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实用书 > 中医刺灸 -- 毫针刺法

行针手法

书名:《中医刺灸》  作者: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提插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而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二)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下列几种。

1.循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其法是医者用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针灸大成》指出:"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说明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素问・离合真邪论》有"弹而努之"之法,其后《针灸问对》亦说:"如气不行,将针轻弹之,使气速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频频刮动针柄,促使得气。《素问・离合真邪论》有"抓而下之"之法;姚止庵注云:"抓,以爪甲刮针也"。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以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与扩散。

4.摇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针灸问对》有"摇以行气"的记载。摇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感应;一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医学入门》载云:"以大指次指捻针,连搓三下,如手颤之状,谓之飞"。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6.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如刮法、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通过行针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的施用,主要促使针后气至或加强针刺感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中医刺灸 总目录
耳针疗法
耳针注意事项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毫针持针法
毫针进针法
行针手法 (当前页面)
针刺得气
催气、守气、行气
针刺手法的轻重
留针法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水针疗法
  2. 杨氏针法
  3. 各种拔罐法的运用
  4. 眼针适应症及配穴治疗
  5. 腕踝针进针点及其适应证
  6. 耳针注意事项
  7. 关于针法补泻作用的论述
  8. 皮内针疗法
  9. 芒针针具
  10. 耳针适应范围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