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攻下药的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润下药的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故对老年虚弱患者,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
攻下药,多属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适用于大便燥结、宿食停积、实热壅滞等症。此外,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
1.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大黄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大黄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
【临床应用】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症。
大黄泻下通便、清除积滞,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高热神昏等属于实热壅滞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时,本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症。
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对目赤肿痛、热毒疮疖等症属于血分实热壅滞的症候,可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
大黄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滞的实症,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山栀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处方用名】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川军、酒洗大黄(用生大黄喷黄酒,烘干后应用,可增强活血行瘀之功)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用黄酒拌匀后蒸熟成黑色,泻下力较缓,能清热化湿)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用作通便宜后下。研粉吞服,每次二至三
分。
【按语】1.大黄又称“川军”,性寒苦泄,是一味泻火、破积、行瘀的要药,使用
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随配伍的不同而发挥它的特长。如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积;配以附子,可温阳降浊;配以茵陈,可清化湿热;配黄芩、黄连,可泻火凉血;配黄连、槟榔,可清热导滞,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损伤瘀血或肠痈初起等症;又如用本品少量,配合乌贼骨,可清热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热等症。
2.大黄除内服外,又可外敷治热毒痈肿、水火烫伤,也是取它泻火解毒的功效。
3.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4.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方剂举例】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热盛便秘,腹胀满,烦躁谵语,口干,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者等症。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细辛。治寒积便秘。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虫。治产后腹中有瘀8血而腹痛者。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治肠痈。(近年来临床上治急性阑尾炎,常用本方加败酱草、红藤、生苡仁;或用本方去冬瓜子、加红藤、瓜蒌仁、赤芍。)
芒硝(附:西瓜霜)
【药用】本品为天然产的硫酸钠经精制而成。
【性味与归经】辛、咸、苦,大寒。入胃、大肠、三焦经。
【功效】泻热通便。
【临床应用】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芒硝味咸苦而性大寒,功能润燥通便而泻实热,故对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症,常配合大黄相须为用,泻热导滞的作用较为显着。
此外,芒硝外用能清热消肿,如皮肤疮肿,或疮疹赤热、痒痛,可用本品溶于冷开水中涂抹;口疮、咽痛,可用本品配合硼砂、冰片等外吹患处,有清凉、消肿、止痛的功效。
【处方用名】芒硝、朴硝、玄明粉、元明粉(现上海药店均付芒硝,详见按语)
风化硝(将芒硝至于空气中,失去结晶水后,形成的白色粉末,功效与芒硝相似)
皮硝(为芒硝的粗制品,一般作为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冲入药汁内或开水中溶化后服,不入汤剂。外用适量。孕妇忌用。
【附药】西瓜霜:将西瓜皮切碎(约10斤)和皮硝(5斤)拌匀,装入黄沙罐内,盖好,挂于阴凉通风处,带砂罐外面有白霜冒出,用干净毛笔或纸片刷下,装入瓶内备用。有清热、消肿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及口疮等症。外用吹患处,适量。咽下并无妨碍。并可点眼,以治目赤肿痛,加蒸馏水化作眼药水尤良。
【按语】1.芒硝功能润燥软坚而泻下通便,可荡涤三焦、肠、胃实热。《内经》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芒硝咸寒且苦,常与苦寒的大黄相须为用,可增强泻火通便的功效,用治燥热内结的症候,如成方大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均硝、黄同用,即是此意。
2.芒硝润燥软坚而通便,又能泻火消肿以除痛;大黄的作用除泻火、攻下外,尚能解毒、行瘀。
3.皮硝适量,外敷儿童腹部,可消食积;哺乳妇要断奶,可用皮硝外敷乳房,有回奶的功效;又可外敷治乳痈初起。
4.本品过去有朴硝、皮硝、玄明粉(元明粉)之分,认为朴硝杂质较多,芒硝质较纯,玄明粉质最纯,现上海地区均付精制品,不再区分。如需用粗制品,则处方注明“皮硝”。
【方剂举例】大陷胸汤《伤寒论》:芒硝、大黄、甘遂。治结胸症,心下治少腹硬满而痛。
一字散《证治准绳》:朴硝、硼砂、朱砂、龙脑。外治小儿口疮。
铁扁担
【药用】本品为鸢尾科植物铁扁担的全草或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泻下通便,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便秘。
本品有泻下通便作用,治疗大便秘结,可单味应用。
2.用于肝炎胁痛。
本品有解毒作用,目前临床上常配合田基黄、垂盆草、平地木等药治疗肝炎胁痛,或肝脏肿大等症。
【处方用名】铁扁担(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新鲜的叶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如用本品攻下通便,必须使用新鲜根茎,每次三至四钱,洗净,切碎,吞服,一般服后约一小时左右即可导滞腹泻,但略有腹痛,不可多服。
番泻叶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狭番泻叶或尖番泻叶的叶片。
【性味与归经】甘、苦,大寒。入大肠经。
【功效】泻热导滞。
【临床应用】用于热结便秘。
本品性寒味苦,质黏而润滑,能进入大肠经泻积热而润肠燥,故可用于热结便秘。但服量不宜过大,过量则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气和中药品同用,可减少此弊。
【处方用名】番泻叶(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用开水泡汁或煎服)
【方剂举例】肠黏连缓解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川朴、炒莱菔子、木香、乌药、桃仁、赤芍、番泻叶、芒硝。治轻型肠黏连或部份性肠梗阻。
芦荟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草、好望角芦荟草或其同属他种植物叶茎切断后流出的汁液,经浓缩的制成品。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热通便,杀虫,凉肝。
【临床应用】1.用于热结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本品泻火通便,能治热结便秘、头晕目赤、烦躁失眠等症,可与茯苓、朱砂等配伍应用。
2.用于肝经实火、头晕头痛、躁狂易怒等症。
芦荟味苦性寒,既能凉肝清热,又可泻热通便,故对肝经实火而兼大便秘结者,可以起到“斧底抽薪”的功效。临床用此治疗肝经实火的躁狂易怒、惊悸抽搐等症,常与龙胆草、黄芩、黄柏、黄连、大黄、当归等同用。
3.用于蛔虫腹痛或小儿疳积等症。
本品既能泄热通便,又能驱虫,故对蛔虫腹痛,可与使君子、苦楝根皮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外用有杀虫之功,可用治癣疾。
【处方用名】芦荟、真芦荟(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八分,宜作丸、散剂用,一般不入煎剂。
【方剂举例】更衣丸《医学广笔记》:芦荟、朱砂。治肠中干燥、便秘。
当归龙荟丸《宣明论》:当归、龙胆草、芦荟、黄芩、栀子、黄连、黄柏、大黄、青黛、木香、麝香。治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智不宁,甚至惊悸抽搐、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润下药,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虚津枯所致的便秘。临床还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地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
火麻仁
【药用】本品为大麻科植物大麻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用于肠燥便秘、老人及产后便秘。
火麻仁体润多汁,为甘性平,功能润燥滑肠,兼有滋养补虚作用,临床上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大麻仁、火麻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麻子仁丸《伤寒论》:大麻仁、大黄、枳实、芍药、杏仁、厚朴。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郁李仁
【药用】本品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甘,平。入大肠、小肠、脾经。
【功效】润肠通便,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肠燥便秘。
郁李仁体润滑降,具缓泻之功,善导大肠燥秘,常配合火麻仁、瓜蒌仁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症。
郁李仁又能利小便而退水肿,对水肿腹满、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生苡仁、冬瓜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郁李仁(即郁李仁肉,用时打碎)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郁李仁、火麻仁都能润肠通便,但火麻仁滋养润燥,作用缓和,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胎前产后的肠燥便秘;郁李仁则滑肠通便作用较强,且能利尿。
服郁李仁后,在大便解下前可能有腹部隐痛。
【方剂举例】五仁丸《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柏子仁、桃仁、杏仁、松子仁。治津枯便秘。
郁李仁丸《圣惠方》:郁李仁、甘遂、葶苈子、茯苓、瞿麦、陈皮。治水气遍身浮肿,皮肤欲裂,心腹气急胀,大小便不利。
胡麻仁
【药用】本品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脾、肝、肾经。
【功效】润燥滑肠,滋养肝肾。
【临床应用】1.用于津枯血燥、大便秘结。
本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津枯便秘,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胡桃肉、蜂蜜等配合应用。
2.用于病后体虚、眩晕乏力等症。
本品甘平,有滋养肝肾的作用,对病后体虚、眩晕等症,可与女贞子、桑椹子等同用。
此外,脂麻油可作软膏基础剂,在煎熬膏药时尤为必用的药品。
【处方用名】黑脂麻、黑芝麻、胡麻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打碎,煎服;或炒熟研细,用白开水或蜂蜜调服;也可用炒熟研细,制成丸药吞服。
【方剂举例】桑麻丸《医方集解》:桑叶,黑芝麻。治阴虚血燥,头晕目昏,视物昏糊,大便干结。
蜂蜜
【药用】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酿成的糖类物质。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滑肠通便,补肺润中,缓急,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甘而滋润,能滑利大肠,内服能使大肠通畅。对肠燥便秘,体虚而不宜用攻下药者,甚为适宜。
2.用于肺燥干咳,肺虚久咳,喉干口燥等症。
本品有润肺滋养作用,故对干咳、久咳等症,在使用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百部等时,常用本品拌炒(即蜜炙);又如治虚劳干咳、咯血的琼玉膏,即用本品与鲜生地、茯苓、人参配制而成。又因它能滋补脾胃,故滋补丸药用蜜丸者甚多,不仅取其矫味及黏性,同时还取它的缓和药性与补养作用。
此外,本品还可以用解乌头毒。
【处方用名】蜂蜜、白蜜、炼蜜(即经过熬制,在做丸药时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用开水冲服。
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能引起强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故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结聚、喘满壅实等症,近代又用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腹水症候,可改善症状。
本节药物非但药性峻猛,且多具有毒性,故对炮制、配伍、剂量、运用方法及禁忌等,都必须注意。
牵牛子
【药用】本品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消肿,�痰逐饮,杀虫攻积。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等症。
牵牛子泻下之力颇强,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湿从二便排出而消水肿。如治水肿喘满、二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桑白皮、木通、白�、陈皮等同用;如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2.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
牵牛子苦泄泻下而能�痰逐饮,痰饮去则气机得畅,喘满得平,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合应用。
3.用于虫积腹痛。
牵牛子既能驱杀肠寄生虫,并有泻下作用,使虫体得以排除,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同用,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
【处方用名】牵牛子、黑丑(均配黑牵牛子,打碎用)、白牵牛、白丑(配白牵牛子、打碎用)、二丑、黑白丑(配黑、白丑各半。目前上海地区配方已于简化,黑、白丑不分,两者混合,打碎用)
【按语】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本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牵牛散《普济方》:牵牛子、木通、白�、桑根白皮、木香、肉桂、陈皮。治水气肢体浮肿、大小便涩,上气喘促。
牵牛散《沉氏尊生》:牵牛子、大黄、槟榔、雄黄。治虫积。
甘遂
【药用】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以及癫痫等症。
甘遂为峻下之品,具有攻水逐饮之功,故可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由于本品功能能逐饮�痰,故又能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
2.外用于湿热肿毒之症。
甘遂研末水调外敷,能消肿破结,故可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
【处方用名】甘遂、煨甘遂(系煨熟后应用。现上海地区将本品与豆腐同煮后,去豆腐,晒干用。
生甘遂(生用,只作外用,不宜内服)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本品药性峻烈,非气壮邪实者禁用。
【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甘遂、大戟、白芥子。治停饮胸膈,胁背彻痛。
甘遂通结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甘遂、桃仁、生牛膝、木香、川朴、大黄。治重型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者。
大戟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或大戟科植物京大戟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等症。
大戟攻水逐饮的功效,与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喘满等症,多与甘遂、芫花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痛及痧胀等症。
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常用成方玉枢丹,即是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脘烦闷、呕吐泄泻等症。
【处方用名】大戟、红芽大戟(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三分,每天一次。孕妇忌服。
【方剂举例】大戟散《活法机要》:大戟、木香、牵牛子、猪腰子。治水肿、腹大如鼓。
芫花
【药用】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
【临床应用】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胁痛。
芫花泻水逐饮,与大戟、甘遂相似,故在临床上用治水肿腹水、留饮胁痛等症,三药往往配合应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本品尚可用于杀虫、疗癣。如欲用醋炒芫花配合雄黄,研末内服,治虫积腹痛;以芫花研末,用猪油拌和,外涂治头癣。
【处方用名】芫花、陈芫花(生用或醋煮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每天一次。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方剂举例】十枣汤《伤寒论》:芫花、大戟、大枣、甘遂。治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
续随子
【药用】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肝、肾经。
【功效】泻下逐水,破血散症。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等症。
续随子泻下逐水的作用,甚为峻烈,且能利尿,故可用于二便不利之水肿实症,常与大黄等配合应用。
2.用于月经闭止、症瘕积聚等症。
续随子又能破血通经、行瘀散症,故可用于经闭瘀滞、症瘕积聚等症。
【处方用名】千金子霜、续随子霜(榨去油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内服每次三厘至五厘,一般不入煎剂,多配入丸散应用。本品峻烈有毒,凡中气虚弱者于孕妇忌用。
【按语】续随子所含的油有峻泻作用,且有毒,故临床应用大多是去油后用它的残渣,通称千金子霜,配入丸散内服。它的毒性虽较巴豆略小,但也只能少用、暂用,不可多用、久服。
【方剂举例】续随子丸《证治准绳》:续随子、人参、木香、防己、茯苓、槟榔、葶苈子、海金沙、桑白皮。治周身肿满,喘闷不快。
商陆
【药用】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入肺、脾、肾、大肠经。
【功效】逐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胀满。
商陆苦寒沉降,能通利二便,长于行水,故对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者,常与甘遂、大戟等配伍应用。
2.用于疮肿实症。
用新鲜商陆,酌家食盐,捣烂外敷,可治疮疡肿毒,有消散作用。
【处方用名】商陆(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上海郊区及江苏、浙江等地农村,往往有人误用本品有补益作用,取名“土人参”,采集服用,以致发生中毒事故,必须加以注意。
【方剂举例】疏凿饮子《济生方》:商陆、秦艽、羌活、槟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木通、泽泻、赤小豆、姜皮。治遍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不通。
乌臼根皮
【药用】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臼树的根白皮。
【性味与归经】苦,微温。入肺、脾、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
【临床应用】用于水肿胀满。
本品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本品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
【处方用名】乌臼根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四钱,煎服。
巴豆
【药用】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树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入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劫痰,蚀疮。
【临床应用】1.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
巴豆药性猛烈,为温通峻下药,能祛寒积而通便秘,泻积水而消水肿,适用于身体实壮的水肿、腹水,以及寒积便秘等症。治寒积便秘,常配干姜、大黄等同用;治腹水水肿,可与杏仁等同用。
2.用于小儿痰壅咽喉、气急喘促等症。
巴豆对痰壅咽喉、气急喘醋、胸膈胀满、窒息欲死,内服配胆南星等,有豁痰开咽的功效;如症情危急,也可用巴豆霜少量灌服,促使吐出痰涎而通闭塞。
3.用于肺痈、咳嗽胸痛、痰多腥臭等症。
巴豆�痰作用甚强,用治肺痈,常配合桔梗、贝母等同用。
4.用于痰迷心窍、癫痫等症。
巴豆攻泻劫痰,治癫痫痴狂,常与朱砂、牛黄等药同用,以�痰而治窍闭。
5.用于疮疡化脓而未溃破者。
巴豆外用有腐蚀作用,故可暂用于疮疡脓热而未溃破者,如验方咬头膏以巴豆配伍乳香、没药、蓖麻子等药,外贴患处,能腐蚀皮肤,促使溃破。
【处方用名】巴豆霜(榨去油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内服每次一厘到三厘,一般不入煎剂,多配入丸散应用。外用适量。本品有大毒,故非急症必须时,不得轻易使用。孕妇及体虚者忌用。
【按语】巴豆别名为“刚子”(江子),是一味峻泻药,用它逐水、攻痰,确有特殊的疗效。由于它起泻下作用主要是所含的油,为剧毒之品,且有腐蚀作用,不宜直接内服。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为安全计,故先经过压榨,去掉它大部份油,以剩下的残渣,名巴豆霜,配入丸散应用。是以巴豆霜所发挥的功效仍是微量巴豆油的作用,而这种实践经验,确有其宝贵之处。但巴豆霜仍有毒性,故只能少用、暂用,不能多服、久服。
【方剂举例】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巴豆、大黄、干姜。治寒滞食积阻结于肠胃,卒然心腹胀痛,甚至面青气喘、大便秘结。
白散《伤寒论》:巴豆、贝母、桔梗。治寒实结胸。
万应保赤散(验方):巴豆霜、胆星、朱砂、六曲。治小儿痰壅。
一、泻下药可因其性能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不同药物,在应用上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奏效,病轻药重,又易伤正。
二、泻下药每因兼夹病症而配合其它药物同用,如里实兼有表症者,可与解表药配合应用,采用表里双解的治法;里实而正虚者,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使泻下而不伤正。
三、攻下药,药性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且多具毒性,此两类药物内服,易于耗伤正气,故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服;体质虚弱及妇女胎前产后,均当慎用。
四、部份攻下药和润下药,服后往往有腹痛等反应,可事前告知病患,以免疑惧。
其它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
一、润肠通便:桃仁(活血祛瘀药)、苏子、杏仁(化痰止咳平喘药)、柏子仁(安神药)、蜂蜜、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肉苁蓉、胡桃肉、天门冬(补虚药)。
二、导滞:枳实(理气药)
三、滑肠通便:冬葵子(利水渗湿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