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产后血崩”。 本病基本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出血,它与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虚脱,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故为产后危急重症之一。如系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宫内,或软产道损伤所引起的产后阴道大量出血时,应及时手术止血。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有气虚血失统摄;瘀血留滞,新血不得归经;或产伤损伤脉络。 一、气虚 产妇素体虚弱,或因产程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致血崩。 二、血瘀 产时血室正开,寒邪乘虚而人,余血浊液为寒邪凝滞,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而致崩下不止。 三、产伤 产时助产不当,或产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或胎儿过大,以致产道损伤,脉络破损,遂使流血不止,而致血崩。 [辨证论治] 辨证时应注意本病主要是指产后7天内的出血,而且以产后24小时内出血为主,以区别于产后恶露不绝,治疗时除按虚实辨证施治外,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 证候分析:因产气虚,冲任不固,统摄无权,故令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因无瘀滞,故无腹痛;气虚不摄,营血下脱,清窍失养,故头晕目眩;血脱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气虚下陷,故气短懒言;气虚,腠理不密,卫气不固,则肢冷汗出;气虚血少,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为气虚血脱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固冲,摄血止崩。 方药举例: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 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炙草、升麻、当归、熟地、麦冬、川芎、白芷、黄连、黑芥穗 方中参、芪、术、草、升麻、乌贼骨益气升提,固冲摄血;熟地、当归、川芎补血益精;麦冬养阴生津;白芷辛香醒神;黑芥穗、地榆炭固经止血。 若昏不知人,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若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者,宜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腹痛减轻,舌淡黯或有瘀点瘀魔,脉沉涩。 证候分析:瘀血内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妄行,故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瘀血留滞,胞脉阻痹,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胞脉瘀阻稍缓,则腹痛减轻。舌淡黯,有瘀点瘀班,脉沉涩,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化瘀止崩汤(《中医妇科学》)。 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南沙参、当归、川芎、三七粉 方中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以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炒蒲黄、三七粉活血止血,理血归经;沙参益气养阴,使祛瘀而不伤正。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理血归经之效。 三、产伤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血色鲜红,持续不止,软产道有裂伤,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数。 证候分析:由于急产、难产损伤软产道,经脉破损,故使阴道大量下血,持续不止,血色鲜红;血失过多,故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失血伤阴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生肌固经。 方药举例:牡蛎散(《证治准绳》)。 煅牡蛎、川芎、熟地黄、白茯苓、龙骨、续断、当归、炒艾叶、人参、五味子、地榆、甘草 方中人参、甘草益气;;熟地、当归、川芎养血;续断补肾强腰以续筋脉;龙骨、牡蛎育阴潜阳,生肌固经;茯苓、五味子交通心肾而宁神;炒艾叶、地榆止血。全方共收益气养血,生肌固经止崩之效。 若软产道裂伤明显,应及时缝合止血,继以中药调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