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儿腹胀候∶腹胀,是冷气客于脏故也。小儿腑脏嫩弱,有风冷邪气客之,搏于脏气则令腹胀。 若脾虚冷移入于胃,食则不消;若肠虚,冷气乘之,则变下利。 钱乙论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满喘,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紫霜丸见积聚门中,白饼子方见搐搦门中。)不喘者,是虚也,不可下。若误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也。色黄者,属脾也。治之用塌气丸渐消(方见胃气不和门中),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散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脾虚气未出,腹胀而不喘,可以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即愈矣。若虚气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胃气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之气,上行于四肢若水状,肾气侵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服塌气丸。(方见同前。)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 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其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必有失,当以意渐收之即顺也。 治虚腹胀,先服塌气丸(方见同前,)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不能食者,可下之。盖脾初虚而后结有积,所治宜先补脾,后下之。下后又补脾,即愈也。补肺恐生虚喘。 《婴童宝鉴》∶小儿腹胀,为脾胃虚冷气不顺,故腹胀也。 《婴童宝鉴》小儿腹胀歌∶ 风冷结在脏,因成为腹胀,冷极气相并,泄泻定须成。 《葛氏肘后》小儿腹暴病满欲死方。 半夏(随多少,炮) 上下筛,酒和之,服如粟粒大五丸,日三,立瘥。 《千金》治少小腹胀满方。 上烧父母指甲灰,乳头上饮之。 《千金》又方 上以韭根和汁,猪脂煎,细细服之。 《千金》又方 上以车毂中脂和轮下土如弹丸,吞之立愈。 《千金》又方 上用米粉、盐等分,炒变色,腹上摩之。 《仙人水鉴》分气丸 治大人、小儿一切冷气攻刺四肢,心腹胀满,宿患气块,破腹泄痢;妇人产前产后,室女一切不恻之疾方 拣丁香(一分) 白芷(三两,洗、焙) 木香(半两,不见火) 陈橘皮(汤洗净,取二两) 甘草(一两,炙) 缩砂仁(一百个) 生姜(一斤,连皮切作钱子,用盐一两拌匀,淹一宿,银石器中炒令干,每用一两) 上七味,丁香、木香别捣,余为末合研。用真阿魏一弹大,汤化去滓,飞罗面两匙,煮糊搜木臼中,杵丸如鸡头大。一切气,每服一丸,细嚼,空心,盐汤、盐酒任下。心腹胀满宿患,生姜橘皮汤下。妇人一切病患,炒姜酒下。脚膝少力,阿魏煎酒下。破腹泻痢,姜盐粥饮下。室女一切不恻疾患,当归酒或红花酒嚼下。 早晨一丸,能消瘴疠。小儿腹胀,汤化服半丸。 《外台》∶刘氏疗小儿肚胀渐瘦,不食,四肢热不调方。 甘草(炙) 鳖甲(炙) 柴胡 茯神 子芩(各六分) 诃梨勒皮(一分) 槟榔(三钱) 芍药 橘皮(各三分) 生姜 当归(各四分) 知母(五分) 大黄(八分)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为数服,得泻病瘥。 《外台》∶《广济》疗小儿心腹满,吃不下。地黄饮子方 生地黄汁(三合) 生姜汁(三合) 白蜜(一匙) 诃梨勒末(用皮四分) 上四味相合,调匀,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子母秘录》治小儿腹胀。 上用胡粉,盐熬色变,以摩腹上。兼治腹皮青,若不理,须臾死。 《子母秘录》治小儿心腹、胸胁烦满,欲死者方。 上用鸡子壳烧末,酒调服方寸匕。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吃杂生果多,腹胀气急。 上以肉桂碾末,饭丸如绿豆大。小儿熟水下五丸,大人十丸。未痊再服。 《圣惠》治小儿脾虚腹胀,不能乳食。诃梨勒丸方 诃梨勒(煨用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气)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研。各半两) 干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锉) 木香 白术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脾胃虚冷,腹胁胀满,四肢不和,乳食全少。丁香散方 丁香 桂心 白术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 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虚胀。木香散 木香 川大黄(锉,微炒) 麝香(细研。各一分) 桑根白皮(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益智(去皮) 草豆蔻(去皮。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气壅胀满,虚热不能饮食,大小肠气滞。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 木通(锉)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微赤,锉) 枳实(麸炒微黄) 当归(锉,微炒。各一分) 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 ) 赤茯苓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分) 川大黄(锉,微炒) 川朴硝(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心腹气胀,胸膈烦满。前胡散方 前胡(半两,去芦头) 丁香 甘草(炙微赤,锉)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心腹胀满,干呕不止。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微赤,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心腹胀满,喘粗,不下食方。 牵牛子(微炒) 木香 马兜苓(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气不和,心腹胀满,不欲乳食。槟榔散方 槟榔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丁香(一分) 上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肠内气壅,胀满,不下奶食方。 川大黄(半两,锉,炒)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木香 槟榔(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中气,心腹坚胀疼痛,颜色青黑,大便不通方。 桃仁(七个,碎) 桔梗 芍药(五分) 黄芩 柴胡 升麻(各五分) 大黄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碎) 鬼臼(四分) 甘草(二分,炙) 麝香(四大豆大)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为四服。量儿大小,增减水药。 《婴孺》大青汤 治少小服药,得大吐下后体壮热,精彩慢,或微气满而有结气方。 大青(二分) 麻黄(去节) 大黄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以水三升煮麻黄,减三合,掠去沫,内药煮一升。为四服,日进三服,夜一服。 张涣治小儿腑脏怯弱,风冷邪气客之,令儿腹胀,气不宣通,甚者变为下痢。浓朴丹方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丁香 木香 白术(炮。 各一两) 牵牛子(炒一分) 青橘皮(去白,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捣成膏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陈橘皮汤下。 张涣又方木沉散 木香 益智子(去皮) 沉香 草豆蔻(面裹煨,炮) 蓬莪术 白豆蔻(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九 卫生》赚气丸 疗小儿腹胀气急。 萝卜子(半两,用巴豆肉一分拍破,同炒黑色,去巴豆不用) 木香(一分) 上同为细末,水浸,蒸饼心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橘皮汤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食伤,或病奶至冷,腹胀。紫霜丸 生姜(切成片子) 巴豆(去皮。各半两) 以上二味,用好醋一大碗煮干去姜,取巴豆研细。 雄黄 朱砂(各半钱,并研细) 上件一处为末研匀,用蒸饼糊为丸,如粟米大。小儿伤食三粒,肠胀、喘息分减大小。用食汤下,无时。 《庄氏家传》治泻,腹胀、腹瘦,又消又胀。塌气散子 浓朴(去皮,用生姜汁浸涂,炙烟尽为度) 地龙(净洗土,秤) 陈橘皮 马牙硝(各半两) 上件入乳钵内研,每服半钱,用冷米饮调下。 《庄氏家传》∶吃果子木胀。 上用黄牛涎以宿蒸饼,丸如豌豆大。桂心汤下五丸。 《赵氏家传》治小儿腹胀,哽气,散冷热气。褐丸子 蓬莪术 萝卜子(炒) 黑牵牛(炒。各半两) 胡椒(一分) 上为末,面糊丸如黄米大。食后萝卜汤下五、七丸。 《张氏家传》方同。亦治脾胃不和,饮食乍多乍少,大便忽稀忽止,面黄胸高,腹胀腿瘦。 《吉氏家传》治小儿腹胀气粗,乍寒乍热,时作泻痢。救真丸 巴豆(去壳) 雄黄(各半两) 朱砂(一大钱匕) 干姜(二块,用醋一升,同巴豆煮) 上同研匀,水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煎芍药汤下两粒。 《吉氏家传》塌气散 治小儿疳虚腹胀。 甘草 茴香 白牵牛(各炒) 木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紫苏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温脾散 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精神困倦,或壮热憎寒。 人参 诃梨勒(各三分) 白术 木香 黄 茯苓 藿香 陈皮 桔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没石子(一个)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一片,枣一个,煎五分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木香丹 治小儿诸般伤冷,冷物作热及腹胀黄瘦。 木香(二钱) 川乌头(三个,炮裂) 皂角(七寸,去皮) 缩砂 巴豆(出油者,三、七粒) 上为细末,乌梅二、七个,蒸烂,入众药为丹,如○大。每服三、五粒,萝卜子、姜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腹胀,并水鼓气病。 鸡子白(一个) 白面(一匙头) 轻粉(一钱匕) 上件和作饼子小钱大。每服一饼,慢火内烧熟,经纸上去火毒,细嚼,临卧服。 《外台》∶《甲乙经》灸法。悬钟,足三阳大络,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灸五壮。主肠满,胃中有热不食,小儿虚满不能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