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脉经 -- 卷六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书名:《脉经》  作者: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

厥气客于脾,则梦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病在脾,日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

病先发于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一日之胃,而腹胀;二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三日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肿,若水状。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使不来,来而频并。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即胸胁抢急。趺阳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为脾家失度。

寸口脉双紧,即为入,其气不出,无表有里,心下痞坚。趺阳脉微而涩,微即无胃气,涩即伤脾。寒在于膈,而反下之,寒积不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己自噫。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秘塞之病。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为阳,其气长;迟则为阴,荣气促。荣卫俱和,刚柔相得,三焦相承,其气必强。趺阳脉滑而紧,滑即胃气实,紧即脾气伤。得食而不消者,此脾不治也,能食而腹不满,此为胃气有余。腹满而不能食,心下如饥,此为胃气不行,心气虚也。得食而满者,此为脾家不治。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肉而短气也,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故以三分候死生。

脾气弱,病利,下白,肠垢,大便坚,不能更衣,汗出不止,名曰脾气弱。或五液注下,青、黄、赤、白、黑。病患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白者,不治。

唇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

脐反出者,此为脾先落。(一云先终)脾胀者,善哕,四肢急,体重不能衣。(一作枚)

脾水者,其人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脾约者,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反不渴。凡人病脉已解,而反暮微烦者,人见病者瘥安,而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黄瘅,食饮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也?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适以冬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得之。

脾病,其色黄,饮食不消,腹苦胀满,体重节痛,大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春当刺隐白,冬刺阴陵泉,皆泻之;夏刺大都,季夏刺公孙,秋刺商丘,皆补之。又当灸章门五十壮,背第十一椎百壮。脾病者,必身重,苦饥,足痿不收(《素问》作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邪在脾胃,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其三里。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内,循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一作吐),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而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胆,好卧,不能食肉,唇青,强立,股膝内痛厥,足大趾不用。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

脾病,其色黄,体青,失溲,直视,唇反张,爪甲青,饮食吐逆,体重节痛,四肢不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色当黄,今反青,此是木之克土,为大逆,十死不治。

 

tags: 阴经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脉经 总目录
卷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当前页面)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卷七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病可水证第十五
  2. 上足三阳脉
  3. 上足三阴脉
  4.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5. 病不可火证第十六
  6. 病可下证第七
  7.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8.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9.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10.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