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专家昨日在蓉呼吁:艾滋病女性感染人数飙升,希望社会各界予以重视
目前,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前几年的9∶1变为3∶1,女性感染所占比例的猛增,使得艾滋病专家们忧心忡忡,“妇女与艾滋病”也成为昨(7)日在蓉召开的全国“艾滋病工作网络”第九届年会的主题。
昨日,4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艾滋病专家、“艾滋病工作网络”会员等齐聚成都,他们将围绕“妇女与艾滋病”和“艾滋病的反歧视”展开为期3天的研讨交流活动。本届年会主办方———“艾滋病工作网络”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张孔来表示,四川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绩居全国第五位,西部第一位,他们特地将年会安排在成都。
纵深分析
女性感染者飙升四大成因在昨日上午的发言中,福特基金会项目官员李文晶、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杨翌博士等都提到这样一个话题:在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为什么会上升得如此之快?据李文晶分析,女性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社会角色扮演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女性逐渐成为感染者中的弱势群体。
李文晶说,男性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性暴力,由此增加了她们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其次,男女在经济上不平等,一般来说,男性的经济收入高于女性,这就对一般女性而言,使得她们在要求性伴侣忠诚或者要求性伴侣使用安全套,使自己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病时处于劣势。女性受教育程度低于男性,获得的预防信息自然少于男性;女性在中国社会中总是扮演一个“照顾别人”的角色,“即使自己有病也不去看医生,而宁愿拿钱给丈夫买烟买酒”。
根据杨翌博士的一份“反歧视报告”,1993年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为75∶25,而到了2001年,比例变为52∶48,女性占到了一半左右。在中国该比例也上升很快,目前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前几年的9∶1猛增为3∶1,在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2.6∶1。
潘绥铭今天谈“情”说“艾”
早报讯 (记者兰俊实习记者谢璐)昨(7)日,“非常教授”潘绥铭来了,但不是来蓉“卧底”,而是参加在蓉举行的全国“艾滋病工作网络”第九届年会。
脸上总是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严肃时却又令人不敢看他的眼睛,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潘绥铭教授,是特邀来蓉作为年会的主要发言人,今日上午他将作“妇女与艾滋病”的专题发言。
潘绥铭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性学会副秘书长,卫生部预防性病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研究方向是性社会学、性人类学和性别研究等。1985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开《外国性观念发展史》课,从1997年起,他多次只身闯入娱乐场所考察,完成了《存在与荒谬》专著,《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曾以“教授卧底曝光性产业”为题加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