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后,在较高的气温下,易患“热伤风”。“热伤风”病人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肺系症状,但头痛、头晕及胸闷、恶心、四肢困倦等脾胃病变更为多见。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以感受湿热为主,治疗原则应以散热化湿为主。应该指出的是,很多人误以为“热伤风”是内火太大,就随意找寻各类败火药自行服用,此种作法是十分不妥当的。
实际上,临床热伤风多热盛夹热,治疗时必须加以明辨。暑夹热者,多见头痛、头胀、皮肤灼热、全身无汗等。暑夹湿者,常见舌苔白腻、胸闷、不思饮食、肢体倦怠等症。对此两类不同的临床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暑热为主者,宜用清暑解热法,常用药为香薷(3~5g),鸡苏散(10~12g),大豆卷(10g),粉葛根(3~5g),藿香(6~10g)等。暑湿盛者,宜用芳香化湿法,常用药为藿香(6~10g),佩兰(5g),苍术(6g),川朴(6g),焦楂(10g),神曲(10g),鲜生姜(二片)等。上药每剂煎取100~200ml,分2~3次口服,症状较重者可日服二剂。如患者较多,可每剂煎成500ml,灌于热水瓶内,每次30~50ml,每日数次,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简便方法还可用中成药清瘟解毒丸和银翘片并服。如果热伤风伴吐泻症,可加服霍香正气水;若兼有发热尿少,可并服六一散;倘身热无汗,可用葱白煮汤送药。(时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