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使部分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到了基层工作,也因环境、条件和待遇较低而逐步流失。加上大部分青年中医师受西医观念影响较深,对中医理论信念动摇,不用中医思维看病,脱离辨证施治的根本原则,仅提供开中成药或按摩、理疗、拔罐等几种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对中医药治病的需求。建议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问题。 一是定向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建立免费定向培养和招聘中医药人才的制度和政府表彰与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要把定向免费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作为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重要举措,每年定向培养中医药专业大专生,为基层提供中医药专业从业人员。 二是优化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要引导各高等中医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开设适宜基层中医药需求的中医药专科专业,为基层培养中医药人才,如举办不同学制不同形式的定向培养班,改革入学考试、教学模式、教材、助学方式等,并改革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和就业方式,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三是加强在职、在岗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基层现有中医、中药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要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一批取得大、中专学历和最终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同时,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以稳定基层中医药队伍。 四是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要加大基层人才培养中医类课程设置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到县以下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培养基层医生,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面向社会招聘有相应资质的中医药人才,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充实基层队伍,建立起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稳定队伍的长效机制。 五是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遴选一批老中医药专家,采取师带徒的形式,为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 近年来,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大都数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什么苦,在就业的时候往往骄傲自满、眼高手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很多学生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心想进大城市的医院甚至是大城市中的三级甲等医院,小城市的医院、社区及乡镇基层医院则不予考虑,将挣钱的多少当做选择工作的唯一尺度。来自小城市或者农村的学生不愿回到基层去,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则更不愿到基层去。 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适时调整招生规模,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责任和职业荣誉感,自觉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狭隘的就业观念,树立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正确观念。政府应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制定灵活、优惠的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一是对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医院工作的医学生,扩大相关补贴范围,例如减免学费或助学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用于改善基层生活条件。 二是要为到基层就业的医学生开辟专门的晋升或交流渠道,保证在基层工作出色、成绩突出的医学生优先得到晋升和到上级医院工作的机会,如在各大公立医院招聘时参考目前公务员的招考制度,某些岗位要求一定年限的基层工作经验;定期从基层医院遴选优秀的医生到市级或者省级医院工作等等。 三是基层医院要加大对新进毕业生的继续教育投入,重视人才培养与人才结构对医院发展的长期效益,给毕业生创造一个快速成长的空间,迅速提高新进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以使广大到基层医院就业的毕业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干得好”。 2012年10月,上海市卫生局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中有关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下发了《关于启动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计划的通知》和《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计划实施办法》,并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 在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持下,经过多次座谈论证,听取意见,确定了办班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要求等,遴选出了30名活跃在中医临床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精英为首届学员。旨在通过“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2~3年的研修,打造一批具备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扎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各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技能的新一代名中医;同时成为既能解决中医临床疑难问题,也具备创新思路、组织领导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中医药领军人才。 创新课程体系 研修班围绕“海上名医”、“领军人才”特点,确定了“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的办班宗旨,提出“厚基础、博文化、会新知”理念,设计了“经典理论研读、临诊经验传承、人文知识学习、社科知识拓展”四项内容,意在通过精读中医经典理论,提高中医理论素养和中医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员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从而增进对中医学的领悟能力;通过拜师、游学等临床实践,提高对中医各种流派、学派的认识,吸纳百家之长、丰富临床经验。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社会学和其他知识,拓宽视野,挖掘潜能,激发领导力。 在教育方法上采取“集中授课、名师指导、游学拜师、参观考察、自学自悟”等形式。为学员提供“专业学习与人文社科学习相结合、深度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跟师学习与交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自悟相结合”的平台。 传统仪式拜师 经过历时8个月的筹备,2013年6月16日,“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隆重举行。会上举行了隆重拜师仪式,30名学员齐诵拜师词、赠拜师贴,并向导师赠送礼物、行鞠躬礼。导师们回礼,并在横轴上盖章,正式收徒。拜师仪式承载了中医教育魂脉。师承名老中医,弘扬中医精髓,再现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师承教育模式,这预示着本次研修班也将秉着“传承国医、发扬国粹”的宗旨,在中医师承教育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模式全方位打造一批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 开班典礼结束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历史学家熊月之先生主讲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近代上海城市特质研究”,以独特的视角解读“海派文化”。 考察文化发源地 6月25~29日,“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赴浙江余杭良渚文化村开展了首次外出考察。 在5天时间里,学员聆听了三场台湾文化名人《道德经》专题讲座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谈“如何进行文化研究”、“以文化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学者不同于寻常学院风格的讲座内容和形式让学员们的思维得以进一步开拓,深切感受到中医应当博采众方、融会贯通,才能开拓创新;社科院教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严密的思维等让学员印象深刻,激发了学员对文化学习的浓厚兴趣。 理论学习之余,学员们参观了良渚博物院、余杭浙江山水博物馆和余姚河姆渡博物馆。学员们通过参观,了解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在赞叹出土文物的精美之余,更感叹于距今5000~7000年间的远古社会生产力的先进性及其所孕育的深刻文化内涵。学员们还参观了青春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胡庆余堂博物馆,赴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学校建设、医院建设、学科特色建设、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等问题的交流讨论。 重读中医经典理论 8月19日~11月8日,研修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理论学习,由“中医经典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科”及“其他拓展内容”三大模块组成。中医药经典理论设置了“金匮”“伤寒”“内经”和“各家学说”四门课程,组建了“领衔主讲+嘉宾+课程助理”的教学团队,采用“经典导论+案例分享讨论与点评”的教学模式,以新的视角解读中医四大经典的真意和原意,通过对中医经典进行提炼,激发学员对自身经验的反思。 作为学习成果展示,研修班组织了“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学员不仅就“中医治未病”“异病同治的再认识”“调脾胃乃医中王道”“活血化瘀的再认识”四个主题做了专题报告,还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讨论分享,最后由教授进行点评。 提升中医人文素养 人文知识学习开设了“四书五经”、“易经”、“中国古代哲学史”和“古诗词鉴赏”四门主干课程,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知名教授授课。通过对国学经典的重新诵读,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智慧精髓,用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医学,提高中医人文素养,增进对中医学的领悟能力。 同时,还开设了一系列的人文拓展讲座。如:“国学”“书法”“摄影”“儒、释、道”“红楼梦研究”“古琴艺术欣赏”“冲突应对”“中药药材的鉴别”“五运六气”等等。这些人文讲座极大地提高了学员们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其中的“摄影”课程,培养了学员欣赏周边事物的独特视角和深层次理解生活的能力。作为学习成果展示,研修班还举办“医眼看世界——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摄影艺术作品展”。 研修班还组织学员早上练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通过3个月的学习,学员深刻领会到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中医学之间的文化渊源。 研修班还充分利用校外平台和教学资源,组织学员参加各种人文讲座。如:上海科技馆科普大讲坛由杨福家教授主讲的“科技与文史”讲座;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钱文忠教授主讲的“中国旅游的文化特色”讲座等。 拓展训练提升领导力 为了拓展学员的领导能力,提高领导技巧,研修班与上海市委党校联合对学员进行了“媒体沟通能力培训”和“提高压力应对和心理调适能力培训”。以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重大突发事件作为案例,让学员进行现场新闻发布、答问及电视直播访谈,并请专家学者现场点评。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这一引入案例式、互动式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新颖,突破了书本理论教授的传统模式,学员很容易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快速掌握应对媒体的沟通技巧,学员大多很感兴趣,反馈良好。 “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开班至今已半年,“继承创新、海派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专家教授表示内容的安排符合中医药领军人才的成长需求;学员们纷纷表示,能从繁忙的临床工作中,重读中医经典理论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中医临床思维和创新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