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宽/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潜阳息风祛痰化淤
治疗眩晕验案2则
案1 艾某,男,69岁。2010年3月28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头晕肢麻5年,加重2个月。15年前检查出高脂血症,未重视。5年前出现头晕肢麻,做多项检查,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给予辛伐他汀,未坚持治疗。近2个月因烦躁易怒使头晕加重,来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求治于周宝宽主任医师。
诊见:头晕、头重如蒙,呕吐痰涎,肢体麻木,血压140/85mmHg,心率84/分,心音钝,律齐,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改变;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诊为眩晕(动脉粥样硬化,心脑供血不足)。
辨证:痰淤互结。
治法:祛痰化淤,通络止眩。
方药:自拟息风祛痰化淤止眩汤。
药用:葛根50g,天麻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制半夏10g,陈皮15g,竹茹15g,栀子10g,淡竹叶15g,地龙15g,鸡血藤15g,牛膝15g,红花10g,秦艽15g,郁金10g,炙甘草5g。水煎服,200ml,2次/天。
二诊(4月4日):上方用7剂,眩晕明显减轻,痰涎减少,二便通调。效不更方。
三诊(4月18日):上方又用14剂,眩晕消失,肢麻明显减轻。上方去半夏,加北沙参10g,木香15g,枳壳15g,泽泻30g,又服2个月,血脂降至正常范围,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饮食劳倦,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年老体虚,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进而形成痰淤互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扰脑络而发为眩晕。治宜祛痰化淤,通络止眩。
方中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止眩;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为治眩晕要药;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有止眩及消除烦躁易怒之功; 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可治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制半夏、陈皮、竹茹化痰;栀子、淡竹叶清心泻火;地龙、鸡血藤、牛膝、红花活血化淤,通络;秦艽祛风 湿,通络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案2 卢某,男,61岁。2010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头晕、头痛、耳鸣10年。高血压、高脂血症10年,血压在160-140/100-90mmHg之间波动,不规则服用降压药,头晕、头痛持续存在,饮酒、发怒后加重,经多家医院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来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求治于周宝宽主任医师。
诊见:血压160/100mmHg(未服降压药),心率90/分,心音亢进,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头晕、头痛、耳鸣,面部潮红,急躁易怒,肢体发麻,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细。诊断为眩晕(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辨证:肝阳上亢,气滞血淤。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通络止眩。
方药:自拟平肝潜阳止眩汤。
药用:葛根50g,天麻15g,生石决明30g,生牡蛎30g,紫贝齿20g,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墨旱莲20g,女贞子20g,山药20g,秦艽15g,鸡血藤15g,牛膝15g,竹茹15g,陈皮15g,炙甘草5g。水煎服,200ml,2次/天。
二诊(4月28日):上方用7剂,眩晕、头痛明显减轻,血压150/95mmHg。守方继服。
三诊(5月12日):上方又用14剂,血压140/90mmHg,眩晕止,偶有轻度头痛。上方继续口服。
四诊(5月26日):上方又用14剂,头痛、耳鸣消失,血压130/85mmHg。上方去竹茹、熟地黄,又服21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