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是胰酶自身消化胰腺引起的化学性炎症。本病多系胆道疾病引起。此外,暴饮暴食、酗酒、高脂血症、感染和药物等也可诱发。主要是由于胆汁和十二指肠液激活各种胰腺酶原,引起胰腺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胰腺自身消化过程。 临床表现有腹痛,大多在上腹中部,常于饱餐或饮酒后发病,多剧烈而持续,少数呈带状并向腰背部放射,仰卧时加重;90%以上有恶心,剧烈呕吐;一般有中等度发热;少数病人有黄疸;出血坏死型可发生休克,甚至很快引起死亡;少数病人可出现幻觉、平衡失调等胰性脑病症状。少数病人可并发脐周或侧腹部皮下出血、麻痹性肠梗阻、胸腔积液、肺炎和胰腺假性囊肿等。 血清淀粉酶于起病后8小时开始上升,尿淀粉酶在血淀粉酶升高2小时后尿中排泄即增加。血清脂肪酶常在病后48~72小时以后开始上升。血钙在坏死性胰腺炎时可以减低,如低于7毫克/100毫升,预后不良。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积气及肠麻痹征象。B超可见胰腺肿大,白细胞大多增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道疾患、急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和心肌梗塞等鉴别。 由于胰腺炎的发病大多与暴饮暴食、酗酒、胆石症、高脂血症、感染、肠和胆道寄生虫等有关,因此注意饮食卫生和防治原发病十分重要。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予禁食。禁食时间长短取决于病情,轻者数天,较严重者需长达数周。在此期间,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应适当的热量(主要由静脉滴注葡萄糖提供)、氨基酸、维生素B、C等,尤其对较长期禁食的严重病人。病情好转后,即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血、尿淀粉酶达到正常时,可考虑开始少量多次(每2~3小时1次)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果汁、稀麦糊、藕粉、豆浆、脱脂牛乳、银耳羹等。如能耐受,可进半流质,如粥、豆腐、煮土豆、菜泥、煮熟蛋白,以及少量鱼肉、河虾、禽肉、瘦肉等,并逐步加量。恢复期仍宜适当限制脂肪量,开始每天20~30克,渐增至50克。应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