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一种产生外毒素的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作为本病的特征假膜多发生于咽部者称咽白喉。细菌产生毒素吸收后可产生全身中毒症状,并致心肌炎、肾炎、支气管肺炎或周围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常在秋末至翌年春初流行。飞沫传染为主,亦有经餐具和玩物接触间接传染者。多见于儿童。 【诊断】 1.在白喉流行季节,和白喉病人接触2~5天后出现咽痛,吞咽不便,咳嗽,继而或有声嘶或呼吸急促。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有高烧,烦躁,脉速,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以至衰竭等表现。症状轻重根据患儿年龄、细菌毒力、侵及范围和病人抵抗力而有所不同。 2.咽部组织充血肿胀,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覆盖于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上,边界分明,附着较紧且不易去除,若强行撕去则有出血。口腔有腐臭味。咽白喉的假膜可蔓延至鼻咽或喉咽部,有3/4的咽白喉伴喉白喉。颈淋巴结肿大且伴软组织炎症而致颈增粗,俗称“牛颈”。 3.取咽部白喉假膜涂片和细菌培养找白喉杆菌可确诊。 4.并发症常见心肌炎、肾炎、支气管肺炎和眼肌及软腭肌肉的神经麻痹。邻近可并发中耳炎和鼻窦炎等。临床上作相关检查以辨别有无并发症存在。 5.须与溃疡性咽峡炎、血液病性咽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鉴别。 【治疗】 1.抗毒素应用:白喉抗毒素宜早期大量肌注或静滴,根据病情轻重用2~10万单位,抗毒素仅能中和游离的外毒素,不能对已与组织结合的毒素起作用。症状重者可重复注射。用药前作皮试以防过敏。 2.抗生素可抑制白喉杆菌生长,且预防继发感染,选用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 3.一般治疗:严格隔离,卧床休息。进高热能易消化富维生素食物。给大量维生素C,注意口腔清洁。 4.若伴喉白喉及全身并发症,作相应处理,并请儿科协助。 咽部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及喉结核,或血行播散感染致病。经空气或食物带菌致病的原发性咽结核极为少见。本病常发生于青壮年。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咽痛,进食和吞咽时加重,干咳,时有鼻涕或痰中带血,耳鸣或听力减退。全身多低热,疲惫,或有严重中毒性急性症状。 2.慢性溃疡性结核:常在咽腭弓、咽后壁有散在性灰白色或红色浸润区,逐渐形成有潜行性边缘的鼠咬状溃疡,周围炎症,且粘膜水肿。急性粟粒性结核:咽部多处有表浅边缘不规则灰黄色溃疡,覆有灰白色污物。隐匿性结核:常在扁桃体或腺样体手术切除后病理标本检查中发现,多无明显症状,或有肿大的颈淋巴结核存在。上述3型均常伴有颈淋巴结病变。 3.结核杆菌在脓痰或溃疡处涂片,或培养中查出。病变活检有典型的结核性病理变化。胸X线平片检查便于了解结核病变原发灶。 二、中医学 咽结核类似中医的阴虚喉痒。本病因素体阴虚,或劳损伤阴,肾阴亏耗,水不济火,肺金受伤,津液被灼,不能濡润咽喉而致。 1.辨证依据:以咽喉干燥疼痛,如有芒刺,吞咽疼痛不利,或声嘶为主症。检查可见咽喉溃烂,边缘参差不齐,上附灰黄色污秽腐物。 2.临床证候:咽干燥如有芒刺,微痛,吞咽时疼痛,溃烂严重时疼痛较剧,可放射至耳部,妨碍饮食,常流口涎,口气腥臭,夜间较甚。检查见咽部肌膜颜色晦暗,有红白色斑点,或满绕红丝,象海棠叶背之脉。或肌膜溃烂,连缘参差不齐,复有灰黄色污秽分泌物,日久逐渐腐烂坏死深陷叠若虾皮。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全身抗结核感染治疗。 2.一般疗法,以休息、营养和口腔清洁为主。 3.局部治疗,减轻咽痛给止痛剂,进食前喷1%地卡因以利进食,烧灼溃疡促进愈合。 4.怀疑隐性腺样体或扁桃体结核可手术切除。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养血润燥。 2.治疗方法 (1)外治:用中成药珠黄散、冰硼散吹患部,每日4~6次。或以柿霜少许含口内,每日6~8次。 (2)针灸治疗:浅针刺肺俞、膈俞、照海、足三里等穴,每日1~2次。 (3)内治:用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茯苓15g,山药15g,泽泻15g,山茱萸10g,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5g;气津不足者,加太子参15g,麦冬20g;身体消瘦,潮热资汗,或溃烂洼陷污秽者,加黄芪30g,阿胶10g,首乌15g,马勃5g,白芨10g;咯血者,加侧柏叶5g,茜草10g,藕节15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