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学指归 -- 卷上

脾经第四

书名:《医学指归》  作者:赵术堂

(是经起于隐白穴,终于大包穴。)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经络解

核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圆骨也。腓腹为 。髀内为股。脐上为腹。咽,胃系也。舌本,舌根也。

足太阴脾受足阳明之交,起于足大趾端之隐白穴,循趾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后,历太白、公孙、商丘,上内踝前廉之三阴交,上 内,循 骨后之漏谷上行,交出足厥阴之前,至地机、阴陵泉,上循膝股前廉之血海、箕门,迤逦入腹,经冲门、府舍,复循腹结、大横,会下脘,历腹哀,过期门之分,循本经之里,下至中脘之际,以属脾络胃,又由腹哀上膈,循食窦、天溪、胸乡、周荣,曲折向下至大包,又自大包外曲折向上,会中府上行人迎之里,挟喉,连舌本,散舌下而终。其支者,由腹哀穴别行,再从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于膻中之里心之分,以交于手少阴心经也。

脾经诸穴歌

足太阴,脾中州,二十一穴隐白游。赴大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丘。越三阴之交而漏谷地机可即,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入冲门兮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腹哀食窦兮接天溪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

分寸歌

大趾内侧起隐白,节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内踝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踝上五寸地机朝,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取,动脉应手越筋间,冲门期下尺五分,府舍期下九寸判,腹结期下六寸八,大横期下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门肝经穴道现,巨阙之旁四寸五,却连脾穴休胡乱,自此以上食窦穴,天溪胸乡周荣贯,相去寸六无多寡,又上寸六中府换,大包腋下有六寸,渊液腋下三寸绊。

病证解

舌本强,脉连舌本也。食则呕,脾不能化食也。胃脘痛,脉络胃也。腹胀,脉入腹也。善噫,脾气厥逆于胃也。得后与气则快,脾气下泄也。身体重,脾主肌肉也。以上或经病、或络病、或脏病,皆脾经自病也。舌本痛,甚于强也。体不能动,甚于重也。食不下,不但呕也。心烦、心痛,脉注心中,亦合心经病也。溏瘕泄,脾不实也。水闭,脾病连肾也。黄胆,脾病本色外现也。不能卧,肾病干脾也。强立股膝肿、足大趾不用,皆经病。以上合病也。不言气盛、气虚,省文也。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脾藏志,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脏腑之病)

诸湿肿胀,痞满,(即经中腹胀,得后与气则快,不能卧,食不下诸证。)噫气,(同经。)大小便闭,(即水闭。)黄胆,(同经。)痰饮,(脾不为胃行津液。)吐泻霍乱,(脾胃同病。)心腹痛,(同经。)饮食不化。(脾不健运。)

标病(经络之病)

身体肤肿,重困嗜卧,(同经。)四肢不举,(脾主四肢。)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同经。)九窍不通,(脾为万物母,主营卫,脾病则诸脏俱病,九窍在外,故为标病。)诸痉项强。(脉行人迎,挟喉。)

治法解

土实泻之

脾胃俱为仓廪之官,而脾主运化,脾气太实,则中央杼轴不灵,故用泻,下分三法。

泻子∶金为土之子,土满则肺气壅遏,泻肺气所以消满。

诃子(泄气消痰,开胃调中。)防风(泻肺,散头目滞气。)桑皮(泻肺行水,下气消痰。)葶苈(下气行水,大能泻肺。)

吐∶经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痰血食积壅塞上焦,涌而去之,其势最便,故用吐法。胃实不言吐者,胃主容受,脾主消化,积虽在胃,而病生于脾也。

豆豉(能升能散,得盐则吐。)栀子(苦寒泻火,吐虚烦客热。)萝卜子(长于利气,能吐风痰。)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瓜蒂(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郁金(行气破血,轻扬上行,同升麻服能吐。)齑汁(吐诸痰饮宿食。)藜芦(吐上膈风涎。)苦参(泻火燥湿,祛风逐水。)赤小豆(行水散血,清热解毒。)盐汤(能涌吐。)苦茶(泻热清痰,下气消食,浓茶能引吐。)

下∶下法不止去结除热,凡驱逐痰水皆是也。盖脾恶湿,脾病则湿胜,土不足以制水,每生积饮之证,故与肠胃、三焦下热结之法稍异。

大黄(泻血分实热,下有形积滞。)芒硝(荡涤实热,推陈致新。)青礞石(体重沉坠,下气利痰。)大戟(泻脏腑水湿。)续随子(下积饮,治水气。)芫花(去水气,消痰癖。)甘遂(泻隧道水湿。)

土虚补之

土为万物之母,而寄旺于四时。土虚则诸脏无所禀承,故用补,下分三法。

补母∶土生于火,益心火所以生脾土也。

桂心(苦入心经,益阳消阴。)茯苓(安心益气,助阳补脾。)

气∶气属阳,阳气旺,则湿不停而脾能健运。

人参(大补元气,益土生金。)黄 (补中气,壮脾胃。)升麻(升阳气,补卫气,脾胃引经药。)葛根(升胃气,兼入脾经。)甘草(补脾胃不足。)陈皮(调中快膈,脾胃气分之药。)藿香(入脾经去恶气。)葳蕤(补中益气,治风湿。)砂仁(和胃醒脾,快气调中。)木香(疏肝和脾,三焦气分药。)扁豆(调脾暖胃,消暑除湿。)

血∶脾统血,喜温而恶寒。寒湿伤脾,则气病而血亦病。甘温益脾,则阳能生阴,所以和血而补血也,与他脏养血之法不同。

白术(甘温和中,同血药用则补血。)苍术(甘温辛烈,燥胃强脾。)白芍(泻肝安脾,为太阴行经药。)胶饴(温补脾,甘缓中。)大枣(甘温补中,入脾经血分。)干姜(辛温燥湿,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木瓜(伐肝理脾,调营卫,利筋骨。)乌梅(酸涩而温,脾肺血分之药。)蜂蜜(甘温补中,调和营卫。)

本湿除之

不言寒热者,实兼寒热也,下分二法。

燥中宫∶脾恶湿,燥湿所以健脾。脾喜温,故只言寒湿,不言湿热,且湿去而热自除也。

白术(苦燥湿。)苍术(除寒湿。)橘皮(理气燥湿。)半夏(除湿化痰。)吴茱萸(燥脾除湿。)南星(燥湿除痰。)白芥子(温中开胃,利气豁痰。)

洁净府∶水乃湿之原,行水乃以除湿,故治湿必利小便。

木通(通膀胱,导湿热。)赤茯苓(利湿热,赤胜于白。)猪苓(利湿行水。)藿香(去恶气则正气通畅,气化则小便利。)

标湿渗之

脾之经络受伤者,不止于湿。外感之湿中人,不止脾之一经。脾专言湿,举一以概其余也。以湿属脾,从其类也。

开鬼门∶湿从汗解,风能燥湿。

葛根(解肌开腠。)苍术(发汗除湿。)麻黄(辛温发汗。)独活(搜风去湿。)

(以上所举四药,或入阳明。或入太阳,或入少阴,非专入脾经也。盖湿与热合,伤在肌肉,则用阳明药。湿与风合,伤在皮肤,则用太阳药。湿与寒合,伤在筋骨,则用少阴药。湿土于五行寄旺,故兼诸经药也,推之他经,湿在太阳,则用麻黄;湿在阳明,则用葛根、苍术;湿在少阴,则用独活。触类引伸,方得作者本旨,不可泥看,余仿此。)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医学指归 总目录
卷首 十二经络图象
足厥阴肝经图
卷上
肺经第一
大肠经第二
胃经第三
脾经第四 (当前页面)
小肠经第六
卷下
膀胱经第七
肾经第八
心包络经第九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大肠经第二
  2. 三焦经图
  3. 肝经第十二
  4. 小肠经第六
  5. 胆经第十一
  6. 心包络经第九
  7. 手阳明大肠经图
  8. 三焦经第十
  9. 膀胱经第七
  10. 足太阳膀胱经图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