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医论

85.论喉证治法

书名:《医学衷中参西录》  作者:张锡纯

愚弱冠时已为人疏方治病,然因年少,人多不相信。值里中有病喉者,延医治疗,烦愚作陪,病者喉肿甚,呼吸颇难,医者犹重用发表之剂,而所用发表之药又非辛凉解肌,愚甚不以为然,出言驳之。医者谓系缠喉风证,非发透其汗不能消肿。病家信其说,误服其药,竟至不救。后至津门应试,值《白喉忌表抉微》书新出,阅之。见其立论以润燥滋阴清热为主,惟少加薄荷、连翘以散郁热,正与从前医者所用之药相反。

因喜而试用其方,屡奏功效。后值邑中患喉证者颇多,用《白喉忌表抉微》治法,有效有不效。观喉中,不必发白,恒红肿异常。有言此系烂喉痧者,又或言系截喉痈者,大抵系一时之疠气流行而互相传染也。其病初得脉多浮而微数,或浮而有力,久则兼有洪象,此喉证兼瘟病也。

此时愚年近三旬,临证恒自有见解,遇脉之初得浮数有力者,重用玄参、花粉以清其热,牛蒡、连翘以利其喉,再加薄荷叶二钱以透其表,类能奏效。其为日既深,脉象洪而有力者,又恒用白虎汤加银花、连翘、乳香、没药治愈。为其有截喉痈之名,间有加炙山甲,以消其痈肿者。其肿处甚剧,呼吸有窒碍者,恒先用铍针刺出恶血,俾肿消然后服药,针药并施,其奏功亦愈速。

然彼时虽治愈多人,而烂喉痧、截喉痈之名究未见诸书也。后读《灵枢》痈疽篇谓“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经既明言痈发嗌中,此后世截喉痈之名所由来也。至谓不泻其脓则危在目前,是针刺泻脓原为正治之法,即不待其化脓,针刺以出其恶血亦可为正治之法矣。又阅《伤寒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王孟英解曰∶“阳毒即后世之烂喉痧耳。”是烂喉痧衍之伤寒,而相传已久,截喉痈即烂喉痧之重者也。盖白喉与烂喉痧证均有外感,特白喉证内伤重而外感甚轻,其外来之邪惟袭入三焦,三焦色白,是以喉现白色,故方中宣散之品但少用薄荷、连翘已能逐邪外出。至烂喉痧原即《伤寒论》之阳毒,其中挟有瘟毒之气,初得之时,原宜重用宣散之品,然宜散以辛凉,而断不可散以温热,且又宜重用凉药以佐之。此为喉证之大略也。

而愚临证数十年,知喉证中原有诸多变证,今详录二则以备参观。

愚在籍时,有刘姓童子,年逾十龄,咽喉肿疼,心中满闷杜塞,剧时呼吸顿停,两目上翻,身躯后挺。

然其所以呼吸顿停者,非咽喉杜塞,实觉胸膈杜塞也。诊其脉微细而迟,其胸膈常觉发凉,有时其凉上冲,即不能息而现目翻身挺之象。即脉审证,知系寒痰结胸无疑。其咽喉肿疼者,寒痰充溢于上焦,迫其心肺之阳上浮也。为拟方∶生赭石细末一两,干姜、乌附子各三钱,浓朴、陈皮各钱半。

煎服一剂,胸次顿觉开通,咽喉肿疼亦愈强半。又服两剂全愈。

奉天孙××,年二十,得喉证。屡经医治,不外《白喉忌表抉微》诸方加减,病日增重,医者诿谓不治。后愚为诊视,其脉细弱而数,粘涎甚多,须臾满口,即得吐出。

知系脾肾两虚,肾虚则气化不摄,阴火上逆,痰水上泛,而脾土虚损又不能制之(若脾土不虚不但能制痰水上泛并能制阴火上逆),故其咽喉肿疼,粘涎若斯之多也。投以六味地黄汤加于术,又少加苏子。连服十剂全愈。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医学衷中参西录 总目录
医论
80.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
81.论四肢疼痛其病因凉热各异之治法
82.论治偏枯者不可轻用补阳还五汤
83.论鼻渊治法
85.论喉证治法 (当前页面)
86.详论猩红热治法
87.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
88.论女子瘕治法
89.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4.石膏阿斯匹林汤
  2. 5.洗髓丹
  3. 6.健运汤
  4. 17.资生通脉汤
  5. 61.乳香、没药解
  6. 3.化腐生肌散
  7. 2.受风螈
  8. 6.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9. 2.清金益气汤
  10. 7.胃气不降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