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金匮悬解 -- 卷一

脏腑经络 十六章

书名:《金匮悬解》  作者:黄元御

脏腑经络,隐不可见,然有其外著者焉。若声臭色脉,若寒热痛痒,若喜怒爱憎,若便溺饮食,是皆可即显以知微者,但粗工不解耳。先师张仲景,究天人之际,通神明之德,于脏腑经络之内,示望闻问切之法,是亦长桑见物之神丹,太真烛怪之灵犀也。古圣贤四诊玄机,悉在于此,此论不可不熟也。《吕览》语。

 

脏腑经络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余脏准此。

五行生克,肝木克土,脾土克水,肾水克火,心火克金,肺金克木。克其所胜,故以病传之。见肝之病,知脾土被贼,先实其脾,是谓未病而早医。土旺四季,其时脾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未晓相传之义,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是以肝病未己,脾病复起。余脏准此类推。此引《难经》文。

 

脏腑经络二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此段见《伤寒・太阳篇》,而语稍不同。

伤寒表病,医误下之,泻其脾阳,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而身体疼痛,表证犹在者,表里俱病,然急当救里。救里之后,身体疼痛,表证未解,清便自调,里证已愈,然后急当救表也。

 

脏腑经络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病有新旧,治有先后,此定法也。

 

脏腑经络四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阳性上行,有阴以吸之,则升极而降,阴性下行,有阳以煦之,则降极而升。有阳无阴,则阳有升而无降,独行于上,故称厥阳。

 

脏腑经络五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嗽上气、喘、哕、咽痛、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禾)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禾)与馨同。

经络在外为阳,头、项、腰、脊、臂、脚六者掣痛,是谓阳经之六病。阳有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经,一经六病,三六十八,此阳病之十八也。五脏在内为阴,咳嗽上气、喘促、哕逆、咽痛、肠鸣胀满、心痛拘急,是为阴脏之六病。阴有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三经,一经六病,三六十八,此阴病之十八也。五脏之病,非第各有十八,一脏之病,虚则六气乘我,实则我乘六气,合之本气自病,亦有六条,是为三六十八。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也。人又有六微,《难经》: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于小肠也。凡脏邪则甚,腑邪则微,故六腑之病,谓之六微。一腑之病,虚则六气乘我,实则我乘六气,合之本气自病,亦有六条,是为三六十八。六腑病各有十八,合为一百八病也。此三阳三阴、五脏六腑之中于五邪,虚实相乘之大数也。五劳,五脏之劳病,六极,六腑之极病,七伤,饮食、忧劳、饥饱、房室、经络、营卫、气血之损伤,(五劳七伤,解见虚劳。)妇人三十六病,(解见妇人妊娠、产后、虚劳。)皆本内伤,不关外邪,故另当别论,不在其中。

五邪维何?清邪居于上,浊邪居于下,大邪中于表,小邪中于里,馨之邪,从(/禾)入者,宿食也,是谓五邪。五邪中人,各有一定之法度。风为大邪,中于身前,多得之日早,寒为小邪,中于身后,多得之日暮,湿为浊邪,伤于下焦,雾为清邪,伤于上部,此五邪中人之部位也。风则令脉浮虚,是谓大邪之中表,寒则令脉紧急,是谓小邪之中里,雾则伤其皮腠,居于上而中于表,湿则流于关节,居于下而中于里,食则伤其脾胃,入于口而中于中,此五邪中人之处所也。邪虽有五,不过寒热二者而已,五邪中人,总之极寒则内伤于经,极热则外伤于络也。

 

脏腑经络六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灵枢・五阅五使》: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青为木色,鼻头色青,是木邪克土,当腹中痛。若腹里苦冷者,则水寒木枯,土败火熄,于法当死。黑为水色,鼻头色微黑者,必有水气。黄为土色,鼻虽土位,而实窍于肺,肺位在胸,色黄者,土冷胃逆,传于肺部,法应胸上有寒也。白为金色,木藏血而主色,色白者,血亡木枯而金气乘之,故白而不华,《伤寒・脉法》所谓面白脱色也。设色见微赤,而非其应见之时者,则死。盖亡血之家,缘于土败胃逆,肺金失敛,又见赤色,则火不归水,逆刑肺金,而吐衄之病,无有止期。是其中气崩溃,阳根下断,必主死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之内眦,上巅下项,而行身后。《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急。,缓)。痉者,颈项强急,脊背反折,缘太阳之脉屈而不伸也。筋脉急缩,上引目系,开而不阖,故其目正圆,直视不瞬。此太阳之脉终,故不治也。又青为木色,木枯当冲击而为痛。黑为水色,水寒则虚损而为劳。黄为土色,土湿则郁结而便难。鲜明为留饮之色,留饮在中,故鲜明而不黯淡也。(此望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七

师曰:病人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阴阳应象论: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声为呼。五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语声寂寂然,喜忽然惊呼者,肝之声也,肝主筋,而筋会于节,故为骨节间病。肺主声,位在心膈之上,语声喑喑然不彻者,此心膈间病,肺气不清,故声音不亮也。头痛者,响震则头鸣而痛剧,故语声啾啾细长,此头中之病,不敢高声语也。(此闻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八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喘息摇肩者,心中坚满,气无降路,故逆冲而肩摇也。息引胸中上气者,气逆,必生咳嗽也。息张口短气者,肺痿而胸满,清气湮塞,常生唾沫也。(此亦闻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九

师曰:吸而微数,此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吸气微数,此中焦盛实,肺气不降,下之腑清而气降,则愈矣。若中虚而吸数,此气败而根绝,法为不治。气逆于上焦者,其吸促,气陷于下焦者,其吸远,此皆中气之败也,升降失职,最难治也。呼吸动摇振振者,真气拔根,脱亡不久,此不治也。(此亦闻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十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如肝虚得春而愈,心虚得夏而愈,燥盛得湿而愈,湿盛得燥而愈也。五脏之病,各有所恶,恶则不喜,本其所恶而反得之,则随其所不喜而为病。如病者素不应食,是食为所恶,而反暴思之,是必脏腑之发热也。(此问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十一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方在“消渴”。余皆仿此。

诸病在脏,欲攻下之,当随其所应得而攻之。如渴者,是内有湿邪,格其君相之火,上烁肺津,应得猪苓汤,则按法与之也,余皆仿此。(此亦问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十二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如木旺于春,则肝脉动,火旺于夏,则心脉动,金旺于秋,则肺脉动,水旺于冬,则肾脉动,土旺于四季,则脾脉动也。动者,一气独旺,鼓动而有力也。脉既应时,色亦应脉,四时各随其色。假令肝旺,则色应青,而反色白,是木衰而金贼也。凡色不应脉,皆当病也。(此望而知之、切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十三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气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难经》:冬至后,得甲子,少阳旺,复得甲子,阳明旺,复得甲子,太阳旺,复得甲子,太阴旺,复得甲子,少阴旺,复得甲子,厥阴旺。旺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天人之所同也。

五行之序,成功者退,将来者进。冬至之后,甲子之日,夜半之时,少阳初起。少阳之时,一阳始生,天气渐向温和,节候之正也。以未得甲子,而天因温和,来气太早,此为未应至而已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来气太迟,此为应至而不至也。以既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能解,此为已至而不去也。以方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应至而太过也。此天气之不正。

天人同气,人之六气,随天之六气而递迁。《难经》: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人气不正,则脉不应时,而太过不及之诊见矣。(此亦切而知之之法也)。

 

脏腑经络十四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寸在前主表,尺在后主里,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表病则腰痛背强不能行,足太阳行身之背,挟脊抵腰而走足也。里病则短气而极,手太阴肺主宗气而行呼吸也。前后俱浮,则表里兼病,肺之脏与太阳之经气逆而不降故也。(此亦切而知之之法)。

 

脏腑经络十五

问曰: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则为肾水之实,滑则为肝木之气,此缘水寒木陷,郁而欲升,故见沉滑。实气相抟,必伤中焦血气,血气伤深而入脏即死,伤浅而入腑即愈,此为卒然厥仆。何以辨其入脏入腑,或死或愈也?盖脾窍于口而主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唇口青,是土败而木贼,身冷,是火败而水旺,此为脏阴之盛,入脏即死也。如身和,汗出而不冷,此为腑阳之盛,入腑即愈也。(此亦切而知之之法)。

 

脏腑经络十六

问曰:脉脱,入脏则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脉脱者,脉虚脱而不实也。入脏者阴胜,则死,入腑者阳复,则愈。凡病在外者伤浅,可治,入里者伤深,则死。浸淫疮,解见“疮痈”。(此亦切而知之之法。所谓四诊也)。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慎养,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辛酸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黄氏无此条,依《要略》本补之,以待考焉)。

 

tags: 经络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金匮悬解 总目录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自叙
自叙
后叙
后叙
卷一
脏腑经络 十六章 (当前页面)
卷二・外感
五脏风寒 十九章
积聚 二章
卷三・外感杂病
中风历节 九章
中风 三章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惊悸 四章
  2. 阴毒 一章
  3. 痉 十三章
  4. 寒疝 三章
  5. 奔豚 四章
  6. 蛔虫 三章
  7. 附方 卷十五・内伤杂病
  8. 附方 卷五・外感杂病
  9. 五脏风寒积聚 二十一章
  10. 血痹 二章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