患在面臂等处。尤宜此丸。若溃而不敛。兼以托里之药。(此凭症也。)

一儿项结一核。坚硬如 。面色痿黄。饮食不甘。服托里药不应。此无辜疳毒也。以蟾治之而愈。若数服不消。按之转动。软而不痛者。内有虫如粉。急针出之。若不速去。则虫随气走。内蚀脏腑不治。(按此因治不应而变法也。蟾蜍夏月沟渠中。腹大不跳不鸣者。先取粪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桶近上令干。使蛆不得出。将蟾蜍扑死投蛆中。任蛆食昼夜。次以新布袋包系。置水急处。浸一宿取出。瓦上焙为末。入麝香一字。软饭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一人眼赤痒痛。时或羞明下泪。耳内作痒。服诸药气血日虚。饮食日减。而痒愈盛。此肝肾风热上攻也,以四生散酒调四服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人久郁。患而不溃。既溃不敛。发热口干月水短少。饮食无味。日晡尤倦。益气养二十余剂少健。予谓须服百剂。庶保无危。彼欲速效。反服斑蝥之剂。及数用追蚀毒药。去而复结。以致不能收敛。出水不止。遂致不救。(此凭症也。)

一妇久不作脓。脉浮而涩。此气血俱虚。欲补之。使自溃。彼欲内消。专服斑蝥及散坚之药。血气愈虚而死。(此凭症也。)

一人因劳而患怠惰。发热。脉洪大。按之无力。宜用补中益气汤。(十六)彼不信。辄服攻伐之剂。吐泄不止亦死。(此凭脉因补误治致死。)

大抵此症原属虚损。若不审虚实而犯病禁经禁。鲜有不误。常治先以调经解郁。更以膈之多自消。如不消。即以琥珀膏贴之。候有脓则针之。否则变生他症。设若兼痰兼阴虚等症。只宜加兼症之剂。不可干扰余经。或气血已复而核不消却。服散坚之剂。至月许不应。气血亦不觉损。方进必效散。或遇神仙无比丸。其毒一下。即止二药。更服益气养荣汤(百二十一)数剂以调理。疮口不敛。豆豉饼、琥珀膏贴。气血俱虚。或不慎饮食起居七情者。俱不治。然此症以气血为主。气血壮实。不用追蚀之剂。彼亦能自腐。但取去使易于收敛。若气血虚。不先用补剂而数用追蚀之药。适足以败矣。若发寒热。眼内有赤脉贯瞳仁者。亦不治。一脉者一年死。二脉者二年死。

一女年十九。颈肿一块。硬而色不变。肌肉日削。筋挛急痛。此七情所伤。气血所损之症。当先滋养血气。不信。乃服风药。后不起。(此凭症也。)

一人耳后漫肿〔(注)∶“漫”下疑有脱文〕一少妇耳下患肿。素勤苦。发热口干。月水过期且少。一妪以为经闭。用水蚝之类通之。以致愈虚而毙。

一女年十七。患瘰 久不愈。月水尚未通。发热咳嗽。饮食少思。老媪欲用巴豆、肉桂先通其经。予谓此症渐热经候不调者不治。但喜脉不涩。且不潮热。尚可治。须养气血。益津液。其经自行。彼欲效。仍用巴、桂。此剽悍之剂。大助阳火。阴血得之则妄行。脾胃得之则愈虚。果通而不止。饮食愈少。更加潮热。遂致不救。

一人远途劳倦。发热。脉大无力然热退肿消。彼不听。服降火药及必夫劳倦损气。气衰则火旺。火乘脾土。故倦怠而热。此元气伤也。丹溪曰。宜补形气。

调经脉。其疮自消。不可汗下。若不详脉症经络受病之异。而辄用峻利之剂。鲜不危矣。

一妇因怒不思食。发热倦怠。骨肉酸疼。体瘦面黄。经渐不通。颈间结核。以逍遥散(二三)八珍汤(十四)治之少可。彼自误服水蛭等药。血气愈虚。遂致不救。(此凭症也。)

一人耳后寸余发一毒。名曰锐疽。 痛寒热。烦躁喜冷。此胆经蕴热而然。先用神仙一剂。势减二三。时值仲冬。彼惑于用寒远寒之禁。自用十宣托里之药。势渐炽。耳内脓溃。喉肿。开药不能下而殁。

一放出宫女。年逾三十。两胯作痛。不肿。色不变。大小道作痛血渍入隧道为患。乃男女失合之症也。难治。后溃不敛。又患瘰 而此妇为人之外家。夫为商。常在外。可见此妇久怀忧郁。及放出。又不能如愿。是以致生此疾。其流注瘰 。乃七情气血皆已损伤。不可用攻伐之剂皎然矣。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外科理例 总目录
卷二
论痿与柔风香港脚相类九十六
论病犯不治九十七
论香港脚九十八
论表虚及小便多少肺痈肺痿九十九
卷三
瘰一百一 (当前页面)
流注一百二
悬痈一百三
囊痈一百四
下疳一百五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腹痈一百八
  2. 痈疽当分经络二十六
  3. 臂疽一百十五
  4. 流注一百二
  5. 胁疽一百十二
  6. 天疮一百三十
  7. 痔漏一百十
  8. 疮疥一百四十三
  9. 头面赤肿一百
  10. 发背治之难易七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