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67岁,会诊病例。
1989年9月15日初诊。主管医生介绍病情:患者7日前入院,发热腹痛,泄泻每日达10余次,大便中夹有脓血,有明显里急后重,入院诊断为痢疾。从入院第三日开始,患者大便下鲜血明显增多,日下达10余次以上,发热持续不退,腹痛里急后重感。诊断为中毒性痢疾。由于大便所下鲜血甚多,且发热较甚,热势持续在39℃以上,故转请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一身发热,胸腹部热炽如火,口干多饮,心神烦乱,躁扰不安,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无华。询大便所下纯是鲜血,并有紫红色血片,日下十余次。大腹部疼痛微胀。察其舌,舌色鲜红而无苔,全舌竟状如血染一般,且光亮少津;口唇亦鲜红,状如胭脂;脉细数而疾。
辨证:热伤营血疫毒痢(中毒性痢疾)。
治法:清热凉血养阴。
主方: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处方:犀角粉6克(冲服),白芍3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玄参15克,麦冬30克,地榆炭20克。5剂,水煎服。
1989年9月20日二诊:患者大便下血明显减少,发热亦随之减退,已在37.5℃~38℃之间,口干心烦明显好转。腹痛及里急后重感亦明显减轻。舌红无苔,但已非血染之状,脉转细数。血热大减,阴液已复,继以原方去玄参,加白头翁,清热凉血止痢。
处方:犀角粉3克(冲服),白芍2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麦冬20克,地榆炭20克,白头翁15克。5剂,水煎服。
1989年9月25日三诊:大便下血已止,便中已无脓血之物,腹痛及里急后重已然消除。但口中尚感干渴,精神疲乏,舌红无苔,脉细略数。此热邪已去而胃阴未复,宜养胃阴,拟益胃汤加白芍以收功。
处方:玉竹15克,沙参15克,麦冬20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10剂,水煎服。
按:此证全舌鲜红无苔,光亮少津,舌上如血染,可称是“胭脂红舌”,临床实在罕见,古人亦无此称述。《舌鉴辨正》曾载一种“红星舌”,谓“全舌纯红,而有深红星点,乃脏腑血分皆热。”彼此相较,此虽未见深红星点,但其全舌纯红,无苔少津,且红色极鲜,无疑为血分热甚,阴液欲竭之兆,故急以凉血、增液之法治之,是以捷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