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卫生部糖尿病防治专家向红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老年人要想有效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掌握防治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人体血糖是如何变化的? 向教授回答,一天中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规律为餐前血糖偏低,而餐后血糖偏高。正常人的血糖,无论是空腹时还是饭后,都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变化的幅度不大。一般来说,凌晨三四点钟血糖处于最低点,但多不低于60毫克/分升(3.3毫摩尔/升)。以后由于体内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水平的逐渐升高,血糖值也会有所升高,正常人空腹血糖应在60—110毫克/分升(3.3~6.1毫摩尔/升)的范围内。三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血糖值往往最高,一般在180毫克/分升(10.0毫摩尔/升)以下,最多也不超过200毫克/分升(1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又会降至140毫克/分升(7.8毫摩尔/升)以下。 血糖是怎样调节的? 向教授说,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是由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结果。具体地说,血糖的来源包括:①从食物消化、吸收而来;②从肝脏内储存的糖原分解而来;③从脂肪和蛋白质转化而来(在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均可互相转换,由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糖类的过程称为糖异生)。血糖的去路包括:①通过氧化转变为能量;②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③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人体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包括:①肝脏。通过储存和释放葡萄糖来调节血糖;②神经系统。通过对进食以及对糖类的摄取、消化、利用和储存的影响来调节血糖,也能通过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血糖;③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激素调节血糖。肝脏、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合作,维持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发展分几个阶段? 向教授告诉记者,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都不是一步到位就得了糖尿病的,都有个发展过程。1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往往很快,看起来好像是突然发病似的,实际上这类糖尿病人也有个潜伏期,先是胰岛受到病毒或者毒物的侵袭,而后因为发生自身免疫性的破坏,使胰岛又受了“二茬罪”,让几乎所有的胰岛遭破坏,以至不打胰岛素就难以维持生命,变成了1型糖尿病病人。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就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达数年。2型糖尿病发展的最早阶段可称为糖尿病的“高危时期”,这段时间如果不注意,血糖就会有一定程度地升高,走进第二阶段,也就是血糖增高阶段。血糖增高者要是还不提防,在不久的将来,就很有可能发展到最后阶段,变成糖尿病病人了。 有哪些表现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 向教授指出,诊断糖尿病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能想到有得糖尿病的可能,并去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确诊或者排除糖尿病。下列情况可成为检查出糖尿病的线索,应引起足够的注意: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如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或其他亲属(配偶不在其内)中有糖尿病者。②肥胖者。特别是原先肥胖,近来体重和体力下降者。③有“三多一少”症状者,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者。④视力减退,特别是双目视力减退者。⑤皮肤瘙痒,容易生疖长痈以及皮肤损伤后难以愈合者。⑥嗜好烟酒者。有嗜烟酒等不良习惯者,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有上述嗜好者也应增强对糖尿病的警惕性。其中,吸烟对糖尿病的发生肯定有影响。研究发现:一个人吸烟开始时间越早,每天吸烟量越多,吸烟的历史越长,就越容易得糖尿病。每年例行的体格检查,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定期监测,应积极参加,不要老是说自己“没事儿,身体棒着呢,不用查”。体检的结果如有疑问,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初诊糖尿病须做哪些检查? 向教授提示说,初诊患者至少须做以下几种化验和检查:①查空腹及餐后血糖。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用药。②查尿常规。不仅了解尿糖情况,更主要的是观察有没有尿酮体、尿蛋白,以利于临床分型和排除酮症存在的可能,同时了解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③查,肝、肾功能。可掌握肝脏及肾脏的情况,给选择用药提供依据,因为当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宜使用的。④查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低的患者,需要适当使用调脂药物。⑤查血压和血黏度。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症和高血黏度是糖尿病病人的四大无形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了解血压和血液流变学状况,并给予适当处理。⑥查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较好的控制方法,所以决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之时再查眼底,必须主动了解糖尿病病人的眼科情况。即使眼底还没有什么改变,也可以留下一个初始资料,以供日后对比。⑦查身高和体重。对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很有帮助,有利于药物种类的选择,同时也给以后的体重监测留下一份基础材料,以供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