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属于中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阳”、“中风”等范畴。病位主要为肝、肾两脏,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当肾精不足,肝失柔顺,脾失健运,心失所主,可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痰瘀内生,风火相煽,气机升降失常而发为本病。肝属风木,主升主动,阳亢风动,风火上扰清窍,故眩晕耳鸣,头胀且痛。肝火扰乱心神,故烦躁易怒,脑怒则引动肝阳,故眩晕常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或加重。体质的阴虚阳亢是本病的基本病理;肝肾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今录一病例以说明。
典型病案
刘某,女,33岁。2012年6月4日诊。主诉:头晕4年余,加重10余天。现症:头晕已4年有余,间断反复,头晕时血压升高,因病情尚可忍受,一直未就医。10天前因生气着急后出现头晕,伴记忆力下降,夜眠差,面红,心烦,口苦,多梦易醒,纳差。患者平素怕冷畏寒,情绪急躁,每遇阴天则全身酸软乏力。舌红苔黄,脉弦。血压170/100毫米汞柱。患者高血压病史。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为法。处方:全蝎6克,菊花15克,川芎10克,细辛3克,羌活10克,蔓荆子10克,天麻20克,钩藤30克,生龙牡各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头晕,太阳穴痛,苔有腻象。加菖蒲30克、陈皮6克、砂仁6克,7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间断头痛,加羚羊角1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7剂后诸症消失,血压140/90毫米汞柱。
按:此患者平素血压高,诊时头晕头胀,面红,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情绪不良加重,此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气郁滞,气郁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方中菊花、川芎、细辛温凉并用,清肝泻火,而能直达脑窍,清利头目;天麻、钩藤、生龙牡镇肝息风,生龙牡还可安魂镇惊,治失眠多梦;全蝎息风通络,乃治风要药;羌活、蔓荆子祛风止痛;菖蒲化浊开窍;羚羊角为治头痛经验用药;陈皮、砂仁、香橼、佛手合用有健脾理气,疏肝解郁之效。全方以平肝潜阳为主,化浊解郁开窍为辅。病证相合,故药后症减。此法适用于素体阳盛,肝阳上亢,或因长期优郁恼怒,气郁化火,肝阴暗耗,风阳上扰,而为眩晕。《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华岫云按说:“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上说可作参考。
陈宝贵指出,肝阳上亢之肝风内动证处方用药亦可用张锡纯先生镇肝息风汤,处方及加减详见《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不复述。根据陈宝贵的治疗体会,认为高血压如治疗得法,初期高血压大部分可以治愈,中期高血压亦有部分治愈,大部分临床症状可缓解,继发性高血压需结合原发病治疗。辨证处方同时可参考以下加减:高血压顽固不退者,酌加加生龙骨30克,菊花15克,白蒺藜15克,钩藤15克;胆固醇高者可加茺蔚子15克,夏枯草10克,焦山楂15克;脉压差小者可加生地15克,丹参15克;动脉硬化者可加龟板15克,天冬12克;高血压病所致的头痛、头晕长期反复发作者,治疗上宜从“久病入络”、“无痰不作眩”考虑,依证使用“搜风剔络”、“化痰浊”的中药,临床上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