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校注医醇剩义 -- 卷二

秋燥

书名:《校注医醇剩义》  作者:?

燥为六淫之一,《内经》于此条,并未大畅其说。至西昌喻氏着《秋燥论》一篇,谓世俗相沿,误以湿病为燥病,解者亦竞以燥病为湿病,而于《内经》所谓“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数语,全然误会,可谓独具只眼,大声喝破矣。惟篇中谓秋不遽燥,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此则燥字之义,乃作大凉解,而燥中全无热气矣。独不思“秋阳以暴之”一语,朱子注中,谓秋日燥烈,言暴之干也。可见秋阳甚于夏日,燥非全主乎凉。乃篇中又申其说,以为天道春不分不温,夏不至不热,则秋不分不燥之意,隐然言下矣。信斯言也,则必秋分以后,方得谓之秋燥。是燥病亦只主得半季,而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全不关秋燥矣。由斯以推,则冬至以后方是伤寒,春分以后方是春温,夏至以后方是三气;而于冬至以前,春分以前,夏至以前,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内,所感者为何气,所得者谓之何病乎?愚谓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用,兼此二义,方见燥字圆相。若专主一边,遗漏一边,恐非确论。窃附管见或亦愚者千虑之一得云。

 

肺燥

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清金保肺汤主之。

清金保肺汤(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南沙参(三钱) 北沙参(三钱) 石斛(二钱) 玉竹(三钱) 贝母(二钱) 茜根(二钱) 杏仁(三钱) 蒌皮(三钱) 茯苓(二钱) 蛤粉(三钱) 梨(三片) 藕(五片)

清金保肺,必先甘凉养胃,以胃为肺之来源,脾为肺母也。二沙、麦冬、玉竹、石斛,是肺药亦是胃药。甘不妨胃,润能保肺,是先贤之定法,亦是费氏的绝唱。祖怡注。

肺受燥凉,咳而微喘,气郁不下,润肺降气汤主之。

润肺降气汤(自制)

沙参(四钱) 蒌仁(四钱) 桑皮(二钱) 苏子(二钱) 杏仁(三钱)旋复花(一钱绢包) 橘红(一钱) 郁金(二钱) 合欢花(二钱) 鲜姜皮(五分)

此方重在气郁不下,为咳而微喘之原因。乃秋凉抑郁肺气,凉而兼燥,肺少津液上供,肺气不得下降而咳。郁解津回,燥能转润,而气自下降也。祖怡注。

 

心燥

心受燥热,渴而烦冤,养心润燥汤主之。

养心润燥汤(自制)

松子仁(二钱) 柏子仁(二钱) 天冬(二钱) 丹参(二钱) 当归(二钱)犀角(五分) 生地(五钱) 人参(一钱) 茯神(二钱) 甘草(四分) 藕汁(半杯冲服)

此方重在渴而烦冤。心主生血,心受燥热,则不能生血,而心失养。渴而烦冤者,心不得受邪,一受邪则如衔冤而无门可诉,形容心之痛苦,呼之欲出矣。以丹参、茯神、柏仁、当归、人参养心;以松仁、天冬、甘草、藕汁,润其燥,止其渴而缓其急。当归心家要药,性虽温而质特润,又为血中气药,在天冬、犀角、生地、藕汁大剂凉润中,借以通心气而舒心神,则燥郁解而生血作用可恢复正常矣。祖怡注。

心受燥凉,心烦而膈上喘满,清燥解郁汤主之。

清燥解郁汤(自制)

人参(一钱) 丹参(三钱) 茯神(二钱) 半夏(一钱) 柏仁(二钱)当归(二钱) 郁金(二钱) 广皮(二钱) 沉香(四分人乳磨冲)

此方与上第三方,同用丹参、茯神、柏仁、当归、人参,皆补血养心,润燥除烦主药也。心肺同居膈上,气血别有一小循环,关系特为密切。心病而肺亦喘满,肺本恶凉,亦遭波及而肺气郁,故以沉香、郁金舒其气;郁必有痰,以橘、半化其痰。沉香以人乳磨冲,不独润燥,且以护血。不用肺受燥凉上第二方之法者(只有郁金一味相同),彼重于咳,此重在喘满也。祖怡注。

 

肝燥

肝受燥热,则血分枯槁,筋缩爪干,涵木养营汤主之。

涵木养营汤(自制)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人参(一钱) 白芍(一钱) 枣仁(一钱五分炒研) 秦艽(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 木瓜(一钱) 五味子(五分) 当归(二钱) 红枣(十枚) 桑枝(一尺)

此方以二地滋水涵木;以归、芍润燥养营;以枣仁合生脉,酸甘化阴,制丙火而收散失之气液。重用红枣以缓肝之急;木瓜以收胃气之散失;合秦艽、桑枝舒筋,以肝主筋也。祖怡注。

肝受燥凉,血涩不行,筋短胁痛,当归润燥汤主之。

当归润燥汤(自制)

归身(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红花(五分) 木瓜(一钱) 秦艽(一钱)丹参(二钱) 牛膝(二钱) 川断(二钱) 独活(一钱) 橘饼(四钱) 红枣(十枚)

归、芍、枣养营,秦艽、木瓜舒筋,用法与前第五方意同。再加丹参、红花养血活血。筋缩必先见于足,故用中风证中之川断、独活、牛膝,而以橘饼调和肝胃。此方重在肝受燥凉而血行涩滞,故重用养营活血以畅通之。祖怡注。

 

脾燥

脾本喜燥,但燥热太过,则为焦土,而生机将息,令人体疲便硬,反不思食,此正如亢旱之时,赤地千里,禾稼不生也,泽下汤主之。

泽下汤(自制)

人参(一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生地(六钱) 白苏子(三钱)大麻仁(三钱) 石斛(三钱) 山药(三钱) 料豆(三钱) 红枣(十枚)

参、枣、归、芍,脾家血分药,与涵木养营汤同。以肝藏血,脾统血也。生地与山药、料豆同用,有补脾及肾之意,所以命名泽下。石斛有咸味者,亦能滋肾,因脾燥必吸肾阴。气血虚之便硬,反不思食,无攻泻之可进,麻仁、苏子油多润肠,不妨气血,最为稳着。祖怡注。

 

肾燥

肾受燥热,淋浊溺痛,腰脚无力,久为下消,女贞汤主之。

女贞汤(自制)

女贞子(四钱) 生地(六钱) 龟版(六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石斛(二钱) 花粉(二钱) 萆 (二钱) 牛膝(二钱) 车前子(二钱) 大淡菜(三枚)

女贞常绿乔木,纯阴至静,虫食其叶,能生白蜡,为止血圣药,而况于其子。臣以生地、龟版、石斛、花粉、淡菜滋补肾阴,咸寒有情,燥热化解无余。当归以去腥气,茯苓以顾脾胃,萆 、牛膝、车前,则为淋浊溺痛而设。祖怡注。

肾受燥凉,腰痛足弱,溲便短涩,苁蓉汤主之。

苁蓉汤(自制)

肉苁蓉(三钱漂淡) 枸杞(三钱) 菟丝子(四钱) 当归(二钱) 杜仲(三钱)料豆(三钱) 茯苓(二钱) 牛膝(二钱) 甘草(四分) 红枣(十枚) 姜(二片)

苁蓉咸温,填精补血,植物而有似乎动物。肾脏燥凉,髓枯血少,便闭,非鲜首乌、当归、麻仁、苏子、蜂蜜所能必通者,惟苁蓉之润,足以通之。枸杞、菟丝、杜仲、料豆,亦肾家要药;当归、牛膝,活血舒筋;甘草、茯苓、姜、枣,以顾脾胃;生姜兼能去凉,茯苓兼能通溺,归、菟、姜、枣,并以解苁蓉之腥浊,顾全心胃,制方缜密极矣。

归、苓、膝三味,上两方皆同用。祖怡注。

 

胃燥

胃受燥热,津液干枯,渴饮杀谷,玉石清胃汤主之。

玉石清胃汤(自制)

玉竹(三钱) 石膏(四钱) 花粉(二钱) 石斛(三钱) 生地(五钱)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蛤粉(四钱) 山药(三钱) 茯苓(二钱) 甘蔗汁(半杯冲服)

此方清胃,以玉竹、石膏、蔗汁,救津液而解渴饮。以蔗汁之甘寒,代知母之苦寒。以人参、麦冬、山药、茯苓,顾脾胃之正气。以石斛花粉、生地、蛤粉,助石、玉、蔗汁收全功。生地顾肾,地、冬同用,金水相生。蛤粉所以化燥痰。用玉竹、麦冬、石斛、茯苓、蛤粉,与肺受燥热清金保肺汤同。用人参、山药、生地、料豆,与脾受燥热泽下汤同。清胃之法,尽美尽善矣。祖怡注。

 

小肠燥

小肠受燥热,水谷之精不能灌输,溲溺涩痛,滋阴润燥汤主之。

滋阴润燥汤(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元参(一钱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蛤粉炒)丹皮(一钱五分) 牛膝(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生地(五钱) 琥珀(一钱) 灯芯(三尺)

小肠以火腑受燥气,劫阴耗血,焚如之祸甚急。二冬、胶、地,虽非小肠正药,而救阴补血,其力甚伟。以琥珀、丹参、元参、丹皮、灯芯、泽泻、牛膝,通溲溺,泻相火,导之使从膀胱大肠而下出,小肠之燥火解(小肠火方,亦用二冬、琥珀、丹参、生地、丹皮、灯芯,可以互参),而本腑安矣。祖怡注。

 

大肠燥

大肠受燥热,则脏阴枯槁,肠胃不通,大便秘结,清燥润肠汤主之。

清燥润肠汤(自制)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当归(二钱) 麻仁(三钱) 蒌仁(四钱)郁李仁(二钱) 石斛(三钱) 枳壳(一钱蜜水炒) 青皮(一钱五分蜜水炒) 金橘饼(一枚)

此方以二地、三仁为主药,生津润燥,开结之力颇速。再加当归养血,石斛养胃,青皮、枳壳皆蜜水炒,协金橘饼流通肺胃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补其脏必兼疏其腑,泻其腑必兼顾其脏,此脏腑相连,不可分割之定理也。祖怡注。

或问脾胃大小肠,何以不立燥凉方?答曰,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湿土之脏,秋感燥凉,不畏其燥。且《金匮》云,大肠有寒者多 溏,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其毋庸立燥凉方宜矣。本门方用红枣十枚者,有肝燥热、燥凉,脾燥热、肾燥凉,共四方。祖怡又注。

 

大肠燥

滋燥养营汤 治皮肤皴揭,筋燥爪干。

当归(二钱) 生地(一钱五分) 熟地(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秦艽(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大补地黄丸 治精血枯涸燥热。

黄柏(四两) 熟地(四两) 当归(三两) 山药(三两) 知母(四两)枸杞(三两) 萸肉(二两) 白芍(二两) 生地(二两五钱) 肉苁蓉(一两五钱)元参(一两五钱) 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润肠丸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结不通,全不思食。

麻仁(五钱) 桃仁(五钱) 羌活(五钱) 归尾(五钱) 大黄(五钱)

皂角仁(五钱) 秦艽(五钱) 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

导滞通幽汤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

当归(一钱) 升麻(一钱) 桃仁(一钱) 生地(五分) 熟地(五分)红花(三分) 甘草(三分) 水煎,调槟榔末五分服。

清凉饮子 治上焦积热,口舌咽鼻干燥。

黄芩(二钱) 黄连(五分) 薄荷(一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

元戎四物汤 治脏结秘涩者。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桃仁 大黄(各等分) 水煎服。

大补丸 降阴火,补肾水,治阴虚燥热。

黄柏(四两) 知母(四两) 地黄(六两) 龟版(六两) 共研末,加猪脊髓和炼蜜丸,每服七十丸。

清燥救肺汤 治诸气 郁,诸痿喘呕。

桑叶(二钱) 石膏(二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七分) 麻仁(一钱)阿胶(八分) 麦冬(一钱二分) 杏仁(七分) 枇杷叶(一片) 水煎服。痰多加贝母、栝蒌。

血枯加生地。热甚加羚羊角。

琼玉膏 治肺燥,咽干而咳。

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二斤) 先将地黄熬汁去渣,入蜜炼稠,再将参、苓为末,和入瓷罐,隔汤煮一炷香,白汤化服。又方加琥珀、沉香各五钱。

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麦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一升。

活血润燥生津汤 治内燥津液枯少。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熟地(四钱)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栝蒌(三钱) 桃仁(八分) 红花(五分) 水煎服。

黄 汤 治心中烦,不生津液,不思饮食,黄 (三两) 熟地(三两) 白芍(三两) 天冬(三两) 麦冬(三两)茯苓(一两) 人参(三钱) 五味子(三钱) 甘草(三钱) 共研末,每服三钱,加乌梅、姜、枣煎。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校注医醇剩义 总目录
卷一
重药轻投辩
同病各发
中风
中寒
卷二
秋燥 (当前页面)
劳伤
脑漏
鼻衄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脑漏
  2. 秋燥
  3. 结胸
  4. 黄瘅
  5. 暑热湿
  6. 劳伤
  7. 鼻衄
  8. 中风
  9. 中寒
  10. 下痢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