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医有十三科,分例分门证治多, 何事幼科门例少,岂因难治废吟哦。 大方脉科,小方脉科,妇人科,伤寒科,风科,眼科,口齿咽喉科,疮肿科,针灸科,正骨科,金镞科,祝由科,养生科。 以上一十三科,分门分例,详悉俱备。唯小方脉一科,钱、陈二先生外,不多见也。盖小儿初生,只是一块血肉耳,虽有神脏、形脏,有其具而未能用也。百日之后,知觉运动以渐而生。至于有疾,口不能言,脉无可诊,名曰哑科。一、二、三岁,口虽能言,而胃气未实,经脉未满,其脉难辨。故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其有疾也,而欲治之,则肠胃脆薄,不胜汤丸;荣卫微弱,难施针灸。四岁以后,诸病与大人同,但药剂小耳。惊疳症疹四证,当别论之。经曰:不能察其幼小者,调冠壮易明,童稚难治也。 有婴四法集成篇,博采诸书尽格言, 人欲求嗣能读此,何优丹桂不森森。 嗟夫!世之求嗣者,唯知问命卜,祷鬼神,而不知当务之为急也。余尝集《广嗣纪要》,列例十条:一修德,二寡欲,三择配,四调元,五感孕,六保胎,七护产,八育婴,九风水,十祈祷,求嗣之道尽矣。今集《育婴家秘》,又分四目:一曰预养以培其元,二曰胎养以保其真,三曰蓐养以防其变,四曰鞠养以慎其疾。预养者,即调元之意也;胎养者,即保胎之道也;蓐养者,即护产之法也;鞠养者,即育婴之教也。二书之论并行而不悖也。有志求嗣者合而观之,笃信而守之,则桂子森森,厥后其昌矣。 孕元立本章云:《易》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有生之初,虽阳予之,正育而充,必阴之主。因形移易,日改月化,无非神道之代终也。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之至和。相与流通于一体,能顺时效,谨人事,勿动勿①伤,则生育之道得矣。昧者曾不知此,乃拂自然之理,谬为求息之术方,且推生死于五行,祈补养于药石,以伪胜真,以人助天,虽或有子,孕而不育,育而不寿者多矣。昔人论年老有子者,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则知气血在人固有自量,岂外阴阳之定数哉!出《大全又方》。 ①勿:原作“而”,据忠信堂本改。 凝形殊禀章云:《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之形气寓焉。其禀赋也,体有刚柔,脉有强弱,气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以至分野奠域,则所产有多寡之宜,吉事有详,则所梦各应其类。是故荆杨薄壤多女,雍冀厚壤多男。熊器为男子之祥,飕蛇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同上。 娠子论云:昔有人以妇人无子,向西京常器之者,乃日:女人自少多病,服燥药无节,使天癸耗动,且早夭,终身无子。又有问衮伯宋大亨者,亦然。同上。 按《道藏经》云:有床子法云,妇人月信初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阳日阳时交合,有子多男。若男女禀受皆壮则多子,一有怯弱则少子。同上。 按《道藏经》云:有床子法云,妇人月信初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阳日阳时交合,有子多男。若男女禀受皆壮则多子,一有怯弱则少子。同上。 《褚氏遗书》曰:男女交合,二情交畅。明血先至,用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产女必赢;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补羸女先养血壮脾,补弱男则滋肾节色。气之偏瘁,与之补也。 东垣云:李和叔问,中年以来,得一子,至一岁以后,身生红瘤不救,后生四子,一二岁皆病瘤而死,何缘至此?翌日见之,谓曰:汝乃肾中伏火,精气中多有红丝,以气相传,生于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试观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肾丸数服,以泻肾中火邪,补真阴不足,忌酒辛热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黄丸以养阴血。受胎五月之后,以黄芩、白术二味作散啖五七服。后生子,前证不复作矣。按东垣先生此论,诚求子之要,百世不可易也。 丹设云:无子之因,多起于父气之不足,岂可独归于母血之虚寒。况母之血,岂止于虚与寒而已哉?无子多因血少不能摄精,俗医率从子宫虚冷,投以热剂,如泰桂丸之类,煎熬脏腑,气血沸腾,祸不旋踵。按丹溪先生此论。诚可为妇人服热药子①之戒。全按《易》曰:天地 ,万物化醇。设使阴阳偏胜,则不能成变化而生万物矣,男女亦然。故男之无子者,责精之不足也;女之无子者,责血之不足也。精气之不足,肾实主之,六味地黄丸其要药也。 补肾地黄丸:熟地,八两。干山药,四两。山茱萸肉,四两。泽泻,四两②。牡丹皮(去心)③。肉苁蓉(酒洗,去鳞甲)三两④。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食前服,淡盐汤送下。 今人不知此理,男女⑤客服壮阳之药,以快其欲,加附子、阳起石、鹿茸、硫黄、沉香、母丁香之类,女子喜饮暖宫之药,亟欲生子,如桂枝、吴茱萸、沉香、附子之类,以致自误,终身无生,反成热中,内则津液消耗,为消渴秘结之类;外则经脉壅滞,为痈疽之发也。生子之道,不在于药石也。设使情欲之感不节,变合之神不交,虽汤丸兢进无益也。必于平日,男子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忍性戒怒以养其血,至于交会之时,男悦其女,女悦其男,两情欣治,自然精血混合而生子也。 ①子:疑作“求子”,宜据上文“求子之要”补。 ②泽泻四两:万达本无剂量,今据忠信堂本改。 ③万达本及忠信堂本均无剂量。 ④万达本“酒洗”后为“去心、鳞甲”,无剂量,今据忠信堂本改。 ⑤男女:据上下文义,当为“男子”。 娠子论云:夫至精才化,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于在腹中,随母听闻。 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生男女多鄙贱不寿而愚顽,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昔太妊怀文王,耳不听恶声,目不视恶色,口不出恶言,世传胎教之道,此之谓也。 妊娠三月,名胎始,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仪,见物而变。须知端正严庄,当令母见贵人,不可见状貌丑恶人也。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马;欲生女,宜着珥 ,施环佩;欲子美好,宜玩白璧,视孔雀;欲子贤能,宜看诗书,务和雅。吾见鄙俗妇人怀胎时,看搬傀儡,装神像,舞猴戏者,后来生子,貌多肖之。 胎养之法,有所谓转女成 者,亦皆理之自然也。如食雄鸡,取阳精之全于天产者;带雄黄,取阳物之见于人事者。气类潜通,造化秘密,必于三月兆形之先,仪象未具,阳可以胜用①,变女为男,理固然也。 气质生成章云:具天地之胜,集万物之灵,阴阳平均,气质完备,成具自尔,然而奇偶异常,有衍有耗,刚柔异用,有强有羸,血荣气卫,不能逃于消息盈虚之理,则禀赋之初,讵可一概而论。是以附赘垂疣,骈母枝指,侏儒跛 ,形气所赋,有如此者;疮疡痈肿,瞳聋喑哑,瘦瘠[疒支]瘵,形气之疾,有如此者。然则胚胎造化之始,精通气变之后,保卫辅翼,固有道矣。按此条禀赋之症,陈疮疡属胎毒,皆禀赋之偏,不可治矣。 天有五气,各有所凑,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凑有节适,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当戒惧,慎物以为养者,理固然也。以致调喜怒,节嗜欲,作劳不妄,而气血从之。皆所以保摄妊娠,使诸邪不得干焉。苟为不然,方禀受之时,一失调养,则内不足以为守中,外不足以为强身,气形弗充,而疾病因之。如食兔唇缺,食犬无声,食杂鱼而疥癣之嘱,皆以食物不戒之故也。心气被②惊而颠疾,肾气不足而解囟,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气虚乏而神不足之类,皆以气血不调之故也。 全尝由此推广之。儿在母腹中,借母五脏之气以为养也。苟一脏受伤,则一脏之气失养而不足矣。如风则伤肝,热则伤心与肺,湿则伤脾,寒则伤肾,此天之四气所伤也。酸多则伤肝,苦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脾,辛多则伤肺,咸多则伤肾,此五味所伤也。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此人之七情所伤也。是以风寒暑湿则避之,五味之食则节之,七情之感则绝之,皆胎养之道也。若夫勿登高,勿临险,勿独处暗室,勿入庙社,勿恣肥甘之味,勿啖瓜果之物,勿犯禁③忌之方,所以调护辅翼者,各有道也。 ①用:疑为“阴”之误。 ②被:原作“火”,据忠信堂本改。 ③犯字下原脱“禁”,据忠信堂本改。 如不利嗣息,惑骄倨太甚者,动必成咎。虽邻家有所兴修,亦犯其胎气,令儿破形殒命。如刀犯者,形必伤;泥犯者,窍必塞;打惊者,色青黯;系缚者,相拘挛。如此诸例,验于形影,可不慎哉! 妊妇有疾,不可妄投药饵。必在医者审度病势之轻重,药性之上下,处以中庸,不必多品。视其病势已衰,药宜便止,则病去于母,而子亦无殒矣。 全尝集女科,凡孕妇无疾,不可服药同。设有疾,只以和胎为主,其疾以末治之。中病即已,勿过用剂也。故孕妇之病,宜柴胡和胎饮主之。 柴胡和胎饮:柴胡、黄芩,君,条实沉水者佳。白术,君,无油者佳。二味乃安胎之圣药。当归身,酒洗。白芍,臣。陈皮、甘草。紫苏,茎叶,佐。 挟伤风者,加葛根、葱白;挟伤食者,加枳壳、神曲;挟伤热①者,加知母、石膏;胸满者,加枳壳、桔梗;腹满者,加大腹皮;胎中痛者,加枳壳、砂仁;漏下血者,加阿胶、陈艾叶。如方加减,不可轻忽。水煎,食前服。 ①伤字下原脱“热”,据忠信堂本补 妇人有孕,至八九月间,宜服丹溪达生散,庶免难产之症。 丹溪达生散:大腹皮(酒洗)一钱。人参、陈皮,各五分。白芍、白术、当归,各一钱。甘草(炙)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入姜七片,葱五叶,水煎服。 春加防风、川芎,夏加黄芩、黄连、五味子,秋加泽泻,冬加砂仁。 临产之时,胞浆已破,急进秘传催生如圣散,以免难产,即五苓散加车前子,顺取长流水,煎服。 蓐养之时,顺而易者,无苦也。设使逆而难者,必得稳婆之老、惯熟、谨慎、轻便者,辅翼调护之;苟非其人,则母子之免于患者,亦罕矣。 回气捷法儿才生下即气绝、不啼哭,俗名闷脐生,即寤生也。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急②以绵絮包裹,抱怀中,不可断脐带,且将胞衣置火上锅铫滚水中煮之,仍以热水于脐带抹之,使暖气由脐入腹,须臾气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断去脐带。今乡俗见寤生者,即连呼其父乳名,纵有醒者,如儿寐中呼唤惊醒也。 ②急:原作“必“,据忠信堂本改。 拭口时法儿初生,稳婆急以绵裹指,拭儿口中恶物令净,方可浴秽,若不急拭,啼哭一声、咽下,则生百病矣。然仓卒之际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甘草法、黄连法、朱蜜法,用之殊佳。其法临月预备甘草一钱切煎,以绵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中令净;次用黄连细切五分捶碎,绵裹放甘草沸汤中,同浸泡汤,如上法拭口;拭毕,更用朱砂大豆许研极细入蜜、螺壳许③和之,拭儿口中,然后以乳乳之。此葛稚川真人时方也,非独能解恶秽之毒,亦可安神免疮疹惊风之疾。 又秘方:取儿胞衣上脐带,一寸许,焙为末五分。黄连末,二分半。朱砂末,一分。 共研,用蜜和,当生下三日内抹儿口中令咽之,以解胎毒,名曰育婴解毒延龄膏。 又方:儿生下一日之内,用甘草一节长,炙透切细,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裹指,蘸汁点儿口中约一蚬壳,吐出胸中恶汁,待其饥渴更与之,若两服不吐,尽一合止,则小儿智慧无病。 ③许:忠信堂本无此字。 浴儿法临产时,预取[ 责]④猪胆一枚,以水七升,煮取四升,澄清浴儿,令长大及终身永无疮疥。 如儿生下,浴水未到,且以绵絮包裹,暖抱大人怀中。浴汤须调和,若冷热失宜则令儿惊,亦致五脏疾矣。虽浴出亦当暖之,虽遇夏月,亦未可去其绵絮,以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气也。 儿生三日,浴用五枝汤。 五枝汤:桃、柳、棘、梅、槐各取嫩枝。 加苦参,白芷,煎汤,去渣澄清,入猪胆汁浴之,不生疮疥。 ④[ 责]: 去势曰[ 责],义与[矛责]同。 断脐法儿生下浴后,方可断脐,口咬最好,或以火燎而断之,或以剪放火烧热剪之。断后,艾炷从断处烧三壮,令暖气入腹,可免脐风之疾。断脐后用 艾杵烂和绵絮包护其脐,勿令犯脱。使寒湿之气入之,则成脐风、内 腹痛,误儿命矣,慎之!慎之! 嗜儿法儿生下后,产母乳汁未行,必择乳母年壮体厚,乳汁浓白者,以乳之可也。产母乳汁既行,必须揉而捏去之,此乳不可哺也。积滞之气,恐损儿也。 凡儿吮乳,初则乳汁渐行,其来尚缓而少,久则如泉涌出,急而且多,急取出之,恐儿气弱,吞咽不及,错喉喷吐,伤胃气也。 儿生七日,助谷神以导达肠胃。用粟杵烂煮粥饮,与乳母,日与一二匙吃,或用粳米研烂亦佳。 刮泡法儿生十日之内,常抱向明处,视其口中悬痈,上腭有小泡子如珠堆积者,急用银挖耳刮去之,或以手指甲刮去之。不然,则泡落成疾,不可救矣。 通便法儿初生后,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妇人以温水漱口,亟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两手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红赤为度,须臾自通,不尔,无生意。 又古方①用皂角,烧存性,研为细末,炼蜜作丸,如枣核样,内谷道中,即通。 ①古字下原脱“方”,据忠信堂本补。 贴囟法儿生后,鼻塞气倨,吮乳不得者,用天南星,一钱,北细辛五分。 共为末,生姜汁、生葱汁共调成膏,涂贴囟上,自愈。 牛黄法儿生三日,去②惊邪,除恶气,用真牛黄豆许,细研以后,蜜加酸枣许,共研匀,以绵蘸之与吃,一日令尽。 ②去:原作“出”,据忠信堂本改。 养子须调护,看成莫纵驰, 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 衾厚非为益,衣单正所宜, 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 丹溪曰:人生十六岁以前,气血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常不足。故童子裳不裘帛。(前哲格言)。裳,皮衣,温软甚于帛也。盖下体主阴,得寒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绢帛夹厚温暖之服,恐阴气受伤③,是为确论。 小儿初生,肌肤未实,不可暖衣,暖甚则令肌肤缓弱,宜频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肌肤脆软,易得损伤。当以父母着过破絮旧衣,勿加新绵,天气和暖之时,宜抱向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易刚,肌肤坚实,可耐风寒,不致疾病。若藏于帐帏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当以薄衣,但令背暖。薄衣之法,当初秋习之。不可卒减其衣,否则令中风寒。所以从秋初习之者,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冬月但着两薄褥一复裳耳。若不忍见其寒,适当略加耳。若爱而暖之,适④所以害之也,又当消息,勿令汗出。如汗出则表虚。风邪易入也。昼夜寤寐,当⑤常慎之! 丹溪曰:小儿气血俱盛,食物易消,故食无时。然肠胃尚脆而薄⑥,若稠粘干硬,酸咸辣甜,一切鱼肉瓜果酒面,烧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只如生栗、干 、熟菜、白粥,非惟不能纵其口,且可养其德。盖生栗味咸, 干性凉,可以养阴之助。然栗大补, 大涩,俱为难化,亦宜少与。妇人无知,惟务姑息,畏其啼哭,无所不与,积成痼疾,虽悔何及。所以富贵骄养,有子多疾。 ③恐阴气受伤:原作“恐防阴气“,据忠信堂本改。 ④之字下原脱“适”,据忠信堂本补。 ⑤当:原作“常”,据忠信堂本改。 ⑥薄:原作“窄”,据忠信堂本改。 按:陈氏曰小儿宜吃七分饱者,谓节之也。小儿无知,见物则爱,岂能节之?节之者,父母也。父母不知,纵其所欲,如甜腻耙饼、瓜果生冷之类,无不与之,任其无度,以致生疾,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丹溪曰:乳子之母,尤宜谨节,饮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动中,乳脉便应;病气到乳,汁必凝滞。儿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则泄,不疮则热,或为口糜,或为惊搐,或为夜啼,或为腹胀。病之初来,其溺必少,便须询问,随证调治。母安子亦安,可消患于未形也。 小儿啼哭正甚,其母强以乳哺之,啼哭未息,逆气未定,被乳所阻,乳又被气滞,积于胸中,便成疾也。吐泻、噎痢、腹痛、痞满之病从此起矣。 小儿在腹中,赖血以养之,及其生也,赖乳以养之。乳,积血所化也。未及一岁之后,不可便以肉果啖之,胃薄脾脆,不能消化也。乳者,饮食之津液。其母亦当淡滋味,一切酒面肥甘之热物,瓜果生冷之寒物,皆当禁之。苟不知禁,气通于乳,犹儿食之,以成寒热之病,乳母之过也。 凡乳母大醉后勿乳,大劳后勿乳,大怒后勿乳,房事后勿乳,有热病勿乳,其子啼哭未止勿乳,睡未醒勿乳,饱后勿乳。夜间母必起坐床上,抱起儿乳之,勿侧卧乳。乳后抱其子,使其身直,恐软弱倾铡,致乳溢出也。不尔,皆令儿病。 陈氏养子十法云: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胸凉,六勿令忽见一非常之人,七脾胃要温,八儿哭未定勿使饮乳,九勿服轻、朱,十宜少洗浴。大凡小儿冬不可久洗,浴则伤冷;夏不可久浴,浴则伤热。频浴则背冷而发惊。若遇热时,以软绢蘸汤拭之可也。 小儿脐带未落时,不可频浴,浴则水入脐中,脐风、撮口皆从此起。 小儿神气衰弱,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禽兽,嬉戏惊吓,或闻人之叫呼,雷霆铳爆之声,未有不惊动者也,皆成客忤惊痫之病。盖心藏神,惊则伤神,肾藏志,恐则志失,大人皆然,小儿为甚也。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人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 小儿玩弄嬉戏,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剑,衔铜铁,近水火,见鬼神耳。 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语也。能食则教以恭敬,若亵慢之习勿作也。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宗族乡党之人,则教以亲疏尊卑长幼之分,勿使谍 。言语问答,教以诚实,勿使欺妄也。宾客往来,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或教以数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岁月时日之类。如此则不但无疾,而知识亦早矣。 凡小儿专爱一人怀抱,见他人则避之,此神怯弱也。抱之则喜,放之行坐则哭者,此气虚弱也。喜食甘味,腹有虫也。 小儿周岁有病者,勿妄用药,调其乳母可也。不得已而用,必中病之药。病衰则已,勿过其①则也。 幼科有拿掐法者,乃按摩之变也。小儿未周岁者,难以药饵治,诚宜之则可以治外邪,而不能治内病也,能治小疾及气实者,如大病气虚者用之,必误儿也。为父母者,喜拿而恶药,致令夭折者,是谁之过欤? 父母常将幼子怜,几因爱恤取愁烦, 育婴家秘无多术,要受三分饥与寒。 人之无子者,置姬妾,觅方术,问命卜,祷鬼神,其心劳矣。及其生子,爱恤之深,保养之失,过于热也,热则生风;过于饱也②,饱则成积。医不择良药,或犯毒不可救也。柳子种木传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所以取辟也。 ①则:疑为“剂”之误。 ②饱字下原脱“也”,据忠信堂本补。 谚云: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饥,谓节其饮食也;寒,谓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之意,非不食不衣之谬说也。 头要清凉背要温,露其下体养真阴, 天时勿犯如春候,寒热乖违客气侵。 此言适其寒温之法也。头者六阳之会,常要凉,不可缠裹。腹为阴,背为阳,皆脏腑之俞募也,常要和暖,不可使露。小儿纯阳之气,嫌于无阴,故下体要露,使近地气,以养其阴也。天时者,即寒热也。春者,温和之气,万物皆赖以生长也。谓襁褓之中,寒不犯寒,热不犯热,常如春气温和时,以长养儿之身体。若有乖违,寒热之客气来侵矣。 乳为血化美如饴,肉谷虽甘更乱真, 到得后来能食日,莫教纵恣损脾阴。 此言节其饮食之法也。儿在母腹之时,赖血以养。既生之后,饮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虽有谷肉,不可与之,以乱其肠胃中和之气。至于能食,犹当节之,不可纵其所好,以快其心。因而致病者多矣。《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可不慎也。 耳目之神寄在心,异闻异见易生惊, 痰生气逆因成痫,恨煞终身作废人。 初生小儿未与物接,卒有见闻,必惊其神。为父母者,必慎之可也。若失防间,致成惊痫,为终身之痼疾,有子何益。 医不执泥曰上工,能知富贵与贫穷, 生来气体分清浊,居来看承又不同。 人有恒言富贵之子多病者,其气清,其体薄,而过于饱暖也。贫贱之子少病者,其气浊,其体厚,而常受饥寒也。上智之医识得此意。观父母,而知其气禀之厚薄;观形色,而知脏腑之虚实。猛峻之药,不可妄加;和平之方,亦不可执用也。 人之受病者,有富贵贫贱之殊。自天地视之。皆其所生者也,无一人不养焉,则无一人不爱矣。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当以天地之心为心,视人之子犹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也。如使救人之疾,而有所得,此一时之利也。苟能活人之多,则一世之功也。一时之利小,一世之功大。与其积利,不若积功。故曰:“古来医道通仙道,半积阴功半养身”。 小儿初诞多胎疾,能食过多为食积, 于斯二者作提纲,仲阳复起从吾议。 小儿之疾,如痘疹、丹瘤、脐风、变蒸、斑黄、虫疥、解颅、五软之类,皆胎疾也。如吐泻、疟痢、肿胀、痞积、疳痨之类,皆伤食之疾也。惟发热咳嗽,或有外感风寒者。故曰小儿之疾,属胎毒者十之四,属食伤者十之五,外感者十之一、二。 惊痫原来肝有余,脾常不足致疳虚, 形体不全知肾弱,上医会得谨其初。 大抵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肾主虚,亦不足也。故小儿之病,惊风属肝,疳痨属脾,胎气不足属肾。上医治病,必先所属而预防之。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 家传三法 家传三法救孩童,惊痫须防用抱龙, 胎禀怯时宜补肾,肥儿瘤①病有奇功。 治痫用琥珀抱龙丸,治疳用肥儿丸,治胎禀不足,用补肾地黄丸。此三方者,祖训相传,子孙敬守。 抱龙丸解:抱者,养也。龙者,纯阳之物。益震为龙,东方乙木也,为少阳之气,时至乎春,乃万物发生之始气也。乙者,肝木也。肝为风木,初生小儿,纯阳无阴,龙之象也。肝为有余,少阳之气壮也。肝主风,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上医虑之,制此方以平肝木,防惊风,此抱龙之名义。 钱氏抱龙丸,壮实儿宜用之。然内有雄朱金石之药不可服,如麝香之耗真气,能引风邪入里,如油之入面,不得出也。故人皆禁之,不可用也。 琥珀抱龙丸,内用补益之药,人皆喜而用之。然有枳壳、枳实二味,能散滞气。无滞气者,能损胸中至高之气。如急慢惊风②及元气弱者,减去此二味,可用当归、川芎各二两代之。然琥珀、天竺黄二味,须择真者。 ①瘤病:忠信堂本作:“疮疾”。 ②僚字下原脱“风“。据忠信堂本补。 钱氏抱龙丸: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痰实壅嗽。又治惊风潮搐及蛊毒者。盛暑沐浴后并可服。壮实小儿,宜时与服之。 雄黄(飞),二钱半,辰砂(另研),五钱,天竺黄,一两。胆南星,四两。麝香,五分。 共为末,煮甘草水为丸,皂角子大,温水化下。百日儿,每丸分作三服。 琥珀抱龙丸:理小儿诸惊,四时感冒风寒,湿痰邪热至烦燥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欲出发搐,并宜可服。 真琥珀、天竺黄、檀香(细锉)人参、去芦、白茯苓,各一两半。粉甘草(去节)三两。枳壳、麸炒、枳实、麸炒、各一两。朱砂(飞)五钱。胆南星,一两。山药(去黑皮),一斤。金箔,百片。 取见成药末一两,同在乳钵内,研极细、杵,仍和前末用。上为末和匀,取新汲井水为丸,如此○样大粒,阴干,每服用薄荷汤化下。 肥儿丸:小儿脾胃素弱,食少而瘦,或素强健,偶因伤食成积而瘦,或因大病之后而瘦者,宜服之。 人参、白术各二钱。陈皮、白茯苓(去皮)各一钱半。甘草(炙)、木香、砂仁、青皮、神曲(炒)、麦芽(炒)、使君子肉各一钱。山药、莲肉(去心),各二钱。桔梗,一钱。 共为细末,荷叶浸水,煮粳米粉为丸,米饮下。此参苓白术散加减以治疳病将成之圣药也。 腹中有癖者,加三棱、莪术(各煨),九肋鳖甲(醋炙),各一钱半。 有热者,加北柴胡二钱,黄苓、黄连、芦荟、干蟾(烧存性),各一钱半。 瘦太甚者,加当归、川芎各二钱。 泄泻者,加肉豆蔻(煨)、河子肉各一钱。 疳瘦食少者,去麦芽、神曲。 乳母须求不病人,择其体厚性和平。 不贪口腹无淫欲,鞠养何求子不成。 养子之道,当择乳母,必取无病妇人,肌肉丰肥,性情和平者为之,则其乳汁浓厚甘美,莹白温和,于子有益。如病寒者,乳寒;病疮者,乳毒;贪口腹者,则味不纯;喜淫欲者,则气不清,何益于子?故宜远之。 幼科精熟是专门,寿夭平时认得明, 色脉合观知五脏,补虚泻实药通神。 古语云:三折股肱为良医,谓历练熟也。故幼科精专者,凡小儿之寿夭,先了然于目中矣。病不可治,必不可治也。至于临病之时,观形察色,便知五脏之证治,所以补之泻之,意之所生,有通神之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