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不外风淫肠胃、湿热伤脾二义。《内经》谓是阴络受伤,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也。 溺血郁热由膀胱,五苓散合莲子汤。知柏山栀皆可入,不痛为虚益气良(玉茎中不痛可用补中益气汤)。下血大肠多湿热,肠风脏毒清浊译。粪前近血热在下,粪后远血热上臧。 四物荆槐榆悉妙,棕灰陈(皮)壳(枳壳)苓甘襄。发热柴胡胶(龟)版效,血虚熟地血余尝。瘀块桃红丹尾鳖,延胡赤芍同前方。 湿热 荆芥炭 川连 乌梅 广皮 茅术 地榆 甘菊炭 黄芩 白芍 川朴 槐米 于术 茯苓 桑叶 泽泻 丹皮 阳虚寒湿 茅术 广皮 炙草 柴胡 人参 附子 川朴 炮姜 升麻 地榆 茯苓 防风根 白芍 荷叶 建神曲 葛根 大肠血热 生地 地榆炭 黄柏 料豆皮 柿饼 山栀 丹参 炒樗皮 槐花 炒黄芩 丹皮 元参 五加皮 当归 炒银花 白芍 脾胃阳虚(下血如注) 四君子汤加木瓜 炮姜 禹粮石脂丸 阴伤肠胃 生地 丹皮 竹心 茯苓 补阴丸 元参 连翘 天冬 牛膝 虎潜丸 阴虚血涩(肛坠掣痛,肛门若火烙,阳不和平,仍是阴精失涵) 生地炭 火麻仁 归须 冬葵子 料豆皮 查炭 脾肾虚 六味丸加芡实 五味子 莲肉 归脾丸 肾阳虚 人参 苁蓉 补骨脂 柏仁 韭子 鹿茸 鹿角 巴戟天 远志肉 茯苓 熟地 菟丝子 归身 肾阴虚 熟地 龟版心 归身 知母 山药 山萸 料豆皮 白芍 茯神 地榆 丹皮 五味子 乌梅 花龙骨 劳力络伤(瘀必结于络,络及肠胃而后下,乃一定之理) 人参 陕当归 茯苓 炙草 大白芍 肉桂 血瘀在络 归须 旋复花 柏子仁 桃仁 新绛 青葱管 阳明不阖 人参 炒川柏 山萸肉 赤石脂 乌梅 禹余粮 五味子 白粳米 清心莲子饮 人参 柴胡 黄芩 地骨皮 车前子 黄 茯苓 甘草 石莲子 麦门冬 何书田曰∶便血一症,古有肠风、脏毒、脉痔之分,其实不外乎阴络受伤也。能别其血之远近而决其脏腑之性情,则不致气失统摄,血无所归,如漏卮不已耳。肺府致燥,涩宜润降,如桑麻丸及天冬、地黄、银花、柿饼之类。心病则火燃,血沸宜清化,如竹叶地黄汤及补心丹之类。脾病必湿滑,宜燥升,如茅术理中汤及东垣益气汤之类。肝病有风阳,痛迫宜柔泄,如驻车丸及甘酸和缓之剂。肾病见形消腰拆,宜填补,如虎潜丸及理阴煎之类。至胆经为枢机,逆则木火煽营,宜桑叶、山栀、丹皮之清养。大肠为燥腑,每多温热,风淫宜辛凉苦燥。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脏病腑病无不兼之,宜和宜补,应热应寒,难以尽言。脾胃为柔脏,可受刚药,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罗谦甫治便血以平胃散作主,加桂附干姜,重加炒地榆以收下湿,颇见神效。温煦奇肾用斑龙丸。疏补中土用枳术丸,守补心脾用归脾丸,脾湿肾燥用黑地黄丸,大补精气用天真丸,升降脾胃用平胃散,堵截阳明用禹余粮赤石脂丸。复从前之汤液,用五仁汤。善病后之元虚,用养营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