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实用书 > 中医刺灸 -- 挑刺疗法

挑刺疗法

书名:《中医刺灸》  作者:

挑刺法是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由我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

挑刺用具

1、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亦可用牙科用的器械改制成锋利的三棱针样长约10厘米的挑治针,还可用眼科“角膜钩”改制成“钩状挑治针。”

2、消毒用品、酒精棉球、碘酒和碘酒棉球、敷料、胶布等。

挑刺部位选择

挑刺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作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部位。

1.以背俞、夹脊穴为主作定点挑治: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灵枢・背腧》提出背俞穴可主治五脏疾病,并提出了五脏背俞的穴名和穴位。同时还提出了背俞穴定穴时所出现的“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阳性反应现象。临床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现象,以此分析、判断属于某一经的疾病。也可以此寻求有关穴位邻近的阳性反应点作为取穴依据。如临床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1至7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3至胸7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脏疾患,取胸8至12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夹脊穴等。

2.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在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肩痛多在肩胛岗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治。

3.以脊髓神经节段分布选点挑刺,这是运用“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理论应用于挑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

4.选反应点挑治: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出现的反应点,如压敏点、疹点等。疹点的特征似丘疹,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退色。选点时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找点困难时,可用手磨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进行寻找。

以上四种选穴方法,可单独应用,亦可综合选定穴位或部位进行挑治。

挑刺适应证和部位选择

头痛、头晕、感冒、神经衰弱、结膜炎、热性病,可于颈项部、颞部选穴或选择敏感点;偏头痛、额神经痛、感冒、眼病、热性病,可于颈项部和颞部、额部选穴或敏感点;头晕、眼病、发热、小儿抽搐,可于项部、额部和眼区选穴或敏感点;眼病,于风池穴和眼区周围选穴和点。

急性结膜炎、眼底或视网膜出血,可于耳郭后风池穴附近和眼区周围部选区敏感点;颈淋巴结结核,可于颈部选穴或选点。

急慢性喉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于结喉附近及颈部选取敏感点;胸痛、肋间神经痛、感冒,可于任脉选穴或敏感点,亦可于相应背俞穴选穴或选点。

热病、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及神经痛、膀胱炎、月经不调,可循经选穴或按以痛为腧、脊髓神经分布、敏感点几种取穴原则综合取穴。

上肢部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疾病,于颈椎部选穴选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方法相结合,选取部位或敏感点。下肢部的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于腰骶部选穴或敏感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点)方法结合应用。

疳积,于鱼际部选穴或脾俞、肺俞部取穴;消化不良,选取四缝或脾俞、胃俞。

挑刺方法

挑刺部位确定后,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治点,右手持针,将针横刺刺入穴点的皮肤,纵行挑破0.2-0.3cm皮肤,然后将针深入表皮下挑,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数根,以挑尽为止。术后用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也可先用0.5%盐酸普鲁卡因打一皮丘,用手术刀在皮丘上切一小口,再将挑针刺入,挑出皮下白色纤维样物,用刀割断。术后处置同上。

挑刺注意事项

1.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3-5日不用水洗,防止感染。

2.针尖应在原口出入,不要在创口上下乱刺。

3.挑治后注意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

4.对孕妇、严重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中医刺灸 总目录
皮肤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
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疗法
三棱针疗法
三棱针疗法
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
挑刺疗法
挑刺疗法 (当前页面)
拔罐疗法
火罐的来源
火罐的种类
拔罐吸拔的方法
各种拔罐法的运用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杨氏针法
  2. 水针疗法
  3. 各种拔罐法的运用
  4. 眼针适应症及配穴治疗
  5. 腕踝针进针点及其适应证
  6. 耳针注意事项
  7. 关于针法补泻作用的论述
  8. 皮内针疗法
  9. 芒针针具
  10. 耳针适应范围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