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把寻找致病源的目光投射向微生物中的细菌之后,抗菌药物亦应运而生。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青霉素之后,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也不断面世。这些药物就好像能进行点射的武器,作用明确而精准,可以对致病细菌实施“斩首”。然而,细菌性疾病并未由于抗菌药物的出现而消亡,反而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困扰,并且出现了超级耐药的细菌。
抗菌药物对细菌性疾病力所不逮的原因之一是生物膜的存在。生物膜是细菌为适应环境利于生存的一种群居生活现象,包括了细菌的黏附、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通俗地讲,生物膜就是细菌为了更好地生存,通过分泌一些大分子物质将自己与其他细菌“勾连”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因其独特的多细胞结构、自分泌的胞外多糖的屏障作用及缓慢生长等作用机制,生物膜成为了引起临床各类持续性慢性感染的重要成因 。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王毅博士等历经3年多时间,近期完成的一项实验室研究发现,现代化中药痰热清注射液可以“破壁”细菌生物膜,找到了中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密码”。痰热清注射液是由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国家中药二类新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方,按照中药指纹图谱等一系列现代化工艺生产而成;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抑菌、抗病毒、解热、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可用于各种急慢性肺炎、支气管炎、肝炎、胆囊炎、病毒性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实验以青霉素为对照,运用微孔板检测法、荧光染色、扫描显微镜、透射显微镜等手段,探讨了痰热清及其5种主要药物单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膜形成过程和成熟生物膜的影响。
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成熟的金葡菌生物膜,青霉素失去杀菌作用,而痰热清仍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推测是痰热清破坏了生物膜结构,使得药物能够渗透到生物膜内,起杀菌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猜测,研究人员通过检测经药物处理后的滤膜(滤膜上有成熟生物膜)的抗生素的渗透量的多少,来间接反映痰热清对生物膜结构的破坏,发现经痰热清处理后的生物膜的抗生素渗透量增大,而对照组和青霉素处理组检测不到抗生素的渗透。
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实验结果表明青霉素、痰热清和熊胆粉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总生物量和活菌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对肺炎克雷伯菌,痰热清和熊胆粉对总生物量和活菌量均有影响,而青霉素和痰热清4混液只对总生物量有影响,但对活菌量无影响,说明了在痰热清中其主要作用的单配液是熊胆粉。为进一步观察痰热清的作用,研究人员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痰热清组克雷伯菌生物膜细菌外基质减少,细菌不相互聚集,呈散在分布;熊胆粉组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减少,菌体在扫描电镜下密度分布不均一,细菌表面外基质减少;其余四味药物混液组基质增多,细菌相聚集,生物膜厚度增加。再一次说明痰热清中起主要抗生物膜作用的是熊胆粉。
研究人员认为,痰热清的起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熊胆粉中的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二者的分子结构式和表面活性剂胆固醇的极为类似,而且胆固醇有表面活性,由此猜测此两种成分可能是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人员通过测定发现,痰热清注射液比痰热清4混液的表面张力小8.56mN/m,说明了熊胆粉的确降低了表面张力。而以往也有研究证明表面活性剂在抗生物膜方面有有效,因此痰热清可能是由此起作用的。
数千年来,我国人民一直用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且未见有抗中药的耐药菌出现。中药的抗菌作用具有独特的特点,多种成分的配伍组合是抗生素所不具备的优势。“破壁”细菌生物膜,中医药前景看好。(赵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