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症外相似而治法不同,虚损者,阴阳两虚也,劳症者,阴虚阳亢也,故虚损可用温补,若劳症则忌温补而用清补也,两症辨法不必凭脉,但看人着复衣,此着单衣者为劳症,人着单衣,此着复衣者为虚损,劳症骨蒸而热, 虚损营卫虚而热也。 方用 当归 柴胡 陈皮 栀子 甘草( 各壹钱) 白芍 花粉( 各贰钱) 水煎服。 凡肝木郁者,此方一剂即快,人病发热,有内伤外感, 必先散其邪气,邪退而后补正,则正不为邪所伤也,但外感内伤,不可用一方也, 外感发热方见前. 方用 熟地( 壹两) 地骨皮 人参 麦冬( 各伍钱) 白芥子 山药( 各叁钱) 白 ( 壹钱) 五味子( 参分) 水煎服。 凡人右寸脉大于左寸, 即内伤之症,不论左右关尺脉何如,以此方投之效验。 凡人饥饱劳役,内伤正气,以致气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饮食不能运动, 往往变为劳瘵,盖疑饮食不进为脾胃之病,肉黍之积,轻则砂仁、枳壳、山查、麦芽之品,重则芒硝、大黄、牵牛巴豆之类,纷然杂进,必致臌闷而渐成劳矣, 若先以升提之药治之,何至于成劳, 方用 人参 柴胡 陈皮 甘草( 各壹钱) 升麻( 三分) 黄耆 白 ( 各叁钱) 水煎服。 凡人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药 山萸 白 ( 各伍钱) 茯苓( 叁钱) 升麻( 参分) 肉桂 五味子 车前子( 各壹钱) 水煎晚服。 此方纯是补阴之药,且有升麻以提阴中之气, 又有温湿之品以暖命门而健脾土,何至溏泄哉。 [ 此症每至腿脚发踵, 稍多饮食即便蛔虫,乃脾阴虚陷已极,方宜加入干姜、乌梅] 此肾水虚兼感寒,或肾水亏竭,夜热昼寒,若认作阳症治之,则口渴而热益炽, 必致消尽阴水,吐痰如絮,咳嗽不已,声哑声嘶,变成劳瘵,法当峻补其阴, 则阴水足而火焰消,骨髓清泰矣,方用 熟地 元参( 各壹两) 山萸 地骨皮 芡实( 各伍钱) 五味子 麦冬 沙参 白芥子( 各叁钱) 桑叶( 拾肆片) 水煎服。 此方治阴虚火动者神效。 方用 肉桂 柴胡( 各壹钱) 熟地( 壹两) 附子 白 人参( 各叁钱) 水煎服。 二方治阴之中,即有以治阳,治阳之中,即藏于补阴。 [ 此两方似六味八味地黄,而上方之白芥,桑叶,下方之柴胡,其妙用有过于地黄丸之丹,泽者,用者不可以意加减也] 凡人过劳,脉必浮大不伦,若不安闲作息,必有吐血之症,法当滋补,方用 熟地 黄耆 白芍 白 ( 各伍两) 山萸肆两 人参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各参两) 神曲( 壹两) 砂仁 陈皮 当归( 半斛) 蜜丸,早晚滚水送下五钱。 病重于日间,而发寒发热,较夜尤重,此症必须从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 人参 枳壳 青皮 陈皮 半夏 甘草( 各壹钱) 黄耆 白 ( 各伍钱) 当归( 叁钱) 柴胡( 叁钱) 干姜( 五分) 水煎服。 又方 熟地( 壹两) 人参 陈皮 白芥子 甘草( 各壹钱) 白 ( 伍钱) 柴胡( 贰钱) 水煎服。 病重于夜间,而发热发寒,或寒少热多,或热少寒多,一到天明, 便觉清爽一到黄昏,即觉沉重,此阴气虚甚也,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当归 白芍 柴胡 生何首乌 麦冬 白芥子( 各叁钱) 鳖甲( 伍钱) 五味子 陈皮( 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鳖甲, 乃至阴之物,逢阴则入,遇阳则转,生何首乌直入阴经,亦攻邪气,白芥子去痰, 又不耗真阴之气,有不奏功者乎,必须将黄昏时服,则阴气固,而邪气不敢入矣。 此症亦发于夜间,亦发寒发热,无异纯阴邪气之症,但少少烦燥耳, 不若阴症之常静也,法当于补阴之中,少加阳药一二味,使阳长阴消, 自奏功如响矣,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鳖甲 茯苓( 各伍钱) 当归 白 白芥子 麦冬 五味子 生何首乌( 各叁钱) 人参 柴胡( 各贰钱) 陈皮( 壹钱) 水煎服。 饮食不进,形容枯稿,补其气血益燥,补其血气益馁,助胃气而盗汗难止, 补血脉而胸膈阻滞,法当气血同治, 方用 人参 白 川芎 谷芽( 各壹钱) 麦冬( 伍钱) 甘草( 捌分) 当归 茯苓( 各贰钱) 熟地 白芍( 各叁钱) 陈皮 神曲( 各伍分) 水煎服。 此治气血两补,与八珍汤同功,而胜于八珍汤者, 妙在补中有调和之法耳。 人有病久而气虚者,必身体蠃弱,饮食不进,或大便溏泄,小便艰涩, 方用 人参( 壹两) 白 ( 伍钱) 茯苓( 叁钱) 甘草 陈皮 车前子 泽泻( 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用人参为君者, 开其胃气,盖胃为肾之关,关门不开,则上之饮食不能进,下之糟粕不能化, 必用人参以养胃土,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气,如服此不效,兼服八味丸, 最能实大肠而利膀胱也。 饮食入胃,必须气充足,始能消化而生津液,今饮食不消,气虚也, 方用 人参( 贰钱) 黄耆 白 茯苓 甘草( 各叁钱) 神曲 麦芽 陈皮( 各伍分) 山查( 参个) 水煎服。 伤曲食加来服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钱,咳嗽加苏子一钱,桔梗二钱, 伤风加柴胡二钱,夜卧不安,加炒枣仁二钱,胸中微痛,加枳壳五分, 方内纯是开胃之品,又恐饮食难消,后加消导之品,则饮食化而津液生矣. 出汗盗汗,夜卧常醒,不能润色以养筋是也,血虚自当补血, 舍四物汤又何求耶,今不用四物汤,用 熟地( 壹两) 麦冬 枸杞( 各叁钱) 当归( 伍钱) 茜草( 壹钱) 桑叶( 拾片)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桑叶,以补阴而生血,又妙在加茜草, 则血得活而益生,况又济之归地麦冬大剂,以共生乎。 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受伤也,人以咳嗽宜治肺,吐泻宜治脾, 殊不知咳嗽由于脾气之衰,斡旋之令不行,则上为咳嗽矣,吐泻由于肺气之弱, 清肃之令不行,始上吐而下泻矣,方用 人参( 壹钱伍分) 麦冬 茯苓( 各贰钱) 车前子 甘草( 各壹钱) 柴胡 神曲 薏仁( 各伍分) 水煎服。 此治脾治肺之药,合而用之,咳嗽吐泻之病各愈,所谓一方而两用之也。 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抑郁而不舒,必有两胁饱闷之症, 肝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以服俯仰之症,此症必须肝肾同补,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当归 白芍( 各伍钱) 柴胡( 贰钱) 肉桂( 壹钱) 水煎服。 熟地、山萸,补肾之药,归、芍、柴、桂, 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重轻,今补肝之药多于补肾者何, 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 肾,水藏也,心,火藏也,是心肾二经,为仇敌矣,似不可牵连而合治之也, 不知心肾相克而实相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 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如人惊惕不安,梦遗精泄, 皆心肾不交之故,人以惊惕为心之病,我以为肾之病,人以梦泄为肾之病, 我以为心之病,非颠倒也,实有至理焉,人果细心思之,自然明白, 方用 熟地 白 ( 各伍两) 山萸 人参 茯神 枣仁炒 麦冬 柏子仁( 各参两) 远志 菖蒲 五味子( 各壹两) 山药( 叁钱) 芡实( 伍钱) 蜜丸, 每早晚温水送下五钱。 此方之妙,治 之 ,少於治心之味, 心君 , 自安,何至心 ,此治 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 也, 所 心 相依。 此症人以为肾虚也,不独肾病也,心病也,宜心肾兼治, 方用 熟地( 半斛) 山药 肉桂 鹿茸 炒枣仁 远志 杜仲 柏子仁 破故纸 五味子( 各壹两) 山萸 白 ( 各肆两) 人参 茯苓 麦冬 白芍 巴戟 肉苁蓉( 各参两) 紫河车( 壹副) 砂仁( 伍钱) 附子( 壹钱) 蜜丸, 早晚白水送下五钱。 此方用熟地山药山萸之类,补肾也,巴戟、肉苁蓉、 附子、鹿茸,补肾中之火也,可以已矣, 而又必加人参、茯苓、柏子仁、麦冬、远志、枣仁者何也,盖肾火虚,由于心火虚也,使补肾火不补心火,则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补肾火,必 心火, 水火相 也。 此症由于肾水耗竭,上不能通于心,中不能润于肝,下不能生于脾, 以致玉关不闭,无梦且遗,法当补肾而少佐以益心肝脾之品,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茯苓 白芍 生枣仁 当归 薏仁( 各叁钱) 白 ( 伍钱) 茯神( 贰钱) 五味子 白芥子( 各壹钱) 肉桂 黄连( 各伍分) 水煎服,一剂止, 十剂不犯。 遗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合治之而咸当乎,盖遗精虽是肾水之虚, 而实本于君火之弱,今补其心君,则玉关不必闭而自闭矣,所谓一举而两得也, 方用 人参 芡实 麦冬 生枣仁 当归 山萸( 各参两) 莲须( 贰两) 熟地( 伍两) 山药( 肆两) 柏子仁去油 远志 昌蒲 五味子( 各壹两) 蜜丸,每日服五钱,白水下。 气虚不能食,食则倒满,方用 人参 来服子 甘草( 各壹钱) 白 ( 贰钱) 茯苓 山药( 各叁钱) 芡实 薏仁( 各五钱) 陈皮( 参分) 水煎服 下喉虽则微胀,入腹渐觉爽快。 久虚之人,气息奄奄,无不曰宜急治矣,不知气血大虚,骤加大补之剂, 力量难任,必致胃口转膨胀,不如缓缓清补之也, 方用 当归 茯苓 山药( 各壹钱) 白芍( 贰钱) 白 枣仁( 各伍分) 人参 陈皮 麦芽 炮姜 甘草( 各参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以白芍为君,引参苓入肝为佐,小小使令,徐徐奏功, 使脾气渐实,胃口渐开,然后再用纯补之剂,先宜缓补之也。 [ 如久饿之人, 骤投以饭则饱死,须以薄粥徐徐饮之,同是一理] 右手脉大,气分之劳也, 方用补气丸。 人参 黄耆 白芍( 各三两) ,茯苓( 肆两) 白 ( 半斛) 陈皮 五味子 白芥子 远志( 各壹两) 麦冬( 贰两) 灸甘草( 捌钱) 蜜丸,早服五钱,白水下。 左手脉大,血分之劳也,方用补血丸。 熟地 白芍( 各半斛) 山萸 当归( 各肆两) 枣仁 麦冬 白芥子 五味子( 壹钱) 砂仁 肉桂( 各伍钱) 蜜丸,晚服一两,白水下,如身热,去肉桂加地骨皮五钱。 人有病不宜汗多,若过出汗,恐其亡阳,不可不用药以敛之, 方用 人参 黄耆 当归( 各壹两) 桑叶( 伍片) 麦冬( 叁钱) 炒枣仁( 壹钱) 水煎服。 痨症既成,最难治者,必有虫生之以食人之气血也,若徒补其气血, 而不入杀虫之药,则饮食入胃, 荫虫而不生气血,若但杀虫而不补气血, 则五藏俱受伤,又何有生理哉,惟于大补之中,加杀虫之药,则元气既全, 真阳未散,虫死而身安矣,方用 熟地 地栗粉 何首乌( 各半斛) 鳖甲 山药( 各壹斛) 神曲 麦冬( 各伍两) 桑叶( 半斛) 人参 白微( 各参两) 熟地为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半年虫从大便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