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专治麻痧初编 -- 卷五

叶氏《幼科要略》

书名:《专治麻痧初编》  作者:?

 

看三关法

滑氏云∶小儿三岁以内,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节曰三关。纹色紫热红伤寒,青惊风,白疳病,黄色淡红乃平常小恙,其筋纹宜藏不宜暴露,若见黑色则为危险,再脉纹见下截风关为轻,中截气关为重,上截命关为尤重耳,直透三关为大危。

痧疹(吴音痧子徽州麻子)(浙江 子)(北音疹丹)

叶天士曰∶痧属阳府经邪,初起必从表治,证见头痛喘急咳嗽气粗呕恶,一日二日即发者轻,三五日者重,阳病七日外,隐伏不透,邪反内攻,喘不止,必腹痛胀秘闷,危矣。治法宜苦辛清热凉膈去硝黄。

方书谓足阳明胃疹如云布密,或大颗如豆,但无根盘。方书谓手太阳肺疹但有点粒,无片片者,用辛散解肌,冬月无汗壮热喘急用麻杏加华盖散三拗汤,夏月无汗用辛凉解肌葛根前胡薄荷防风香薷牛蒡枳壳桔梗木通之属。

古人以表邪口渴,即加葛根,以其升阳明胃津,热甚烦渴,用石膏辛寒解肌,无汗忌用。

凡疮疹辛凉为宜,连翘辛凉,翘出众草,能升能清,最利幼科,能解小儿六经诸热。

春令发痧从风温,夏季从暑风,暑必兼湿,秋令从热烁燥气,冬月从风寒。

疹宜通泄,泄泻为顺,下利五色者亦无妨,惟二便不利者最多凶证,治法大忌止泻。

痧本六气客邪,风寒暑湿必从火化。痧既外发,世人皆云邪透。孰谓出没之际,升必有降,胜必有复。常有痧外发,身热不除致咽哑龈腐、喘急腹胀、下利不食、烦躁昏沉、竟以告毙者,皆属里证不清致变,须分三焦受邪孰多,或兼别病累瘁,须细体认。

上焦药用辛凉,中焦药用苦辛寒,下焦药用咸寒。(徐洄溪曰∶当用清涤内邪之法)

上焦药∶气味宜轻,以肺主气,皮毛属肺之合。外邪宜辛胜,里甚宜苦胜,若不烦渴,病日多邪郁不清,可淡渗以泄气分。

中焦药∶痧火在中,为阳明燥化,多气多血,用药气味苦寒为宜,若日多胃津消烁,苦则助燥劫津,甘寒宜用。

下焦药∶咸苦为主,若热毒下注成利,不必咸以软坚,但取苦味坚阴燥湿。

古人以痧为经府之病,忌温燥涩补,所谓痘喜温暖,疹喜清凉也。然常有气弱体虚表散寒凉非法,淹淹酿成损怯,但阴伤为多,救阴必扶持胃汁。气衰者亦有之,急当益气。稚年阳体,纯刚之药忌用。《幼科方书歌括》曰∶赤疹遇清凉而消,白疹得温暖而解。此温字即后人酒酿柽木粗草纸木棉纱之属,虽不可不知,然近年用者多无益。

痧疳湿盛热蒸口舌咽喉疳蚀,若不速治有穿腮破颊咽闭喘促告毙矣,治之宜早,外治另有喘方,(德按∶痧疹内陷忌用冰片犀黄)若汤药方法必轻淡能解上病,或清散亦可。

痧痢乃热毒内陷与伤寒协热,邪尽则痢止,同法忌升提,忌补涩,轻则分利宣通,重则苦寒解毒。

 

附案

光绪己丑年正月初风木主客同气,余门人陈生锡周,时年十三岁,曾出正痧,瘥后戒口百日始食油荤,又于五月芒种节前,忽觉咽物梗痛、头眩干呕、身体发热如火、咳嗽、烦闷、脉浮滑濡数、舌胎缝中浓白苔,此乃痧后遗邪。用甘草桔梗葛根荆芥牛蒡子蝉蜕连翘象贝母枳壳木通竹叶朱灯心西河柳煎汤冲服玉雪救苦丹两丸,复出痧疹遍身透布,将次回齐。无端阴囊之筋吊而垂胀,溺管涩痛,小溲滴淋,即以柴胡四物汤清肝渗湿,用柴胡抚芎条芩竹叶朱灯心各五分鲜生地归身赤芍药连翘象贝母夏枯草天花粉蒲公英各一钱甘草桔梗木通各四分一剂,三服而病痛告痊。(嘉六谨记)又治谭姓六岁疠邪云温邪时疠,触自口鼻,秽逆游行三焦,而为麻疹,目赤鼻煤、吐蛔泻蛔、津津汗出而喘渴欲饮。当与辛苦寒,刘河间法世俗不知,金曰发痧,但以荆防蝉壳升提,火得风扬,焰烈莫遏,津劫至变矣。

凉膈去硝黄加石膏牛蒡赤芍。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专治麻痧初编 总目录
卷四
朱氏《痘疹定论》
张氏《侣山堂类辨》
阎氏《胎产心法》
强氏《痘疹宝筏》
卷五
叶氏《幼科要略》 (当前页面)
李氏《烂喉痧论》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
屠氏疏村《论白》
陆氏《世补斋医书》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失音
  2. 吴氏《温疫论》
  3. 柯氏韵怕《名医方论》
  4. 夏氏《幼科铁镜》
  5. 张氏《侣山堂类辨》
  6. 泻泄
  7.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
  8. 许氏橡村《痘疹诀》
  9. 强氏《痘疹宝筏》
  10. 腹痛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