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恒论 -- 伤寒恒论卷十

厥阴下篇

书名:《伤寒恒论》  作者:郑寿全,字钦安 朝代:清

计十法

一、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有)〔自〕涩者,必清脓血。原文

【郑论】 按寸为阳,尺为阴,寸见浮数,阳邪之征,尺见(浮)〔自〕涩,血虚之验。清脓血者,邪气太盛,逼血下行耳。

【阐释】 厥阴下利本属虚寒,今脉反见浮数,是阴病转阳的脉象。本条阳复太过,由于邪无出路,热不得泄,以致内伤阴络,血为热蒸,腐化为脓,故大便脓血,亦即郑氏所说:“清脓血者,邪气太盛,逼血下行耳”。

二、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①;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原文365

【郑论】 按下利一证,原有因寒、因热、因湿、因膀胱失职、因中虚、因饮食、种种不一,总要认证分别阴阳实据,学者一见,自有定法,若只见一脉而论证,未免不恰。况脉只数十端,而病有千万,何得只凭脉一端立法?仲景当不若此,定有遗误。

【阐释】 下利一证,应如郑氏所说:“总要认证分别阴阳实据”,对证用药,无不立应。但仅凭一脉立说,玄渺难凭,不足为法。

三、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原文371

【郑论】 按下利而曰热,法宜清热,不独白头翁汤可治,学者总宜圆通,认理为要。

【阐释】 下利而有各种热性证状的,称为热利,有别于寒利。下重则邪滞下焦,不独白头翁汤可治,应如郑氏说“总宜圆通,认理为要。”

白头翁汤(校补)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

白头翁清热活血止腹痛;黄连、黄柏清湿热,厚肠胃,泻下焦之火;秦皮亦属苦寒,有收涩之功。合之有清热平肝止利之功。本方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有特效;凡属热性下痢,无论肠炎痢疾疗效都很高。

四、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原文373

【郑论】 按下利饮水,明是热伤津液也,故以白头翁汤清热之剂主之。

【阐释】 此条与上条同,凡属清热之剂,可随宜选用,不可执定白头翁汤为是。

五、下利谵语者,(以)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主之)。原文374

【郑论】 按下利谵语一证,亦有虚实之不同,不得尽为有燥矢而用小承气汤,但利有新久之分,谵语有虚实之异,务在临时斟酌,于饮冷、饮热、舌润、舌干、小便清、黄,如此求之则得矣。

【阐释】 用承气汤之目的,是泻阳明里实,而不是泻厥阴之热,本证所以列入厥阴篇中,一方面因为下利的辨证,连类而及,一方面因为病变源于厥阴,实际上病仍属阳明。今下利而见谵语,主有燥屎,则下利为热结旁流,谵语为里有实热。里有实热,用小承气汤下其实热,则下利自止。故郑氏:“利有新、久之别,谵语亦有虚、实之异。”则治阳虚者,急当回阳止泄,以固其脱;若阴虚者,自当急下存阴”,斯为得矣。

六、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豆)豉汤。原文375

【郑论】 按下利过甚,中气骤伤,阴阳不交,故见虚烦,用药宜慎,不可执一栀豉汤,为不可易,当细辨之。

【阐释】 此承上节而来,乃厥阴下利后虚烦之证也,与上节之燥屎实邪迥别。与太阳汗、吐、下后,心中懊,虚烦不得眠;以及阳明下早,以致虚烦的机转是一致的。故用栀豉汤以上清包络胸膈之馀热,下启肾脏寒水之阴津,则正气复而烦自去也。

七、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原文379

【郑论】 按呕(而发热,但呕)有寒呕、热呕之不同;发热有外入、内出之各别,不得统以小柴胡汤论,当辨明为是。

【阐释】 关于呕而发热,郑氏曰:“不得统以小柴胡汤论”,是正确的。如选用柴胡汤,必兼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等证,方为合法。

八、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原文377

【郑论】 按呕而脉弱,虚寒上逆也;小便复利,身有微热,真阳有外亡之机也;更加以厥,阴盛阳微也。故为难治,此际非大剂四逆不可。

【阐释】 本条叙述阴盛阳虚,呕逆的证治,郑氏所按甚当。笔者再为之细析,胃中虚寒,则呕而脉弱;下焦虚寒,故小便自利;阳气浮于外,故身有微热;阴寒据于里,故手足见厥。若阴盛格阳,阳气将脱,此乃危候,故云“难治”。“难治”并非不治,可用大剂四逆汤温经回阳以救之。

九、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原文378

【郑论】 按呕吐涎沫,而巅顶痛者,则是厥阴头痛无疑,何也?厥阴脉会顶巅故也。条内只言一头痛,夫头痛六经皆有,不将巅顶指出,则厥阴之证,尚属含糊,主以吴茱萸汤,一定不易之法。

【阐释】 本论中用吴茱萸汤凡三见:一为阳明中篇15条,二为少阴前篇12条,三即本条。证状虽有不同,而其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则同。干呕,吐涎沫,是肝胃寒邪挟浊阴之气上逆,头痛多在巅顶部位,为阴寒上逆之征。治以吴茱萸汤散寒止呕,温胃降逆,则诸症自愈。笔者曾治一巅顶头痛之患者,四肢冰凉,面容苍白无神,食少,一身都痛,恶寒特甚,呕吐涎沫,经中西医治疗,经年累月无效。余综合分析,断为厥阴头痛。先服麻附细辛汤加味四剂,一身痛等有所减轻;继服四逆汤以扶阳祛阴,恶寒等又有减轻;最后治以吴茱萸汤加附片,吐涎沫、头痛诸症悉愈,复以理中汤善其后。

十、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原文376

【郑论】 按呕出痈脓,大半多属热壅于内,在厥阴篇中,用药多居辛燥,故教人不治吐脓,盖慎用辛燥之意也。

【阐释】 厥阴寒尽阳回之后,阳热太甚,伤及血分,下行则便脓血,上出则呕痈脓。若强止其呕,则脓不得出,反生他变。郑氏曰:“在厥阴篇中,用药多居辛燥,故教人不治吐脓,盖慎用辛操之意也”。既禁辛燥之剂,其治当辛凉以开其结,苦泄以排其脓,甘寒以养其正,使脓尽而呕自止,可用排脓汤加味治之。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恒论 总目录
伤寒恒论卷九
少阴〔前〕篇
少阴〔后〕篇
伤寒恒论卷十
厥阴上篇
厥阴中篇
厥阴下篇 (当前页面)
差后劳复
差后食复
阴阳易病
外附
太阳少阴总论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太阴〔全〕篇
  2. 麻脚瘟说
  3. 附录
  4. 阳明中篇
  5. 阳明下篇
  6. 一百一十三方总目
  7. 前言
  8. 少阴〔前〕篇
  9. 问答
  10. 伤寒坏病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