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近现代 > 章次公医案 --

散寒止痛

书名:《章次公医案》  作者:王少华

《素问・举痛论》讨论了寒邪客于脏腑经脉引起疼痛的缘由以及各种疼痛的辨证。如云:”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侵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显然,寒气内停或外袭人体,则气为之滞,血为之涩,形成不通则痛的局面,用附子温阳散寒,寒去则气血畅行而痛止,必治病求因之法。至若虚痛,附子亦可选用,“补必兼温”耳!

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指出:“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为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本例头痛达十年之久,”作辍无常”,当属头风范畴。先生治气血亏虚,痰浊内停,因感寒而发之头风,痛剧而呕吐不已,通宵不寐者,用附子配当归补血汤以益气养血祛寒,标本兼顾,复参驱风祛痰之品,以作除恶务尽之计。如”王,女,头痛达十年之久,作辍无常,痛剧则呕吐频作,彻夜不寐,痛苦不可名状。治风当先治血,古有名训,但追风通络之品,仍不可少。炮附块、全当归、大川芎、甘枸杞、明天麻、藁本、大蜈蚣、炙全蝎、制半夏、绵黄芪、炒枣仁、茯苓、生白术”。

本例头痛十载,痛久必虚,气血两伤,卫外无力,以致每触必发,作止无常。《兰室秘藏》云:“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芪为主”。为此,先生用附子配当归补血汤,一则祛邪以治标,一则扶正以固本。至于头痛用附子,乃自《金匮要略》始。仲圣用大附子1枚,盐等分,制成散剂,称为头风摩散方,敷于头痛处以止痛。又案中记载:”头痛则呕吐频作”。此见证与《医宗必读》指出的”因痰痛者,昏重而欲吐不休”相吻合。故本例头痛乃为气血亏虚,风寒外袭,与痰相搏,上扰清空之窍。基此,先生用附子配川芎、藁本以散风寒,当归补血汤补养气血,加半夏白术天麻汤祛痰化饮。由于”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因而又加蜈蚣、全蝎搜风通络。又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符合前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名训。

胃脘痛

《顾氏医镜・胃脘痛》云:“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故世人之患胃痛腹痛者甚多”。古往今来,胃脘痛均为常见病之一。兹举两例如下。

寒食交阻:《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又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前者阐述寒邪入侵胃肠血分,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血得寒则凝,且寒主收引,胃肠小络引急而痛;后者说明寒邪内袭,寒为阴邪,其性凝滞,导致胃肠气机逆乱,形成寒凝、食阻、气滞的局面,胃失通降之能,于是脘腹作痛。根据”寒者热之”、”结者散之”的治则,先生治胃脘痛无宁日,作多止少,脉细者,用附子配荜拨、椒目,温中散寒,并为疏气消积药创造温化的条件。如”王,女,以胃脘痛为主症,其痛竟日持续,食后暂稍缓,移时则又作,其脉细。炮附块、延胡索、薤白头、生枳实、荜拨、椒目、鸡内金、谷麦芽”。服药后于复诊案中叙及”脘痛大定,服温药而能效,则胃寒也”。

寒凝气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说明胃脘之所以作痛,是由于肝木横逆,乘侮中土,气机阻遏不通而成。《景岳全书・心腹痛》云:“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又云:“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此三滞概括了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又论痛证之因云:”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张氏之言,符合于临床习见。先生治数年间胃痛作止无常,脘部拒按之寒凝气滞者,用附子配荜拨温胃,厚朴、杏仁、谷麦芽消食导滞,灵丑散消导行滞,通便止痛。如”闵,女,全症为胃脘痛,迄今数年,时作时辍,发则手不可近,而转动其痛尤剧。痛剧时拊其背部,则痛稍减。炮附块、杏仁泥、厚朴、赤石脂、荜拨、谷麦芽。另:灵丑散吞服”。灵丑散即五灵脂、黑丑等分研末,每服3~6g。

少腹痛

少腹痛有两种含义:①即小腹痛;②小腹两侧痛。从朱姓案及选用方药看来,此处应作小腹解。治腹痛除分清寒热虚实而分别予温清补泻法外,世俗多以”通则不痛”出发而常用通法。但是也应从虚实两方面考虑。《景岳全书・心腹痛》指出:”凡治心腹痛证,古云痛随利减,又曰通则不痛,此以闭结坚实者为言。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因虚而作痛者,则此说更如冰炭”。张氏之言,正所以告诫后学,毋虚虚,毋实实,惟有补虚泻实,才能与言医。先生洞悉斯理,在处理先实后虚患者,按现证治疗,做到”寒者温之”,“虚则补之”。如”朱,男,二诊:此证初起,却是肠胃有所阻滞。叠用消导攻下,心下所以仍痞,少腹所以隐痛。痞是机能障碍,痛是气体之刺激,当宗理胃运脾之法,不能再事摧残,致有虚虚之戒。土炒潞党参、生白术、台乌药、炮附块。另:沉香、鸡内金、晚蚕沙、蓬莪术。共研末”。

腹痛

女子不足于血而有余于气。气滞因肝郁而起者固属常见,因寒而起者亦复不少。气滞则气机逆乱,气道渐至阻遏,难以运行通畅,”不通则痛”。先生治妇女寒凝于前,气滞于后,以致腹中隐然作痛。其痛于临圊之前而安于如厕之后,”痛随利减”者,从气寒交阻大肠论治,予温通法,用附子配艾叶温阳祛寒,薤白、青皮、陈皮、香附、枳实理气导滞。如”贾,女,腹隐痛,间日一更衣,或日行数次。将圊,腹更痛,圊后则痛止,其便爽利。平素稍进冷食,则脘腹皆痛。盖往者属寒,今者属气。薤白头、橘青皮、晚蚕沙、制香附、延胡索、焦枳实、神曲、肉豆蔻、焦麦芽、艾叶、炮附片”。

痹证

痹者闭也,当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或痰瘀相搏,深入络隧关节之分而成。本证亦从寒热虚实分证论治。新病者以温散宣通为主,久病者以益肝肾、调气血为主,两者均宜参入祛瘀、化痰、通络之品,尤其对病情反复,经久不愈,酿痰成瘀络闭者,更应运用通法。

关节肿痛:《素问・痹论》指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又云:“寒气胜者为痛痹”。《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这些都清楚地说明肿与湿,痛与寒有着因果关系。先生治关节肿痛甚于阴寒之际的寒湿痹痛,用附子配辛温发散的麻黄、桂枝、细辛等辛通温散,复加川芎,一则取其走散上升之性,以治颈项酸痹,再则取其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如”杨,男,先是颈项酸楚,而后关节肿痛,天气阴寒,所苦益甚。生麻黄、川桂枝、独活、西河柳、细辛、炮附块、白芷、川芎”。

左上肢痛:《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所以然者,人类受工作紧张、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不知摄生,以致年甫半百,即以气血不足而血运迟缓,渐致气血阻滞,肌肤、经脉、关节之分,始则以缺少气之温煦,血之濡养于前,继以气血运行不畅而痹阻于后,此刻往往两上肢肩部交替疼痛,动作不灵,难以上举后伸。先生治此骨痹证,多从温经养血,祛邪通络着手。如”赵,男,左臂经脉疼痛,上及肩胛,下达肘部,五十以后有之,多属血虚不能营养经脉。附块、川芎、羌独活、当归、秦艽、海风藤、桑枝、 莶草”。

腰背酸痛:《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由于肾主骨,因而腰酸疼强直,不能久立等症,应重在补肾。如肾气来复,则骨病易愈;反之,肾气不复,则骨病难治。所以《素问》云:“得强则生,失强则死”。有鉴于此,先生治此类疾患,用附子配仙茅、杜仲、鹿角霜、甘杞子、川断、狗脊以益肾阴,壮肾阳,从本论治。又如”雷,女,腰背酸楚欲折,步履艰难,足跟痛,不耐久立,稍劳动则自汗出,精神疲乏,睡不好。炮附块、仙茅、庵 子、当归、杜仲、鹿角霜、甘杞子、川断、狗脊、甘草”。

膝膑痛: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体亏损者,则卫外不能,以致风寒袭入,深入经脉筋骨之间,则患侧酸痛无力,屈伸不能,强伸则痛。诚如《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所言:“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此类证候,先生用附子配独活、细辛、威灵仙、川桂枝、秦艽等以祛风寒湿邪,再参以当归补血汤以两益气血,作固本之举。如”吕,男,四肢痿软不用,但伸至膝膑,则痛不可耐,饮食二便皆需人扶持。避难来沪(1940年),营养不良,又致风寒侵袭,其效非一蹴可见。炮附块、川独活、细辛、威灵仙、川桂枝、当归、秦艽、生黄芪”。

通过上述资料分析,先生用附子遍及除吐法的其它七法,并看出先生的诸多巧思,灵活非凡。上述病例,涉及湿温、温疫、温病、疟疾、痢疾、休息痢、泄泻、腹痛、痞满、吐酸、胃脘痛、习惯性便秘、咳喘、哮喘、头痛、黄疸、失眠、厥证、水肿、痹痛等肝、心、脾、肺、肾五大系证候及部分时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子肿、小儿痢疾、慢惊风、麻疹并发肺炎等病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以附子用于时病方面的案例,令人赏玩不已。更有重要意义的是为今日提倡中医治疗急症,提供了不少的指导性素材。

以上归纳成阴阳两补等12种治法,尚不足以窥其全豹。例如:用温阳潜镇法治小儿受惊后入寐惊惕、用温经行血法治宫外孕、用温通排脓法治肠痈等不一而足,本文仅作初探而已。

 

tags: 止痛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章次公医案 总目录
温中散寒
温补脾阳
温脾涩肠
温脾通下
散寒止痛 (当前页面)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温补脾阳
  2. 阴阳两补
  3. 温补肾阳
  4. 温中散寒
  5. 散寒止痛
  6. 温脾暖肾
  7. 温脾通下
  8. 温清并进
  9. 温阳救逆
  10. 补必兼温
至顶 目录 至底