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学纲目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烦躁

书名:《医学纲目》  作者:楼英

〔垣〕烦躁发热论《黄帝针经》五乱篇云∶气乱于心,则烦心密默,俯首静伏云云。气在于心者,取少阴心主之俞。又云∶咳喘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又云∶烦冤者,取足少阴。又云∶烦冤者,取足太阴。仲景分之为二∶烦也,躁也。盖火入于肺则烦,入于肾则躁。俱在于肾者,以道路通于肺母也。大抵烦躁者,皆心火为病。心者,君火也,火旺则金烁水亏,惟火独存,故肺肾合而为烦躁。又脾经络于心中,心经起于脾中,二经相搏,湿热生烦。夫烦者,扰扰心乱,兀兀欲吐,怔忡不安;躁者,无时而热,冷汗自出,少时则止。经云∶阴躁者是也。仲景以栀子色赤而味苦,入心而治烦;盐豉色黑而味咸,入肾而治躁;名栀子豉汤,乃神药也。若有宿食而烦者,栀子大黄汤主之。

运气 烦躁有二∶

一曰,热助心火烦躁。经云∶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又云∶少阳之复,心热烦躁,便数憎风是也。

二曰,寒攻心虚烦躁。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是也。

〔成〕烦为扰而烦,躁为愤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为热也。析而言之,烦阳也,躁阴也,烦为热之轻者,躁为热之甚者。

〔无〕内热曰烦,外热曰躁。

谨按∶先贤治烦躁俱作,有属热者,有属寒者。治独烦不躁者多属热,惟悸而烦者为虚寒。

治独躁不烦者多属寒,惟火邪者为热,盖烦者心中烦,胸中烦,为内热也。躁者身体手足躁扰,或裸体不欲近衣,或欲在井中,为外热也。内热者,有本之热,故多属热。外热者,多是无根之火,故属寒也。

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而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躁,脉代,舌焦干黑者死。

 

虚烦

《活人》云∶虚烦似伤寒,非伤寒也。成无己云∶伤寒有虚烦,有心中烦,有胸中烦。二说不同,考之于书,成无己之言,实出仲景,《活人》无据。然往往有非因伤寒而虚烦者,今故两存之。立虚烦一门于此心部,立伤寒烦一门于伤寒部。

〔无〕虚烦身不觉热,头目昏疼,口干咽燥不渴,清清不寐,皆虚烦也。

〔《保》〕起卧不安睡不稳,谓之烦。宜栀豉汤、竹叶石膏汤。(二方并见伤寒。)

〔《活》〕但独热者,虚烦也,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身不疼痛,故知非伤寒也,不可发汗。头不痛,脉不紧数,故知非里实也,不可下。病此者,内外皆不可攻,攻之必遂烦渴,当与竹叶汤。若呕者,与陈皮汤一剂,不愈,再与之。孙真人云∶此法数用有效。

陈皮汤

陈皮(一两半) 甘草(炙,五钱) 人参(一分) 竹茹(五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无〕淡竹茹汤治心虚闷,头疼短气,内热不解,心中闷乱,及妇人产后心虚,惊悸烦闷欲绝。

麦门冬(去心) 小麦(各二两半) 甘草(炙,一两) 人参 白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汤洗,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枣三枚,淡竹茹一块如指大,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垣〕朱砂安神丸治心乱烦热怔忡,心神颠倒,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似懊 之状,皆膈上血中伏热,蒸蒸不安。宜用权法,以镇阴火之浮行,以养上焦之元气,用甘草之甘温补之,当归、生地又为长生阴血之圣药,黄连去心烦,除湿热,朱砂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

朱砂(一钱,研,水飞) 黄连(净,酒炒,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生地 当归头(各一钱)

上为极细末,蒸饼为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津下。

〔仲〕下痢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方见伤寒部烦门。)

〔《素》〕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评热论刺,谓针足太阳少阴也。饮之服汤,谓仲景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之类也。)

〔丹〕一女子年二十余岁,在室素强健,六月间发烦闷,困惫不食,发时欲入井,六脉皆沉细而弱数,两日后微渴。众以为病暑,治不效,四五日加呕而人瘦,手心极热,喜在阴处,渐成伏脉,时妄语。予急制《局方》妙香丸,如桐子大,以井水下一丸,半日许大便,药已出,病无退减。

遂以麝香水洗药,以针穿三窍,次日以凉水送下。半日许大便,下稠痰数升,是夜得睡,困顿伏枕,旬日而愈。因记《金匮》云∶昔肥而今瘦者,痰也,遂作此药治之。

妙香丸丹溪云∶疏决肠胃,制伏木火药也。

辰砂(飞研,五两) 牛黄 龙脑 腻粉 麝香(研。各一两) 金箔(九十片) 巴豆(三百十五粒,去尖膜,炒熟,研)

上令研匀,炼黄蜡六两,入好蜜三分,同炼令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如要此药速行,针刺一眼子,冷水浸少时服,效更速。小儿百病,丸如绿豆大。

〔无〕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方见不得眠门。)

〔仲〕酸枣汤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方见不得眠门。)

上九法,治热烦。前五法,烦热怔忡,知热在心肺也,故用竹叶、石膏、辰砂镇坠其热,使下行也。第六法,烦而下利,知热在上也,故用栀豉汤吐之。第七法,烦而汗出不解,知表里有邪也,故用表里饮汤。

第八法,脉沉口渴手心热,知热不在表也,故用妙香丸下之。第九法,温胆、酸枣,治不得眠也。

凡心虚则烦心,肝肾脾虚亦烦心。经云∶夏脉者心也,其不及者,令人烦心。又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者,是知烦多生于虚也。

运气 烦有五∶

一曰,热助心实而烦。经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病胸中烦热嗌干。又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病烦心胸中热。又云∶少阳之胜,烦心心痛,治以咸寒是也。

二曰,心从制而烦。经云∶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寒清时举,火气高明,心热烦是也。

三曰,金攻肝虚而烦。经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体重烦冤是也。

四曰,土攻肾虚而烦。经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体重烦冤。又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烦冤足痿是也。

五曰,木攻脾虚而烦。经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体重烦冤。盖肝虚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故金太过则肝虚,土太过则肾虚,木太过则脾虚,凡此三太过之岁,则肝肾脾受邪而虚,皆病体重烦冤也。

灸刺 烦心有四∶

其一,取心俞。经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详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气乱于心则烦心,密默,俯首静伏取之手少阴心主之 是也。

其二,取肾膀胱俞。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痿厥,足下热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舌纵涎下,烦 ,取足少阴。又云∶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病气逆则烦闷,取之所别也。又汗出烦满,不解表里,取之巨阳少阴也。

其三,取肺俞。经云∶手太阴之脉,所生病者,烦心胸满,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冤,取手太阴是也。

其四,取脾俞。经云∶脾足太阴之脉,所生病者,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是也。

 

胎前虚烦

〔《大》〕竹叶汤治妊娠苦烦闷,名曰子烦。

防风 黄芩 麦冬(去心。各二两) 白茯苓(四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竹叶十数片,煎七分去渣,温服之。

益母丸 治子烦似虚不得卧者。(即知母丸。但用枣肉为丸,以人参汤嚼下。方见日月数未足欲产门。)

治子烦口干不得卧,用黄连去须,为细末,每服一钱,粥饮调下。

 

产后虚烦

〔《大》〕治产后余血不尽,奔心烦闷,生藕汁饮二升甚效。(竹沥亦得。)

治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冷气欲绝。羊血一盏顿服。如不定,更服立效。

产后血虚气烦。生地黄汁、清酒各一盏相和,煎一沸,分二服服之。

治产后虚烦。用蒲黄,以东流水和服方寸匕,极良。

治产后短气欲绝,心中烦闷,竹叶汤

竹叶(切细) 麦门冬 小麦(各一升) 甘草(一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四个)

上切,以水一斗,煮竹叶、小麦至八升去渣,纳余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虚悸加人参二两,少气力加糯米五合。

〔云〕产后虚烦不得眠,芍药栀豉汤

芍药 当归 栀子(各五钱) 香豉(半合)

上如栀子豉汤修服。产后伤寒;便同下后变证。(此方虽云岐法,不若仲景酸枣汤稳当。)

〔《大》〕竹叶汤。(方见虚条。)

〔《经》〕治产后烦躁。禹余粮一枚,状如酸馅者,入地埋一半,四面紧筑。用炭一秤,发顶火一斤 ,去火三分耗二为度,用湿沙土罨一宿;方取出,打去外面一重,只使里内细研,水淘澄五七度,将纸衬干,再研数千遍,用甘草煎汤调二钱匕,只一服立效。

〔仲〕三物黄芩汤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妇人产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全文见诊。丹溪治一女子,烦欲入井中,口渴心热脉伏者,妙香丸下之愈,此乃火之躁也。)

阴盛发躁,名曰阴躁,欲坐井中,宜以热药治之。(成无己云∶虽躁欲坐井中,但欲水不得入口是也。)

〔垣〕阴躁之极,欲坐井中,阳已先亡,医犹不悟,复指为热重,以寒药投之,其死也何疑焉。况寒凉之剂入腹,周身之火得水则升走矣。

〔《活》〕霹雳散(方见烦躁。) 诊躁法(见烦躁。)

 

懊 虚烦之剧者,治法并见虚烦门。成无己云.懊者懊恼之懊, 者郁闷之貌。即心中懊懊,恼恼烦烦, 郁郁然不舒畅,愤然无奈,比之烦闷而甚者,懊 也。

 

瞀闷

瞀闷亦虚烦之甚者,治法并与伤寒虚烦同。盖瞀者,昏也;闷者,烦也。凡瞀而不闷者,名曰昏迷。闷而不瞀者,名曰虚烦。今曰瞀闷者,谓昏迷虚烦并病。许学士所谓懊 终夕不得卧,心中无晓会处者是也。

运气 瞀闷者属内热。经云∶火郁之发,民病瞀闷懊 。又云∶太阳司天之政,三之气,寒气行。

民病心热瞀闷,不治者死是也。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医学纲目 总目录
卷之十五・肝胆部
多卧、不得卧
咽喉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心痛
胸痛胸满
烦躁 (当前页面)
谵妄
健忘
诸痛门
诸逆冲上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少阴病
  2. 太阴病
  3. 厥阴病
  4. 梦遗
  5. 发黄白
  6. 痈疽
  7. 太阳病
  8. 烦躁
  9. 谵妄
  10. 少阳病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