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和培养了现代医学大量的领军人物,流传了太多振奋人心的传奇故事。临床学习工作中每每看到读到这些,总如春风拂面般驱走所有的疲劳与倦怠,又似警钟长鸣鞭策自己漫漫学医路不断进取。孙伟老师此次组织我们学习医界相传的“协和三宝”,品读协和医事,让我们感悟协和精神所在。作为一个现代中医人,从“协和三宝”中,我领悟多多。 图书馆:在获取信息方便的今天,图书馆的意义在于营造学习的氛围,在于自我提升的鞭策,在于学无止境的内涵。 图书馆是“协和三宝”之一,是这家“医学院最重要的知识财富”。她的意义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广阔的信息来源,前沿的医学知识,无言的解惑之师,特别是在曾经的非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1943年毕业的黄宛教授,在上细菌学课时,抽到了这么一个问题,病毒的物理化学性质。当时这门课还没开始,什么是病毒都不清楚,又怎么知道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呢?他去问导师,导师就告诉他,到图书馆去如何使用文献资料。结果,他看了近十年的一百多篇文章,写出了一篇综述。张孝骞教授在世时,虽已是医界泰斗,但他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胜过一个正在求学的大学生。多少年来的星期天上午,他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在家的空闲时间里,他也总是读书。 反观自己,是否经常阅读书籍充实医学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在获取信息方便的今天,图书馆的意义在于营造学习的氛围,在于自我提升的鞭策,在于学无止境的内涵。除了图书馆文字知识的学习外,吴阶平教授的协和回忆文章中,有一节叫做“有准备的头脑”,处处做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而我是否在临床看似重复的工作中只知道按部就班而忘了从中学习,更不用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病例讨论的内容自己是否预先学习相关疾病知识,是否从中完善了临床思维? 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学无止境这句话再适用不过了。基础理论,中医和西医截然不同,却要在分别掌握两者的同时学会融会贯通。临床实践,同为诊断方法,中医望闻问切,西医视触扣听。深入提高,中医经典古籍和西医前沿科技都亟待挖掘。所以,只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让我们一直前行。而遇到困惑不解时,是否能向前辈们一样,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寻找答案,在求学道路上,我们所做的远远不够。 病历:当今医院临床工作,掌握现代医学是必需的,此时无论中医、西医,重要的是态度、工作和思维的严谨。 病历作为一份关于病人的医疗档案资料,它包括了疾病发生、发展、诊治的过程。只有对病情详细观察,对检查结果详加记录,并经过归纳、分析,才能写好一份病历。病历体现的是“三基三严”。三基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严是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方法。协和的严谨是上级医师“传、帮、带”,以身作则的氛围下“熏”出来的。 联系自己,在孙伟老师带领的肾内科团队氛围中,在上级医师的谆谆教诲下,虽然临床经验欠缺,病历书写不够完善,但始终牢记将病人置于首位。除早晚查房外,孙老师要求管床医师每天早上早到一刻钟查看自己床位的病人,常常会在早交班时询问早上有没有看过分管病人,值班时有没有看过重病人。对于交班只交床号,不交姓名、年龄、诊断,交班本记录不全、字迹潦草、署名不清等也是会受批评的,关键在于“严谨”二字。很多人批评中医不够严谨,个人不敢苟同。现代医学向微观化发展,细胞学、分子学、基因学,越精细越倾向严谨。但不能因为中医很多经典理论是宏观的,甚至融合道学、儒学、佛学而批判不严谨,思路不同,何能互相指责。 当今医院临床工作,掌握现代医学是必须的,此时无论中医、西医,重要的是态度、工作和思维的严谨。当然,在学习中医求知过程中,态度的严谨要求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中药不仅要知其主治功效,它的药用部位,生长习性,和其他同类中药的区别,历代医家如何评价,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两者是否相关,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索。 名教授和严格的住院医生制度:中医人常相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既是对医生的尊重,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晚年的吴英恺教授常探讨老协和的淘汰制、24小时住院医制、总住院医制。他回忆说,年轻大夫的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做实习医生负责20名住院病人的基础医疗工作,做助理住院医生要管理30~40名住院病人,每天既要早晚两次巡诊,还要有事随叫随到。此外每周上午参加3~4次手术,下午5次门诊,还要挤出时间上图书馆查阅文献和期刊。他说过去协和培养十个人,准能出两三个名医、名教授。 张孝骞、黄家驷、林巧稚……这些协和医学大家,除了接受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得到全面扎实的锻炼和考验外,无一例外的都具备“服务病人、奉献自己”的精神。内科大家张孝骞对临床医学的定位是“服务医学”,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医学虽属于自然科学,但却带有社会科学的成分。构成疾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因为人不只是生物的人,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素质。妇产科专家郎景和教授曾探讨“外科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当医生有了丰厚的哲学与人文底蕴的时候,便会有一种升华的感觉。这时,再追寻与反思医学或外科的目的,则不难理解,治疗(包括手术),显然并不总是意味着治疗某种疾病,而是帮助患者恢复个人的精神心理与生理身体的完整性;医患关系,也不意味着我们只注重疾病过程,更应该考虑病人的体验和意愿。 这让我想到曾经有一位发热待查的病人因为长期未能明确诊断,家属焦急多次多方面询问病情,乃至质疑干预诊疗方案,我作为管床医师对病人家属焦急的态度不能深切体会,而上级医师多次耐心的解释及安慰,给我做了良好的榜样。中医人常相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既是对医生的尊重,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精通医理,悬壶济世,更需道德高尚,心怀天下,这句话的口口相传,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伟大情怀,也勉励我们提高医术同时,不忘宽厚仁心。 裘法祖老先生曾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也记得医学生誓词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此次品“协和三宝”,读协和医事,悟的就是临床上好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服务病人的精神。每读临床医学大家传记都自惭形秽,向优秀的人、优良的团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于点滴中进步,努力成长为值得信赖的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