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寻源 -- 中集

书名:《伤寒寻源》  作者:吕震名

(附口苦 口甘)

口渴一证.乃伤寒一大关键.不可不细心体察.凡风寒在表.邪在太阳.不言渴也.一入阳明.则不恶寒反恶热.口渐知渴矣.其有太阳病初起而即口渴者.温热之邪.自里出表.虽见表证.邪不在表.故仲景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又太阳中 者.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是不宜发汗.与风寒异治.至于湿温初起.湿未化热.口虽渴.却不能饮.化热之后.始大渴引饮矣.故就口之渴与不渴.可以辨邪之表里.中之寒热.而即可以渴之微甚.辨热之轻重.临证时首宜辨此.

凡阳热之证.一见口渴.即当泄热为主.至三阴证.如系本藏虚寒自病者.本无所为渴也.然阴病转阳.亦有发热而渴者.当与和调津液.不宜直折其热.缘阴盛阳微.口渴正阳回之候.泄热则转泻其阳矣其或阴液干涸燥渴转甚.则量与泄热之中.尤当佐以养阴生津.此为大渴引饮者立法.若口中虽渴而不欲饮.见水辄避者.即属真寒假热之候.其脉或沉细.或空大.当以温剂引阳归根.则虚寒之状反着.倘误与寒凉.祸不旋踵矣.

霍乱后多见口渴之证.经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盖吐下之后.津液已伤.且阴病转阳.宜以理脾为主.使脾气散精.表里并解.津液流通.而渴自止矣.切不可见渴投凉.反增其逆.且五苓散上升脾津.下通水道.若太阳病不解.犯入膀胱之府.其人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亦主此方.以白饮和服方寸七.多服暖水汗出愈.若无太阳表证.而但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五苓之温化.又所不宜.则宜猪苓汤化热通津.凡若此者.皆与治阳热之渴用甘寒者不同也.

凡口渴多属里证.若热在经而不在里者.口虽渴.但欲漱水不欲咽.此欲作衄血及斑疹之先兆.不可遽用寒凉壅遏邪气.当审其病因而施解表之法.又凡诸渴证欲饮水者.但当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饮水过多.恐增喘哕悸满诸变.不可不慎.

别有口苦者.乃邪热入于少阳.故仲景以口苦咽干为少阳病之提纲.至于口甘.内经称为脾瘅.由湿热郁蒸而成.宜扫除胸中陈腐之气.此二者口虽不渴.总属热证.辛温忌投矣.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寻源 总目录
中集
头眩
衄血
鼻鸣
(当前页面)
下集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新加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栀子豉汤
  2. 吴茱萸汤
  3. 身痛
  4. 战汗
  5.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6. 桂枝汤
  7. 麻仁丸
  8. 芍药甘草汤
  9. 附子泻心汤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