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催眠术,人类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实践与研究。有了相应的理论、学说。催眠术,就是催眠师运用暗示的方法,使接受催眠者进入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不是睡眠的状态中。 而在那种状态──即催眠状态中,被催眠者能够进一步有力地接受催眠师的语言暗示。可以说,到了完全听从指示的状态。 当催眠师把一块冰放到被催眠者的手臂上,却用语言告诉(就是暗示)他 :在用烙铁烫他。结果,后者的手臂上就出现了烫伤。 当一个人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催眠时,就是自我催眠。我们在这里无意叙述有关催眠术、自我催眠术的详细内容,那在许多催眠术的书籍中都能读到。我们主要是将气功以及类气功现象与催眠术、自我催眠术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我们的研究角度。催眠术,自我催眠术,是使用暗示、自我暗示的最典型情况。气功现象与催眠术、自我催眠术的对比,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在气功与暗示的对比中就涉及到。然而,催眠术,自我催眠术,确确实实是使用暗示、自我暗示最集中、最典型的情况,将气功、类气功现象与之比较,是极为有益的。
一,气功与催眠术
催眠分他人催眠与自我催眠。我们一般将他人催眠也简称为催眠。气功与类气功现象中,到处是催眠术,或者某种程度上的催眠术。
△催眠术中,催眠师一般要借助一个安静的房间,要有素静舒适的布置 ,柔和的以至朦胧的灯光,也即需要一个催眠的环境。就是说,催眠室本身就应具有暗示、催眠的力量。这在气功、类气功现象中亦是如此。看看许多宗教活动中,巫的活动中,请神、降神的活动中,气功修炼中,都对环境有某种设置。这是“环境暗 示”。
△催眠师一般会身着干净、素洁的医生服装,这是服装的暗示。他会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可信赖的形象。这形象不仅由他的服装、表情、言行、 语调、待人接物的态度构成,而且,更主要的由他的医疗技术、威望、医德的崇高、种种“先声夺人”的形象因素构成。这一切就具有暗示力量,催眠力量。可谓“形象暗示”。这在气功、类气功现象中完全如此。有的有名望的气功师一出现,就使有些敏感型人进入了恍恍惚惚的气功态。
△催眠术实施之前,催眠师往往要对接受者做“心理准备”工作。如消除对方对催眠术的疑虑、忐忑、不安,消除对方对催眠师的一切疑虑,讲解催眠术的作用、益处,等等。使对方在心理上完全放除一切障碍,完全相信,完全接受。这样,就是最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对方就从根本上放松了身心,就从根本上调整好了与催眠师的配合状态。有时,这种心理准备的讲解工作是最重要的。催眠术的成功与否,催眠术的高低,常常在这个看来次要,其实最主要的环节。催眠师催眠术的高低,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心理准备”工作,善于使对方解除“警戒”、“不信任”、“怀疑”、“对立”、“抵抗”、“恐惧” 等等心理防范,完全放松下来,完全把一切都“交付”给催眠师。催眠术的高低,首先是取得对方信任的能力的高低。心理准备工作做好了,往下的催眠常常是轻而易举的。心理准备工作没做好,是催眠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们考察气功与类气功现象,就会发现很多有水平的气功师或者宗教领袖,法师,他们都特别善于做这种心理准备工作。有的气功师在给病人治病时,常常是大段大段地讲气功原理,讲气功效用,不厌其烦地举例,都是为了使对方做好心理准备,解除其对气功及气功师的顾虑,达到对气功的相信,对气功师的虔诚,心诚则灵,往下的一切气功过程才起作用。
至于佛教修炼中讲的“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嗔,戒妄语,戒酒 等,更是大规模的、广义的心理准备。“戒”了,身心就清静了,就放松了 ,就从根本上做好了进入状态的准备了。关于这里“戒”的奥义,我们往下在破译佛教时还要深讲。
△ 催眠师开始实施催眠术,其主要的就是依靠口头语言的暗示作用。具体的催眠方法很多,如“放电法”、“凝视法”、“抚头法”、“手触法” 、“感应法”,等等,但其根本的就是运用口头语言的暗示,有的再适当配合动作语言的暗示。如“抚头法”,即催眠师用手轻轻按抚受术者的头部,并结合相应的语言暗示。
如“手触法”,即催眠师用手指触及受术者的身体某些部位,并结合上相应的口头语言暗示。如果与气功进行对比,它们的相同之处十分明显。
第一,在气功活动中,气功师也常用口头语言进行暗示,而且其基本原则就是要使对方身心完全放松下来。放松,是气功师与催眠师都采用的基本方法。气功反复讲松静,讲松弛,讲放松。这是再普遍不过的了。
第二,放松身心,主要是为了达到放松理智,放松知觉。在气功中,常常还应用以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即让学习气功的人,或接受气功治疗的人意念守身体某一部位,或是脐下丹田穴,或是小腹,或是两眉间,或是听自己的呼吸,等等。这都是为了使人真正松静下来,从而进入气功态。用这种气功的眼光看看催眠术,那么,发现手段完全一样。凝视法,无论是凝视一点灯光,还是一个什么东西,都如同气功中的意守一部位。都是以一念代万念。从而进入无念状态。催眠术中的“抚头法”、“手触法”,其本质也是这种“以一念代万念”。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某一部位,某一事上,然后反复地配以简单的语言暗示。
第三,催眠术有遥距催眠法。也就是催眠师对一个曾当面接受过自己催眠的人,约定在某一时间,以什么方式,隔着远距离对对方实施催眠,隔多长时间解除这一催眠。受术者只要在约定时间内,按催眠师的要求放松自己,做好心理准备,静静地接受遥距催眠,结果同样可以进入催眠状态。过了约定时间,他又同样会醒来。
这个时间中,催眠师根本不在场。甚至,催眠师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催眠操作。一切都是“预先约定”在起作用。一切都是受术者对催眠术的信任在起作用。一切都是受术者的“心理作用”。他可能以为催眠师在遥距对他催眠。这种遥距催眠能够揭示相当一些所谓气功遥诊,遥治,即遥距发功治疗疾病的奥秘。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说:真正精通催眠术又熟悉气功的人,一定会做到两件事,一,从催眠术的角度发现气功中的许多“催眠”实质;二,极大地发展、丰富我们的催眠术。因为,气功中的许多方法,确确实实是更高妙 、更有效、更方便、更能广泛实施的催眠术。
△ 催眠术的实施,要使受术者进入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那是一种最容易接受暗示的状态。即催眠状态。气功师也要引导对方进入恍兮惚兮的气功态。这恍兮惚兮的气功态,就在一定意义上类似催眠态。气功态中的人,同样处于最容易接受暗示的状态 。把气功态与催眠态对比考察,是非常有意思的。
△催眠术中很注意受术者的感受性的强弱、高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生心理条 件的人对催眠术感受性是不一样的。如女性比男性感受性强。等等。如果,我们把不同人的感受性的高低强弱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这与对气功的感受性强弱基本是一致的。如果再与接受特异功能开发训练的感受性相比较,又会发现,还是基本一致的。如女性比男性强;敏感型人比迟钝型人强;服从型人比领导型人强;艺术型人比数理逻辑型人强;等等。接受催眠,接受气功治疗,接受特异功能开发训练,这在本质上是有相通之处的。
△当催眠师使受术者进入催眠态后,其就开始真正对他进行暗示影响、 暗示治疗了。这时,受术者是很充分地接受指令的。气功师在诱导对方进入恍兮惚兮的气功态中后,他的语言诱导也就真正开始了调整对方身心,治疗对方疾病的程序中。中国有许多气功师用气功报告来为众多的人集体治疗疾病,其中的奥妙之一,就是催眠术的原理。总结这些气功师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丰富发展催眠术的理论及实践, 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佛教的讲经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催眠术。当听讲的人在虔敬松静中进入恍兮惚兮的状态时,那慈悲为怀的、超脱生死为境界的经文就开始对他们进行了有力的暗示。这对于调整对方心理、生理,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许多宗教活动,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集体催眠术。
△许多巫的活动中,他对人念咒,实际上也是再施某种催眠术。
总之,催眠术,气功,类气功现象中,共同之处,就是施术者通过暗示手段,使对方放掉各种理智,各种执着,各种杂念,各种顾虑,而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恍惚的状态,理念不加控制的状态,一种容易接受暗示影响的状态,这时施术者就继续以语言来暗示影响受术者。而最后产生的效用,有时是惊人的。这也是许多宗教魅力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说,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也即气功、类气功现象与催眠术 相同、相似的一方面。还有相异的一方面。那里含有更重要、更深刻的东西。我们在这里略提一下:
△释迦牟尼在灵山上讲经时,曾拈花示众,众皆默然不解,唯迦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讲:“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所谓“拈花微笑”的典故 。这是禅宗最最起始的、代表的“公案”。释迦牟尼没有讲任何话,就把禅宗之法传授给了迦叶。这就不是我们的催眠术能够解释的了。也不是我们一 般的暗示学说能解释的了。
△也许聪明的朋友会问:“拈花示众”,不可以看成是一种形体语言的暗示吗?我们说,当然可以。但是,这种简洁的、高级的暗示,其内部机制是什么?这也是我们已往的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的。我们在这部著作中将开展这一工作。
△ 有的朋友会想到佛教禅宗的“以心印心,心心不异”的说法,即所谓 “心心相印”。那是什么?那里更看不到暗示与催眠之处了。为什么可以“ 以心印心”?是思维传感吗?我们说,朋友们可以暂且这样认为。仅就思维传感而言,这种特异功能,这种气功功夫,就完全超出了现在的暗示学、催眠术。
△气功师可以直接发功、发气治疗病人的疾病,完全没有催眠暗示的手段在内。
△气功师、特异功能者可以意念致动,可以对非生物发功施加特异影响,佛教、道教中许多高功夫师的法术,某些巫的法术,可以说,都是远离暗示与催眠术的。这里的奥妙,我们以后将一步步破译。
以上文章为网络网络转摘,不代表本站观,仅供阅考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