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张氏医通 -- 卷十四 / 专方

呕吐哕门

书名:《张氏医通》  作者:张璐

金匮甘草粉蜜汤 治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吐蛔者。

甘草(半两) 粉(三钱。即铅粉) 蜜(一两二钱)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吴茱萸汤(玉函) 治胃气虚寒。干呕吐涎沫头痛。

吴茱萸(取开口者。汤泡七次以去浊气。净一钱) 人参(半钱) 大枣(四枚。擘) 生姜(半两)

上四味。水煎去滓。温分日三服。

千金通草橘皮汤 治伤寒胃热呕逆。

通草(三钱) 橘皮(钱半) 粳米(一合) 生芦根汁(半合。)

上四味。水煎热服。不瘥更作。 本方去通草、橘皮加竹茹、生姜汁。千金名芦根饮子。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干呕。

千金麦门冬理中汤 治漏气。上焦热。腹满不欲饮食。食则先呕后泻。身热痞闷。

麦门冬(去心) 白术(各五钱) 甘草(炙) 茯苓(各二钱) 人参 橘皮 心葳蕤(各三钱) 芦根(一握。生) 竹茹(一团。鸡子大) 生姜(四钱) 陈米(一合)

上十二味。水煎。温分日三服。

泽泻汤(千金) 治上焦饮食下胃。胃气未定。面背身中皆热。名曰漏气。

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三钱) 桂心甘草(炙。各一钱) 茯苓人参(各二钱) 地骨皮(五钱) 石膏(八钱) 竹叶(一把) 心(五钱)

上十二味。水煎。温服日三。

人参汤(千金) 治下焦热。气逆不续。呕逆不禁。二便不通。名曰走哺。

人参 黄芩 知母 葳蕤 茯苓(各三钱) 白术 栀子(姜汁炒黑)陈皮 芦根(各四钱) 石膏( 。八钱)

上十味。水煎。温服日三(准绳。多竹菇) 走哺漏气。皆属火淫于内。火性急速。故得食则既吐且利。是名漏气。若得食即呕而便溺不通者。则为走哺。总是胃虚火逆所致。观麦门冬理中汤、人参汤二方可知。不可误认虚寒。轻用温补之剂也。

安蛔散 治吐蛔色赤成团而活。属热者。乌梅肉(三钱) 黄连 蜀椒 藿香 槟榔(各一钱) 胡粉 白矾(各半钱)

为散。每服三四钱。水煎如糊。空腹服之。瘥即止。

半夏泻心汤(方祖) 猪苓散(五苓散下) 小柴胡汤(方祖) 大黄甘草汤(小承气汤下)文蛤汤(麻黄汤下)橘皮汤(二陈汤下) 橘皮竹茹汤(二陈汤下) 半夏干姜汤(二陈汤下) 二陈汤(方祖)理中汤(方祖)小半夏汤(二陈汤下) 大半夏汤(二陈汤下) 姜附汤(四逆汤下即干姜附子汤) 黑锡丹(金液丹下) 逍遥散(虚损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橘皮半夏汤(二陈汤下) 小青龙汤(桂枝汤下) 小承气汤(方祖)猪苓汤(五苓散下)橘皮干姜汤(七气汤下) 黄芩汤(桂枝汤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桂枝汤下) 佐金丸(方祖)连理汤(理中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平胃散(方祖)五苓散(方祖)乌梅丸(理中汤下) 四君子汤(方祖)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归脾汤(保元汤下)

 

tags: 呕吐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张氏医通 总目录
卷十四 / 专方
反胃门
噎膈门
卷十三 / 专方
喘门
喑门
卷十四 / 专方
呕吐哕门 (当前页面)
关格门
呃逆门
胃脘痈门
诸见血门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保元汤
  2. 赤浊白浊(白淫筋疝)
  3. 术附汤
  4. 湿(湿热)
  5. 泄泻
  6. 白虎汤(玉函)
  7. 大补丸
  8. 续命汤(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
  9. 桂枝汤(玉函)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