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风,除了饮食控制外,往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以控制病情。现就痛风药物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几个误区介绍如下:
误区一: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因为注人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二: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长期服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有些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避免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
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属抗痛风药。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慢性病变的发生,故主要适用于慢性期痛风。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剧痛,对终止急性发作也无效。急性发作时单独应用,血尿酸可进一步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病情会因此加重。
误区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为消除急性炎症反应,解除疼痛,一些痛风急性发作病人常会服用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属于对症治疗,并非对因治疗。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除严重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因此,一巳急性发作过后,应快速减药,短期内停药。
误区四:一旦尿酸增高就服降尿酸药。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临床上仪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降尿酸药物治疗,因为降尿酸药物都有副作用。高尿酸血症病人需定期随访和复查。如有明显的痛风家族史,尿酸增高得非常明显,或者已出现临床症状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即便已有一两次痛风急性发作,也不一定马上就需要药物控制。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发作,或有痛风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显著升高者方需要用药控制。
误区五:肾损害者仍继续使用排尿酸药。痛风利仙虽为特效降尿酸药,但毕竟还届排尿酸之列,与丙磺舒一样,均通过肾脏促排,使尿中尿酸增加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一方面,尿中尿酸增加可诱发尿酸性肾结石,这对痛风病人不利。另一方面:如痛风已发展到有肾损害的地步,利用外力来促排,收效也甚微。因此,痛风利仙仅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的病人。对于年龄大于60岁、有可疑尿路结石者也应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