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学心悟 -- 卷三

咳嗽

书名:《医学心悟》  作者:程国彭

咳嗽症,虚劳门已言之。而未详及外感诸病因,故再言之。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爆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嘶而鸣之者如故也。钟其能保乎?吾愿治咳者,作如是观。

大法,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既散而咳不止,专用本方,调和肺气,或兼用人参胡桃汤,以润之;若汗多食少此脾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补脾土以生肺金。若中寒入里而咳者,但温其中而咳自止。若暑气伤肺,口渴烦心溺赤者,其症最重,用止嗽散,加黄连、黄芩、花粉以直折其火。若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若燥火焚金,干咳无痰者,用止嗽散加栝蒌、贝母、知母、柏子仁以润燥。此外感之治法也》十二经见证而加减如法,则治无不痊。经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者,属肺脏,此即风寒咳血也,止嗽散加荆芥、紫苏、赤芍、丹参。咳而两胁痛,不能转侧,属肝脏,前方加柴胡、枳壳、赤芍。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属心脏,前方倍桔梗,加蒡子。咳而右胁痛,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属脾脏,前方加葛根、秦艽、郁金。咳而腰背痛,甚则咳涎者,属肾脏,前方加附子。咳而呕苦水者,属胆腑,前方加黄芩、半夏、生姜。咳而失气者,属小肠腑,前方加芍药。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属胃腑,前方去甘草,加乌梅、川椒、干姜、有热佐之以黄连。咳而遗屎,属大肠腑,前方加白术、赤石脂。咳而遗溺,属膀胱腑,前方加茯苓、半夏。久咳不止,三焦受之,其证腹满不食,令人多涕唾,面目浮肿,气逆,以止嗽散,合五味异功散并用。投之对症,其效如神。

又以内伤论前症,若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者,用止嗽散,加香附、贝母、柴胡、黑山栀若肾经阴虚,水衰不能制火,内热,脉细数者,宜朝用地黄丸滋肾水,午用止嗽散,去荆芥,加知母、贝母以开火郁,仍佐以葳蕤胡桃汤。若客邪混合,肺经变生虚热者,更佐以团鱼丸。若病势深沉,变为虚损,或尸虫入肺,喉痒而咳者,更佐以月华丸。若内伤饮食,口干痞闷,五更咳甚者,乃食积之火,至此时流入肺经,用止嗽散,加连翘、山楂、麦芽、卜子.若脾气虚弱,饮食不思,此气弱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此内伤之治法也。

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经云∶微寒微咳。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以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薛立斋云∶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兼清肺火;肺气虚,则腠理不固,治宜解表兼补肺气,又云∶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此诚格致之言也。然清火之药不宜久服。无论脉之洪大滑数,数剂后,即宜舍去。但用六味丸频频服之,而兼以白蜜、胡桃润之,其咳自住。若脾肺气虚,则用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药,补土生肺,反掌收功,为至捷也。治咳者,宜细加详审。患咳者,宜戒口慎风。毋令久咳不除变为肺痿、肺疽、虚损、劳瘵之候,慎之戒之。

 

止嗽散

治诸般咳嗽。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 甘草(炒,十二两)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予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附论于此,以谘明哲。

 

人参胡桃汤

止嗽定喘。

人参(五分) 胡桃肉(三钱,连衣研)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本方以葳蕤易生姜,名葳蕤胡桃汤,治阴虚症。

又方∶用白蜜二斤,胡桃肉二斤,隔汤炖熟,开水点服,不拘时。

五味异功散、六味丸、团鱼丸、月华丸 (俱见虚劳。

六君子汤 (见类中。

 

tags: 咳嗽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医学心悟 总目录
卷三
中风门
类中风
伤暑(霍乱、搅肠痧
疫疠
咳嗽 (当前页面)
吐血
头痛
心痛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胸痛
  2. 阳明经证
  3. 热淋
  4. 少阳经证
  5. 太阳经证
  6. 呕吐哕、呃逆
  7. 三消
  8. 眩晕
  9. 太阴经证
  10. 中风门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