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窍便开前后阴,便溺有病属肝经, 血虚大便多硬结,气热常为小便淋。 《内经》曰:肾开窍于二阴。二阴者,前明窍出小便,后阴窍出大便也。 又曰:肝病者则大小难。故中风者,多便溺之阻隔也。又云,前阴主气,后明主血者,语其用也。益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气而后能出。太阴之传送,气之运也,由血而后能润。此便溺之流通,然后见气血之依附也。夫人之所以有生者。以有出入也。如清阳出上窃,调呼吸也,浊阴出下窍,谓大小便也。一息不运,则机缄穷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胀气喘、呕吵烦躁者,不可治也。宜服八正散,外用掩脐法、蜜导法,则前后俱通矣。 八正散:治热聚下焦,二便不通。 本通①,滑石,山栀仁,车前子,瞿麦,甘草,大黄,芒硝。等分。 ①本通:原作“木香”,据忠信堂本改。 水一碗,先煎上六味二沸,入大黄煎至半碗,去渣,火硝煎一洗顷,热服。 掩脐法:治惊风积热,大小便闭塞, 用:连须葱、七根、不洗带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两匙。 同研烂作饼,铫子烘热,掩脐中,以绵扎定,良久气通自利,不然,再换一饼。 又方用: 大田螺,三五枚 和壳杵烂,俺脐下,即通,异人加盐半匙,更良 蜜导法:治二便不通,以此通其大便则下焦气行,而小便自通矣。用蜜炼成珠,滴水不散,入皂角末和丸,如小指头大,似葱管,送入谷道中,气通则便通矣。 膀胱不利号为癃,不约遗尿梦寐中, 如此两端分冷热,还来水火觅真踪。 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癃小便不通也。又曰:肝有热则小便先赤。凡小便赤涩为热,小便自遗为寒。热者火有余,水不足,治宜泻心火,滋肾水,加味导赤散主之。寒者火不足,水有余也,治宜温肾水。益心火,益智仁散主之。 加味导赤散:治心热肝热小便赤涩者。 木通,生地,甘草稍,条芩,栀子仁,泽泻,车前子,柴胡梢,等分。 末,每一二钱,淡竹叶七片,灯心二十一寸,水煎,食前服。 益智仁散:治遗尿。 益智仁,破故纸(炒),白茯苓,等分。 细末,炒,盐汤调服。 小便不通,乃内脏气虚,受热壅滞,宣化不行,非害非痛,但闭不通,腹胀紧满,宜五苓散加车前子、灯心主之。 有大病后,气虚津液少者,不可利之,利则气益虚,津液日枯,宜: 人参,麦冬,甘草梢,各等分。黄柏、盐水炒,减半。 末,炼蜜丸,姜汤下。 小儿诸淋,不问五者,皆属于热,并用。 香附子,川芎,赤茯苓,各半两。海金沙,滑石,各一两。枳壳,泽泻,石苇,槟榔,各二钱半。 糯米粉煮糊丸,麻子大,服二、三十丸,顺取长流水,入盐少许,煎汤下。 如小儿气病,常病淋者,不可服上药,宜补肾地黄丸,甚效。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溺。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所致也,宜鸡肠散主之。用: 鸡肠、一具,烧。牡蛎、煅灰。白茯苓。真桑螵蛸,白之者,做炒,各半两。辣桂,龙骨,各二钱半。 末,服一钱,姜枣引。或与益智仁散合,末,炼蜜丸,盐汤下,尤妙。 小便出血者,谓之尿血。用: 生地,术通,甘草梢,赤茯苓,山栀仁,生蒲黄,滑石,等分。 末,每一钱,淡竹叶七片,水煎去渣,入车前草自然汁同服。 又方:用升麻甘草煎汤调一元散服。 小儿初出,便黄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谓之尿白。幼科云:久则成疳是也,宜用胃苓丸,盐汤下,效。 如小便出而色白浑浊,谓之白浊,宜清心莲子饮主之。 石莲肉,白茯苓,各一钱。益智仁,远志肉(去心),麦冬(去心),人参,各五分。石菖蒲,车前子,白术,泽污,甘草(炙),各二分半。猪苓①三分。 末,每一钱,灯心同煎。 又方,分清饮: 益智仁、去壳,川草 ,石菖蒲,天台,乌药,等分。 末,或和白茯苓尤妙,灯心汤服。 大便 结须宜下,亦有诸般不可攻, 食少气虚脉渐弱,不如胆导有奇功。 夫饮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苟大便不通,宜急下之,使旧谷去而新谷得入也。然有实秘者,有虚秘者,临病之时,最宜详审。如形实,气实,脉实,又能食者,的有可下之症,则下之。如河间凉膈散、承气汤、人正散、三黄枳术丸、木香槟榔丸、丁香脾积丸择而用之,中病即止,不可过也。如形虚,气虚,脉虚,又食少者,虽有可下之症,缓则救其本,用保和丸、枳术丸、大黄丸微利之。如常便难者,血不足也,宜润肠丸主之。急则治其肠,使其通利,猪胆汁导法神效。此家秘之法也。 润肠丸:治老人、虚人、小儿、产妇,大便秘结者,良验。 麻子仁(去壳),杏仁(去皮尖、略炒),桃仁(去皮尖),各半两,归梢,枳壳(炒),各七分半。阿胶(蛤粉炒),二分半。紫苏(炒),萝卜子(炒),各三分。 炼蜜丸,如麻子,二三十丸,陈米汤下。 胆导法:猪胆一个,以小竹管放口内,用线扎紧,勿使移动,吹气一口,另用一线从管下近气处系定,勿使泄了气。插入谷道中,解去系气线,一手拿住胆筒,一手捏胆汁入腹,直待气通,随捏随起,便即通矣。如不通,又有别法,口言不尽。 凡小儿病,有可下不可下者说,见第一卷歌中。 凡小儿大便下血者,宜四物汤加枳壳、荆芥穗及柏叶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