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氏云∶痘 烂之症,因当发散而不发散,则毒瓦斯闭塞,以致喘促闷乱。不当发散而误发散,则毒随阳气暴出于外,遍身皮肤溃烂。治宜调脾胃进饮食,大便调和,荣卫健旺,毒瓦斯自解,而无目赤咽痛,口疮吐衄等症。窃谓前症若发表过甚,大便自利,急用理中丸、豆蔻丸,以救其里。亦有痘疹,如蚊所啮而色黑,乃危症也。若大小便秘结烦躁,用山栀子汤, 猪尾血调脑子治之,自利不食者不可用。盖毒发于表而妄汗之,则腠理开泄,荣卫益虚,转增疮烂,由是风邪乘虚变症者有之。若毒根于里而妄下之,则内气愈虚,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胜水,变黑归肾,身体振寒,两耳尻冷,眼合肚胀,其疮黑陷,十无一生,治者审之。 一小儿患此,发热作渴,手足并冷,此脾经热毒,先用泻黄散五分,又用七味白术散而愈。 一小儿患此,但恶寒发热、体倦头痛,人迎脉大于寸口二三倍,此风邪外伤,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蔓荆子,愈而自靥。 一小儿患此,口舌生疮,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内热耳,用五味异功散,议论不一,犹豫未服。翌日,腹痛口噤,余用前药,更加干姜,一剂诸症稍缓,再剂而愈。 一小儿患此,或痒或痛,发热口渴,先用白术散,次用补中汤而愈。后因作课劳心,发热头痛,痘痕 赤。用补中汤加蔓荆子,及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患此作痛,喜饮热汤,发热恶寒,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外假热也,用补中汤加参、 ,各三剂四剂而愈。 一小儿患之,多在两胁,时发寒热,此肝经之症,用加味逍遥散而寒热退,又二剂而胁痛止,及立效散而痊。 一小儿患之,作渴发热,额间为甚。此心经有热,先用导赤散,母服渐愈;又用柴胡栀子散,敷三黄散而痊。 一小儿患之,发热作渴,面目多白,尺脉数而无力,此禀足三阴虚也,用地黄丸、补中汤寻愈。毕姻后,患瘵症,服黄柏、知母等药几危,余仍用前药而痊。 一小儿患此,体倦恶寒,此脾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数剂而愈。后因饮食停滞,发热而痘痕复赤,先用陈皮、参、术、神曲、山楂消食,仍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而愈。若误用败毒之剂,决不起矣。 一小儿痘愈后因劳,痘痕作痒,搔破脓水淋漓,面色皎白,脉浮大按之如无,余用补中益气汤渐愈。或云∶先攻其邪,而后补之。乃用消风散,变 ,汗退场门噤而死。惜哉! 山栀子汤 治痘疹及 毒状如蚊蚤啮毒盛黑色者。 栀子仁(一两) 白藓皮 赤芍药 升麻(各一两) 寒水石 甘草(炙。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柴草。 三黄散 治疳热生疮,脓水浸淫,脓流处便湿烂。 松香 五倍子 黄连 黄丹 海螵蛸(各一钱) 轻粉 雄黄上为末,用莹肌散煎洗,渗之干者,香油敷。 豆蔻丸(方见泄泻切牙) 柴胡栀子散(即柴胡清肝散) 五味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寒战切牙) 加味逍遥散(方见欲靥不靥) 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 七味白术散(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泻黄散(方见靥后发咽痛) 导赤散 立效散(二方见风邪搏于肌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