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学摘粹 -- 杂证要法

七窍病类

书名:《医学摘粹》  作者:?

 

目病

目病者,清阳之不升也。目居清阳之位,必阳升而神化,其目乃无微而不照。若浊阴冲逆,遏抑清阳,不得上升,而二气壅迫,两相击撞,是以目作痛也。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刑,是以白珠红肿而热滞也。赤痛之久,浊阴蒙蔽,清阳不能透露,是以云翳生而有碍于目光也。然清阳不升,由于脾,浊阴不降本于胃,升降之失权,实中气之不治也。盖偏湿则脾病,偏燥则胃病,偏热则火病,偏寒则水病,济其偏而归于平,则中气治矣。如左目赤痛者,以柴胡、芍药,丹皮汤主之。如右目赤痛者,以百合、五味汤主之。如水土寒湿而上热赤痛者,以百合、五味、姜、附汤主之。如湿热熏蒸目珠黄赤者,以茯、泽、石膏汤主之。如昏花不明而无赤痛者,以桂枝。丹皮、首乌汤主之。如瞳子缩小者,以桂枝、柴胡汤主之。如瞳子散大者,以乌梅、山萸汤主之。如目珠塌陷者,以姜、桂、参、苓、首乌汤主之。如目珠突出者,以芍药、枣仁、柴胡汤主之。

柴胡芍药丹皮汤

黄芩(三钱酒炒) 柴胡(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百合五味汤

百合(三钱) 五味(一钱研)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热甚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汤

百合(三钱) 五味(一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不赤不热,而作疼痛,是无上热,去百合、芍药、加桂枝。

茯泽石膏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栀子(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石膏(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干姜(三钱) 龙眼肉(十个) 水煎大半杯,热服。

桂枝柴胡汤

柴胡(三钱)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一钱) 菖蒲(一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乌梅山萸汤

五味(一钱) 乌梅肉(二钱) 山萸肉(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芍药(三钱)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姜桂参苓首乌汤

人参(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首乌(三钱) 干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芍药枣仁柴胡汤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枣仁(三钱生研) 柴胡(三钱) 丹皮(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耳病

耳病者,浊阴之不降也。耳为冲虚之官,必阴降而浊沉,其耳乃声入而能通。若浊阴上逆,甲木不降,相火郁发则为热肿。木邪冲突则为疼痛,木气堵塞则为重听,久之气血郁阻,肌肉腐溃,则成痈脓,然浊阴之不降,实戊土之中气不运也。宜调其中气,使浊降清升而耳病自愈矣。如耳内热肿疼痛者,以柴胡芍药茯苓汤主之。如耳流黄水者,以苓泽芍药汤主之。如耳渐重听者,以参茯五味芍药汤主之。

柴胡芍药茯苓汤

芍药(三钱) 柴胡(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茯苓(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热甚加黄芩,脓成加丹皮。桃仁。

苓泽芍药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柴胡(三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参茯五味芍药汤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橘皮(三钱) 五味(一钱)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鼻病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宗气所由出入而行呼吸者也。必肺降而气清,其鼻窍乃宣通而不窒。若肺逆不降,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流涕之病作矣。盖肺主皮毛,如外感风寒,而皮毛窍闭,肺气不宣,其冲激于鼻窍,则为嚏喷。其熏蒸于鼻窍,则为清涕。久之,涕清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粘。再久之,涕白者,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则鼻痈之病成矣。如中气不运,肺金壅满,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者,此即鼻渊之谓也。而究其本原,总由土湿胃逆,浊气填塞于上,肺是以无降路矣。如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以桔梗元参汤主之。如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以五味石膏汤主之。如鼻孔发热生疮者,以黄芩贝母汤主之。如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以苓泽姜苏汤主之。

桔梗元参汤

桔梗(三钱) 元参(三钱) 杏仁(三钱) 橘皮(三钱) 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五味石膏汤

五味(一钱) 石膏(三钱) 杏仁(三钱) 半夏(三钱) 元参(三钱) 茯苓(三钱) 桔梗(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

黄芩贝母汤

黄芩(二钱) 柴胡(三钱) 元参(三钱) 桔梗(三钱) 杏仁(三钱) 五味(一钱) 贝母(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苓泽姜苏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生姜(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橘皮(三钱)苏叶(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口病

口病者,足阳明之不降也。脾窍于口,脾与胃同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而口唇无病,且口中清和而无味。若己土下陷,戊土上逆,而甲木不降,相火上炎,于是唇口肿疼,诸病作矣。且木郁而口作酸,火郁而口作苦,金郁而口作辛,水郁而口作咸,土郁而口作甘,以五脏之郁而生五味也。土者水火之中气,水泛于土,则湿生。火郁于土,则热作。湿热熏蒸,则口气腐秽而臭恶。盖脾病则陷,胃病则逆,口唇之病,燥热者多,湿寒者少。然上热亦有因于下寒者,清上焦之燥热,不助下焦之湿寒,则得之矣。如湿热熏蒸,口气秽恶者,以甘草黄芩汤主之。如口疮热肿者,以贝母元参汤主之。如脾胃湿寒,胆火上炎而生口疮者,以桂枝姜苓汤主之。

甘草黄芩汤

甘草(二钱) 黄芩(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石膏(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贝母元参汤

贝母(三钱) 元参(三钱) 甘草(二钱) 黄芩(二钱) 水煎半杯,热漱徐咽。热甚加黄连、石膏。

桂枝姜苓汤

芍药(四钱) 桂枝(二钱) 干姜(二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元参(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舌病

舌者心之官也。心窍于舌,心属火而性升,其火之不升者,金水有以敛之也。若胃逆而金水不敛,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其疼痛热肿于是作焉,且火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白,郁于水则苔黑,但黄白黑而滑润者,皆火衰而寒凝也。黄白黑而焦涩者,皆火盛而燥结也。舌虽通于心,若舌卷不能言,又由于肝郁而筋脉不舒也。若舌萎而言迟,又由于脾绝而舌脉不荣也。若口燥舌干而渴,又由于肾脉不贯于舌本也。盖舌之疼痛热肿,专责君火之升炎。若滑涩、燥湿、挛缩、弛长诸变,当于各经求之也。如舌疮疼痛热肿者,以芩连芍药汤主之。如肝燥舌卷者,以桂枝地黄汤主之。

芩连芍药汤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甘草(二钱) 贝母(二钱去心)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桂枝地黄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生地(三钱) 阿胶(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若中风舌强语拙,或杂证舌萎言迟,皆脾肾湿寒,不宜清凉滋润,勿服此方。

 

牙痛

牙痛者,足阳明之病也。阳明主降,降者浊气不至上壅,是以不痛。若胃逆不降,浊气壅迫,甲木逆冲,攻突牙床,是以肿疼。相火上炎,是以热生。甲木郁于湿土之中,腐败蠢朽,是以虫生,而齿坏也。

如牙疼龈肿者,以黄芩石膏汤主之。如虫牙,以柴胡桃仁汤主之。

黄芩石膏汤

黄芩(三钱) 石膏(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升麻(二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徐咽。

柴胡桃仁汤

柴胡(三钱) 桃仁(三钱) 石膏(三钱) 骨碎补(三钱) 水煎半杯,热服,徐咽。

 

咽喉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咽为六腑之通衢,喉为五脏之总门。六腑为阳,阳中有阴。浊阴由咽而下达,是天气之降也。五脏为阴,阴中有阳。清阳自喉而上腾,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者,是脏完而腑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腑完而脏伤之也。而总之咽通六腑,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脏,而肺为之宗。如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湮郁,则痹塞之病成矣。相火升炎,则肿痛之病作矣。如咽喉肿痛生疮者,以甘草桔梗射干汤主之。如喉疮脓成者,以贝母升麻鳖甲汤主之。

甘草桔梗射干汤

甘草(二钱生) 枯梗(三钱) 半夏(三钱) 射干(三钱) 水煎半杯,热漱,徐服。

贝母升麻鳖甲汤

贝母(三钱) 升麻(三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鳖甲(三钱) 水煎半杯,热漱,徐服。

 

声音

声音者,手太阴之所司也。肺藏气,而气之激宕则为声,故肺病而声为之不调,气病而声为之不畅。

而气之所以病者,由于己土之湿,土湿而声喑矣。至唇缺齿落而言语不清者,气之泄也。涕流鼻渊而声音不亮者,气之寒也。然声出于气,而气使于神,盖门户之开阖,机关之启闭,气为之也。而所以司其开阖启闭、俾疾徐中节、高下合宜者,神使之也。是以久嗽音哑者,病在声气。中风不言者,病在神明。声气病则能言而不能响,神明病则能响而不能言。声气出于肺,神明藏于心,声由气动,而言以神发也。然则调声音者,益清阳而驱浊阴,一定之理也。如湿旺气郁,声音不亮者,以茯苓橘皮杏仁汤主之。如失声喑哑者,以百合桔梗鸡子汤主之。

茯苓橘皮杏仁汤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百合(三钱) 橘皮(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半杯,热服。

百合桔梗鸡子汤

百合(三钱) 桔梗(三钱) 五味(一钱) 鸡子白(一钱) 水煎半杯,去滓,入鸡子白,热服。

 

须发

须发者,手足六阳之所荣也。六经血气盛,则美而长。血气衰,则恶而短。夫须发者,营血之所滋生,而实卫气所发育也。血根于上,而盛于下;气根于下,而盛于上;须发之上盛而下衰者,手足六阳之经气盛于上故也。盖须发之生,血以濡之,所以滋其根 。气以煦之,所以荣其枝叶。须落发焦者,血衰而实气败,当于营卫二者,双培其本支则得之矣。如须落发焦,枯燥不荣者,以桂枝柏叶汤主之。

桂枝柏叶汤

首乌(三钱)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生地(三钱) 柏叶(三钱) 生姜(三钱) 人参(三钱) 阿胶(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黄涩早白者,加桑椹、黑豆。如阳衰土湿者,加干姜、茯苓。

如肺气不充者,重用黄 ,以肺主皮毛故也。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医学摘粹 总目录
杂证要法
里证类
寒证类
热证类
虚证类
七窍病类 (当前页面)
妇人科
本草类要
自叙
补药门
攻药门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里证类
  2. 虚证类
  3. 热证类
  4. 太阳坏病
  5. 望色
  6. 里证类
  7. 少阳坏病
  8. 太阳本病
  9. 妇人科
  10. 寒证类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