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治疗就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CT机、超声机等的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导管导丝、探头等特种器材及多种药物,针对患者体内的病变进行操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介入治疗方兴未艾,有着广泛的适应证。 1.肿瘤性疾病:肝癌、肺癌、肾癌、胰腺癌等,以及肝血管瘤、子宫肌瘤、肝肾囊肿等良性肿瘤。 2.血管性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动、静脉狭窄、阻塞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 3.心脏病变:瓣膜狭窄、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或急性血栓性闭塞等。 4.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颈动脉海绵窦瘘等。 5.梗阻性疾病:良恶性食管、气管狭窄及食道瘘,良恶性胆管梗阻(梗阻性黄疸)及输尿管、鼻泪管阻塞等。 6.出血性疾病:动脉或静脉性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肾等脏器出血及顽固性鼻出血等。 7.骨科疾病:骨肿瘤、股骨头坏死等。 在介入的基础上,因配套使用的技术不同而有支架、黏堵(用黏堵剂)、微波、冷冻、化疗、球囊扩张等方法,因而各有其名。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介入疗法创伤小,安全系数较高,因为直接针对病变治疗,所以疗效更明显。但介入疗法对设备与技术要求较高。某些疾病使用介入疗法需要争分夺秒,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这就是所谓要行急诊介入治疗。其虽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但不能错过最佳时机,就前述心脏病而言,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至少应在发病后6—12小时内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