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证候及特征】 经络是机体内的一种体系,由经脉和络脉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交织,纵横交错,具有通行气血,协凋阴阳,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是维持肢体之间、肢体与脏腑之间等机体功能活动协调统一的结构保证。肢体即四肢和外在躯体之谓,由肌肉、筋骨等组成,经络贯穿其间,四肢的协调活动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躯体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抵御外邪的作用。·故经络肢体病证以肢体疼痛、麻木、活动受限或机能活动失调、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临床特征,其证候必然与经络相关,因经络广泛联系于表里内外,参与其生理、病理活动,病理状态下,经络或因病邪侵犯,或因经络失养,或经络不畅而出现经络肢体病证。 兹将其基本证候分述如下。 ·邪犯经络 1.主要脉症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或肿胀,或麻木不仁,或挛急抽搐,或弛缓,痿软,舌苔薄或黄或白或腻,脉多浮、弦.细、数。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经络为邪气所犯的肢体病变外,常伴有寒热证候。与邪犯卫表证的区别是:本证为邪壅经络,气血不畅,表现为肌肉筋骨绌急痿废的症状,如疼痛、肿胀、麻木、挛急、抽搐、弛缓、痿软等症。邪犯卫表证则为正邪交争于肌表、表现为卫表不和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等症,而无明显麻木、肿胀,更无痿废、抽搐等表现。 ·经络空虚 1.主要脉症肢体麻木不仁,隐隐疼痛,绵绵不休,汗出,神疲,抽搐,肌肉萎缩,痿软不用,面浮,舌淡或红,苔薄或少,脉沉细数。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经络空虚、筋脉失养之见症外,又有督脉挛急与失用之见症;与虚损劳伤证的鉴别是:本证仅限于经络空虚之见证;虚损则为气血津精亏耗,渐加重,甚至大肉陷下,大骨枯槁之虚劳见症。 ·血瘀阻络 1.主要脉症抽掣疼痛如刺,固定不移,肿胀变形,拘挛,抽搐,痿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而涩。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气滞血瘀之见症外,又有血瘀阻络、督脉拘急与失用之见症。与一般瘀血所致积聚等病的鉴别是:本证为经络肢体病,血瘀表现为肢体的疼痛、肿胀、麻木、挛急、抽搐、痿弱等症状;血瘀致积则表现为某部位的肿块、拒按、寒热、肌肤甲错等症。 ·血虚筋急 1.主要脉症起病缓慢,头摇肢颤,甚则不能持物,继则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漠,神情呆滞,口角流涎,舌红或淡红,或舌体肿大,苔黄或白,脉沉弦而紧或沉弦有力,或沉虚或沉滑而濡。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筋脉拘急、失用之肢体震颤之见症外,还有神机受累之症。与痴呆的鉴别是:本证以筋脉拘急失用,肢体震颤为主症,或见神情呆滞;痴呆则以痴呆为主,精神、言行反常等症明显。 【病机述要】 1.邪犯经络多因感受外邪,直犯经络,或内伤因素,内生风痰瘀血阻滞经络,使经脉痹阻不通,气血不畅,故发生肢体关节疼痛、酸楚等症;邪聚之处可见肿胀;瘀血留经,经脉失养,故麻木不仁,或弛缓、痿软;风痰内动,则经脉挛急、抽搐。 2.经络空虚多因内伤所致,或因亡血失津,或气血生化不足,或疾病耗损阴精等症致经络空虚。气血不足,肢体经脉失养,故肢体麻木不仁,绵绵而痛;气不固津,血不养神,故汗出神疲;阴血亏耗,经血筋脉失营失养,血虚生风,故肢体强急、抽搐,久之可见肌萎、痿软不用等症。 3.血瘀阻络或因外感之邪蕴结血络,或外伤血络瘀阻,或情怀抑郁气不行血,或气虚血滞,亦可因痰浊阻滞经络而碍血行。血瘀经络,气血不畅,故肢体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气血壅滞,故局部肿胀等;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经脉失养,则肢体麻木、挛急,甚则抽搐,久之可致痿弱。 4.血虚筋急或因禀赋不足,或因年迈,肝肾日衰,阴血渐虚,筋脉失养,故拘急不柔;血虚生风,肢体失用,故震颤不能持物;血不养神,神机受损,故神情呆滞,行动迟缓。 【治疗要点】 经络肢体病证,总以经络病变为核心,而影响肌肉筋骨等,故在治疗上,必以通经活络为大法,即所谓“通”法。盖通之之法;各有不同,根据虚实,虚则补益,助之使通;实则去其阻滞,泻之使通,亦通法也。虚证宜益气养血,培补肝肾,根据虚之所在,或健脾益气,或气血双补,或滋阴清热,或补益肝肾。实证宜祛邪通络,根据感邪的不同,分别予以祛风散寒,疏风清热,清热除湿,或化痰行瘀,活血通络。虚实夹杂,当权衡主次,攻补兼施。 另外,慎起居,适寒温,据病情适当活动和采用外治法,不仅是护理的重要措施,也为防病治病及康复所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